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大法理学考试整理

武大法理学考试整理

法律学考试整理法理学分为六论,即本体论、发展论、价值论、范畴论、运行论和关联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价值法学、分析法学、历史法学、涩会法学以及法律方法论等法理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汇集与具体应用。

第一编:本体论,详细论述了法理学的基本问题:发呆本原、法的本质和法的要素,并对法学的品格星星了独到的探索。

第二编:发展论,阐明了法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的规律,尤其是解释法律发展的路径,如法的废除与继承、法的移植与创新、法的稳定与变革。

第三编:价值论,重构了法律价值体系,论证了人权是法律的终极价值,正义是法律的核心价值,以及自由与秩序、公平与效益的价值冲突和调适方式。

第四编:范畴论,论述了作为法学大厦支柱的几对基本的范畴:权利与义务、法治与人治、良法与恶法、法律意思与法律秩序、法律行为与法律后果。

第五编:运行论,则从动态的角度对法的创制、执法、守法、司法、法律监督者以法律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剖析。

是实践篇。

第六编:关联论,讲法律视为一个与外部系统相对接的体系,剖析了法律和民主、道德、政策、政治文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导论法学的品格:1.法学士治国之学2.法学士强国之学3.法学士正义之学4.法学士权利之学法学的研究对象:法与法律现象。

法学:亦称为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和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其核心内容是权利。

法律体系:就是由法学分支学科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知识整体。

法学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A法律的产生B法学家阶层中西方法学发展史的特点:西方史学发展早,思想丰富(重点记忆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法学思想和早期的5大法学家);中国法学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德主刑辅法学思想,重点记忆清代末期新政及其法制改革,还有辛亥革命的法制改革)法学研究方法:用马克思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和研究法学。

基本方法:1.阶级分析法2.价值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实证分析法法理学的研究对象:A.法与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B.法与法律现象的内在结果及其价值、功能和发展变化;C.法与法律现象的外在表现形式及其实施、显示和效力;D.法与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E.既研究应当需要什么样的法与法律现象,又研究显示中的法与法律现象。

注:法理学的崇高使命在于探索法的一般理论,解释法与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和时代精神。

、第一编本体论第二章法的本原法的本源是经济基础商品交换产生法,法调整商品交换。

市场经济制约法,但是又离不开法。

辩证统一的关系。

法与经济基础的三层关系:法根源于一定经济基础,法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法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法的发展,随经济发展而发展完善。

第一,法律的发展及其程度直接受到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市场经济愈发展,法律就愈兴旺并逐步形成体系;第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法律的覆盖面越来越大,法律权威也随之树立;第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法律的功能进一步拓展,遍及国家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等各个领域,使得法律成为人们之必须。

法在我国的特殊作用:宏观:A.引导作用,B.促进作用,C.保障作用,D.制约作用,E.协调作用。

微观:A.确认经济活动主题的法律地位B.调整企业、经济实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种各种关系C.解决活动中的各类纠纷D.维护正常的企业秩序第三章法的本质在法律制度中:广义,指宪法等法律规章制度;狭义,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在法学理论中:广义,指法的整体,即规章制度和文件;狭义,只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西方实然法与应然法探讨实然法的本质应从两方面着手,即“什么决定了法”“法意味着什么”。

研究法的本质,目的不仅在于弄清法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更应该凭此与我们的法律体制相比较,以克服弊漏,最终达到完善法律体系的目的。

重点(论述或简答题的出题内容)中国法理学对法的基本特征的认识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特殊社会规范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的社会规范第三:法律是规定人们权利义务关系的社会规范第四:法律是由国家强力之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中国法理学对法的本质的认识第一:法的本质具有国家意志,法是为国家服务的。

第二:法的本质具有阶级意志性。

法事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适用的。

第三:法的本质具有物质制约性。

即经济基础。

第四章法的要素(估计出名词解释)法律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即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技术性事项。

法律规则:从形式上讲,就是具体规定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及法律后果行为准则;从形式上看,法律规则网袜那个总是体现或代表一定阶级、一定集团的利益,或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行为规则。

法律原则:就是指那些可以作为规则的思想基础或政治基础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则和准则。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特点:第一、宏观上的指导性,能在较大范围内核较长时间内起指导作用。

第二、法律原则内容广泛,涵盖的领域宽。

第三、法律原则的稳定性强。

法律概念:就是对各种法律事实和法律现象的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法律技术性事项:是指在法律文件中的技术性事项。

法律生效的时间、溯及力问题、有关法律解释权问题和宪法中有关国旗国徽国歌的规定。

注意!注意!本章概念是重点。

有很多东西如果不能理解,大家可以百度下,里头有通俗的解释,便于大家理解和记忆)第二编发展论第五章法律发展概论法律发展:就是法律规范、法律价值及法律行为从萌芽到形成并日益上升与进步的过程。

