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铜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简介一、基本情况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区,东邻湖南怀化市、湘西州,北接重庆黔江区,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是云贵高原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枢纽中心。

全市辖8县2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7万。

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土家、仡佬、回、布依、蒙古等30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

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扶贫规划精神,紧紧围绕“拼抢争快、提速增效、更好更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认真实施“两区一走廊”和“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5个100工程”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13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397元,同比增长15.5%,增速从2012年全省第六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三位。

2014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1.49亿元,增加值54.09亿元,按可比价(下同)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5元,同比增长17.8%。

二、主要措施(一)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工作合力。

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市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会议制度和涉农部门工作机制,明确办事机构,分解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十大措施。

2013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现代农业提升年”,明确提出2014年全市现代农业要实现“五个新突破”、“九个显著提升”和“三个新进展”。

今年以来,我市成功争取了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议、全国(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管和一事一议培训会、全省水稻绿色防控工作现场会等重要会议在我市召开。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茶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观摩会。

此外,以市政府名义先后召开了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生态畜牧业发展大会、全市菜篮子工程暨农产品电子商务会议、全市农业园区推进会议等等。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铜党发〔2014〕1号)文件,之后市政府又先后出台了2014年“三个万元”工程实施意见、生态茶产业发展意见、蔬菜产业发展意见、食用菌产业发展意见、生态畜牧业发展意见等多个推进产业发展的文件,市财政预算安排30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同时强化项目整合和融资贷款力度,加大对主导产业、农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投入。

各区县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全市上下形成了抓农业农村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推进集中集聚,壮大主导产业。

按照“集中连片种、集中连片栽、集中连片养、加工进园区”的要求,全市大力推进了以生态茶、畜牧水产、果蔬、中药材、油茶等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

生态茶产业,2013年全市茶园总面积已达125.9万亩,居全省第二位,完成新植茶园22.52万亩,实现茶叶产量3.53万吨,产值17.12亿元,建成万亩以上乡镇55个,5000亩以上乡镇81个。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茶叶产量2.45万吨,实现茶叶产值22.79亿元,同比增加8亿元,增长60.6%。

茶叶产品远销北京、广州、深圳、济南、贵阳等大中城市及出口东南亚国家。

“梵净山茶”、“石阡苔茶”被评选为贵州省五大名茶。

生态畜牧业,铜仁有可利用天然草地593万亩,有沿河山羊、思南黄牛、江口萝卜猪等多个畜禽地方优良品种,“思南黄牛”和“江口萝卜猪”获得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6.36万吨,全市生态畜牧业龙头企业151家,带动农户11.77万户,产品远销广东、重庆和湖南等地。

今年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6.02万吨、禽蛋产量2.39万吨,水产品产量2.3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5.17%、95.10%、27.58%,畜牧渔业产值53.81亿元。

蔬果菌产业,2013年种植蔬菜161.6万亩,实现产量226.4万吨;水果面积达到45.85万亩,总产水果22.19万吨,“沿河空心李”经通过地理标志认证。

全市蔬果产业总产值达到46.84亿元,其中以香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发展迅速,2013年食用菌生产量达4520万袋(棒),总产鲜菇3.31万吨,总产值2.31亿元。

今年7月中旬,顺利承办了全省果蔬外销(长沙)现场会议,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15.7万亩,收获各类蔬菜122.3万吨;新增水果5.12万亩,总面积达50万亩,采收2.29万吨;食用菌完成菌棒生产4600万棒,采收2.04万吨;全市实现蔬果菌总产值24.68亿元,同比增长13%。

中药材产业,2013年全市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达52亩。

建立了以头花蓼、天麻、丹参、麦冬、银杏五个重点中药材育种繁育基地,集中连片规模种植面积已达3.4万亩,其中企业规模化种植生产的中药材年产量达0.7万吨。

成功争取了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在铜仁召开,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占年度任务的88.23%,新增产值约6亿元。

油茶产业,全市适宜种植油茶的土地150多万亩,现有油茶52万亩,主要分布在玉屏县、松桃县,玉屏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油茶之乡”。

