资产阶级革命1.德国统一(75页)必要性:A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德意志仍然处在四分五裂的局面B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意志各地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C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阻碍。
d资产阶级发展越发感觉到,要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
由普鲁士统一的可能性:A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
B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C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D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E普鲁士王朝拥有铁腕人物俾斯麦。
作用:A结束了德国长期分裂的状态(民族),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B法国和奥地利受到扼制,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帝国的国际格局。
C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扩张的欲望强烈。
2.日本明治维新原因/背景:【国内】政治上——19世纪中期,日本仍处在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经济上——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以发展;阶级上——A)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纷纷进行各种斗争。
B)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发不满,C)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层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越发不满。
【国外】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以后,本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综合】日本经济遭到催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幕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倒幕原因: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鉴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感到。
要挽救民族危亡改变落状况,实现民族振兴,必须用武力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
进行社会改革。
成功原因:A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基础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B 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
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
C 倒幕派建立政权后,实施了大刀阔斧地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D 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作用/影响:A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民族危机,成为强国亚洲C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仍然存在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
D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3.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原因: A俄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农奴制的矛盾。
B农奴制存导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C农民的反抗斗争作用: A是俄国历史上一次重要转折点B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C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文献1.《权利法案》(19页)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明确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一的作为。
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直接目的限制王权作用 A实现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B为限制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C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形成并发展起来精神内核法制代人治2.《八月法令》(34页)内容: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贵族和教会的封建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作用:A一切程度上动摇封建制度B但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的土地问题未得解决3.《人权宣言》(75页)内容:A 人类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B 自由,财产,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支援的人权C 法律是公共影响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私有财产是神对不可侵犯的权利作用:A 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君权神授思想B 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C 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D 但建立在私有财产贫富悬殊基础上的“自由与平等”。
实际上只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经济背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政治背景: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背景:启蒙运动思想传播核心内容:人权与法制。
把“自由” “平等”写入——是因为商品经济的需要,自由主义思潮。
4.《1791年宪法》 (35页)内容:a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B宪法规定议员由选举产生但有财产限制。
颁布者:制宪议会(不久改为立法议会,但仍由君主立法派控制)5.《独立宣言》(46页)内容:天赋人权,平等自由,人民主权。
原则:天赋人权,平等自由原则作用:鼓舞全国人民为自由而战。
《独立宣言》作用:a宣布英国属北美殖民地独立b使北美反英国斗争有了统一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原因:是最早阐明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
6.《1789年宪法》(47页)内容:a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外交等大权,巩固了国家政权b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将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分属国会最高和总统,c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规定总统与议员有选举产生。
评价:A具有一定的民主性,B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广大黑奴和印第安人和白人同等权利,保留选举人财产资格等。
7.《共产党宣言》(67页)内容:A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客观断言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B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C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作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经济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兴起(三大工运)实践基础:马克思深入工人群众揭示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8.《宅地法》(74页)内容:美国公民交纳10美元手续费,即可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即为私有财产。
作用:A加速西部开发扩大国内市场B推动内战形势好转C促进美国农业开发D促进人口由东向西迁移9.《解放黑人奴隶宣言》(74页)内容: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奴隶获得自由,并可参加联邦军队。
作用:A体现了人权宣言中的自由平等精神。
B调动了广大黑人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C对扭转独立战争北方的形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拉美独立原因:A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广大人民摆脱经济掠夺的愿望。
B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殖民地人民民主意识越发强烈。
C法国大革命爆发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衰落为拉美独立运动兴起提供了条件d美国独立更是极大的鼓舞了拉美人民背景/西葡统治措施:P41【海地】1791年,海地起义。
法国处于君主立宪派统治之下,制宪议会立法议会八月法令1801年,杜桑卢维杜尔声明海地独立法国处于执政府统治之下1804年1月1日,海地独立。
法国处于拿破仑执政府统治下(终身执政官)【西属拉美】第一阶段 1810——1815西班牙被法国占领,各地人民纷纷起义1810·9 伊达尔哥墨西哥多洛雷斯的呼声1814 前后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西班牙王室复辟疯狂反扑1815 独立政权遭到镇压独立运动转入低潮第二阶段 1816——1826北部玻利瓦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南部圣马丁阿根廷智利秘鲁1822·7 瓜亚基尔会议玻利瓦尔统帅大军1824·12玻利瓦尔阿雅库巧大捷1826初西班牙投降三百年殖民结束【墨西哥】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墨西哥宣布独立【巴西】葡萄牙资产阶级革命巴西独立运动高涨摄政王在巴西上层社会支持下宣布独立自立为帝【古巴】未独立意义:p52亚洲革命风暴原因:A随着工业革命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经济附庸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b广大下层人民受本国统治阶级剥削时又受外国资本主义压榨c一些有骨气的上层人士痛恨丧失,也希望赶走外国侵略者性质/特点:反封反殖包括/五件大事爪哇人民反荷(1825~1830)阿富汗人民反英起义(1835~1842)【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48~1852)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特点:a、性质—反殖反封 b、波及亚洲众多国家 c、旧是式民主族解放运动 d、失败旧式原因:以农民为主体,部分封建上层人士参与斗争并起领导作用。
失败原因:a、西方殖民者大肆侵略亚洲,激起广众反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未产生,只能以已有的阶级为领导,b、殖民侵略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封建上层的利益引起不满。
失败根因:a、缺乏先进阶级领导b、未形成进步的斗争纲领 c、亚洲经济发展程度低【印度民族大起义】根因:英国在印度采用高压手段进行统治,大肆掠夺,造成印度社会经济状况普遍恶化,引起印度各阶层。
直因:印度士兵备受民族压迫与宗教歧视,生活待遇日趋恶劣,反英情绪高涨。
英国镇压改变策略:第88页作用:第88页五洲觉醒(亚洲的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各国的民族危机b、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特点:a、不仅包括下层人民的反帝反封起义,也包括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唤起了亚洲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民族资产阶级起了领导作用最突出 c各地被压迫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互相声援,支持d、旧式民族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政党所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所代替,宗教旗子被民主旗子代替 e、新的阶级---工人参与斗争。
包括:朝鲜人民反日斗争(1907)、中国义和团(1899)和辛亥革命(1911),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1905---1911)和土耳其(1908---1909)的资产阶级革命亚洲觉醒的决定因素:亚洲经济结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上升,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