法律发展的内容包括:第一:法律发展史依法律现象的历史事件序列而对法律运行所做的考察。

第二:法律发展是法律价值、法律规范与法律行为三重发展的有机统一。

第三:法律发展史法律混乱、冲突到系统、严密、科学,从简单、到复杂、高级不断上升的过程。

第四:法律发展史法律变量和法律变性两者不断融汇渗透的产物。

法律传统:即时代先传、因袭相承的关于法的理念与制度的总和,在一国乃至世界法律传统中,既有普遍法律传统;既有先进的恒久存在的法律传统,又有落后的短视存在的法律传统,如神秘主义法律传统和公平、开放的法律传统。

法律发展的依据:法律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的总和就是法律发展的依据。

第六章法的起源与发展(简答题所在)注意理解氏族社会的习惯法,及其内容。

区别,相同点。

东西方古代法的比较:(一)在法的内容上,西方法民主色彩浓厚;东方法的专制色彩强烈。

(二)在法律体系上,西方民商法发达;东方刑法发达。

(三)在法律渊源上,西方法分散多样;东方法集中统一(四)在法的价值取向上,西方法重桑理性正义;东方法重视宗教伦理。

(五)在发的发展上,西方法发展迅速。

东方法发展缓慢。

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法的特征——自由第一,过去的生产方式中作为生产的自然前提的生产资料如土地、工具等变成了可以自由买卖的财产;第二,劳动与生产资料箱分离,劳动者不再对生产资料所有者具有人身依附关系,即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确立私有财产,保障契约自由,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重点记忆1804年《法国民法典》1896年《德国民法典》大陆法系的特征:强调成文法,以法典为法的主要形式;不承认法官有创制法律的权利,否认判例的法律效力;提倡公法与私法的分类;在诉讼中,坚持法官的主导地位,奉行职权主义;在法律观念与教育方法上注重抽象和演绎。

英美法学的特征:判例具有法律效力,上级法院的判决特别是最高法院的判决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在诉讼中,奉行当事人主义,法官是消极的裁判者;在法律观念和教育方式上注重具体和实际。

当代中国法的特征:有法的一般特征,还有其他阶级类型不曾有的优点和特点。

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权利与义务,一国与俩法,国家性与国际性的统一,自觉遵守与强制执行的统一。

(总的说来就是:中国形式主义)发展:个别行为→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起源的一般规律:一、法的起源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矛盾的结果。

二、法的起源是对人们行为的个别跳帧也是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三、法的起源是有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文法的过程。

四、法的产生式一个法与其他社会规范混沌一体到逐渐与之分化并相对独立的过程。

第七章法律发展的路径(重点)法的继承的含义:新法在否定旧法固有的阶级本质和整体效力的前提,吸收旧法中的合理因素,赋予其新的功能,使之成为新法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发的移植与创新:指有意思地将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的某种法律或法律体系在另一个国家的或地区、民族推行。

或主动的或被动的。

法的创新路径:一、复兴旧法律,复兴旧的法律是复兴旧法律中适合于现代社会的法律。

二、法律移植,法律创新的适当方式就是移植三、创造新制度,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法律必须跟上社会的脚步。

法律和社会矛盾一样,也有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只有创新,法才更加完善,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法的稳定与变革:法的稳定是指法律一经制定,就必须能够满足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基本预期,不能朝令夕改。

法的变革是指当法律不适合新的社会条件时,对法律体系及其具体内容进行调整。

(重点理解:法的稳定和变革不能主观而为,要根据客观的发展而为)第四编范畴论第十三章权利与义务(只要熟悉各个学说就行)权利的含义:指法律对法律关系主体能够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为,以及其要求他人相应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义务的含义:法律对公民或法人必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权力的含义:是指特定主体因某种优势而拥有的对社会或他人的强制力量和支配力量。

(这里一般是指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权利与义务的特征:(特点和区别)特点:权利和义务有平等性,个人或法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有一致性,权利义务是统一的,缺一不可。

权利与义务有矛盾性,权利与义务,常常在个人与集体,或个人与国家,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上相冲突。

区别: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但是义务则是不能放弃的。

是法律对个人或法人行为的一种保障。

义务是法律对个人或法人行为的一种约束。

第十四章法治与人治(论述题出处)论述论述,先论后诉。

(小猜)论述题型“法治什么是”“怎么样(或如何)实现法治”“为什么要实现法治”这就是,政治上通常出现的“是什么、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的题型。

其解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首先指出什么是法治,然后指出法治的内涵,最后指出法治的意义。

“怎么样”的题型着重点在过程,在法治题型中即,实现法治的过程,从主客双方回答。

“为什么”题型着重点在于因果,在法治题型中即,实现法治的原因,一般要指出社会现状(即不足),然后回答实现法治的意义(即好处,就是回答必要性)。

要回答好论述的根本除好的解解题方式外,离不开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理解法治,礼治,德治,及其发展史和时代特征。

由于跨度较大,不做详细指引。

法治(概括):法治是指在某一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

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需是法律或法规许可的,而这些法律或法规本身是经过某一特定程序产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