2013年完成油茶林新造面积10.02万亩,完成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9.67万亩,油茶发展速度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油茶种植10.16万亩,同比增加0.14万亩,实现产值4064万元。

此外,全市还种植核桃100.57万亩,种植烤烟26.4万亩。

(三)打造万元工程,带动农民增收。

为加快我市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市委出台了关于实施“三个万元”工程的意见,立足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提高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种植业中的比重、畜牧渔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着力打造万元田、万元山,实现农户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通过积极引导,2013年全市共有126个乡镇705个村6.98万户24.43万农民,132家企业、5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24户种植大户参与创建“三个万元”工程,完成万元田万元山面积27万亩,全市粮经比例从43:57调整为39.6:60.4,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提高3.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值33.47亿元,平均亩产值12396元,项目实施区农民人均收入13700元。

“三个万元”工程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

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蔬菜周年生产、食用菌高效种植、水果高效种植、中药材高效种植、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水产养殖、城郊休闲农业观光园等8种发展模式,探索出了农业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大户带小户等4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加快推进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4年,全市计划创建万元田、万元山各15万亩,截止6月底,全市已培育万元田15.3万亩、万元山15.2万亩。

(三)强化园区载体,立足示范带动。

全市重点规划建设25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其中全省重点园区9个,列全省9个市(州)之首,江口闵孝、玉屏油茶、印江木黄、石阡龙塘、沿河官舟5个园区进入全省前15强,成功争取了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推进会议在铜仁召开。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园区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思路,着力建设“十个一”工程(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停车场、一座公厕、一条旅游公路、一个体验场所、一处休闲设施、一批引导标识、一批购物场所、一批餐饮住宿设施、一批水电配套设施),市、县两级采取调整预算和解决专项资金的办法,加大了园区资金投入、项目整合和融资贷款支持力度,全力搭建园区土地、融资、技术、信息和人才“五个平台”,园区吸引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的集聚效应日益明显,有力地推动全市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截止6月底,全市25个省级园区完成投资128亿元,实现产值75亿元,销售收入53亿元,完成种植业基地面积72.8万亩,入驻企业298家,专业合作社350家,家庭农场18个,种养大户1322户,带动从业农民30.93万人,初步形成了要素集合、产业集聚、集装配套、集约发展的新局面。

成功引进了广东温氏集团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引进以色列钮泰克公司在江口闵孝设施农业园区建设智能化水培蔬菜大棚项目,引进台湾台善实业等3家公司落户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

同时,通过抓点带面的方式,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带建设,以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为抓手,大力兴办各级各类示范样板,共兴办“三个万元”工程精品示范园10个,实施粮食增产工程125万亩、粮油高产创建项目31个,以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为主的农业生产示范点657个,同比增32个;培训农民8.86万人次,同比增加0.81万人次。

(四)培育市场主体,推进规模经营。

近年来,我市龙头企业数量大幅度增长,龙头企业规模也在逐步壮大。

目前,全市共有重点龙头企业52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0家,市级197家,县级282家。

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新增县级重点龙头企业76家,全市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32.2%。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45.3万户,带动农户增收10895万元,平均每户402元。

以温氏集团、华西希望、铁骑力士集团、石阡华兴禽业公司、印江梵净山生态农业公司、松桃大哥大牧业、印江太阳牛业、松桃梵净牧业等畜牧龙头企业为重点,带动养殖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扩大畜禽生产基地,目前完成了112个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场(户)的规划和选址,并全面启动建设。

今年新增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68个,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了2901家;组织新认定了市级家庭农场102家,使我市市级家庭农场达到了136家,启动了10家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的创建工作。

(五)加强市场监管,保障质量安全。

全面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开展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和农产品监督检测,农产品抽检定量检测合格率全部达到规定要求,连续三年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

2月14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面清理整顿农村市场秩序活动启动会,全市深入开展了以春季种子供应为重点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严格执行农资监管责任制度,确保春季农业生产安全。

同时,我们又组织召开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强化农资等投入品管理和产品抽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组织开展全市农资市场清理整治活动,有效保障全市农资市场管理有序。

同时,通过重点加强对投产茶园、蔬菜和畜产品的检测和日常监管力度,全市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无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