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压轴题专题扩展语段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压轴题专题扩展语段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高中扩展语段专题训练1.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竹露滴清响”这一诗句的优美意境,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答案】(示例)夏日的夜晚,微风轻拂,窗外的竹林在月光下袅娜着身姿,那竹叶如裙裾般轻轻摇曳,点点露水从竹叶上滑落,发出滴滴嗒嗒的脆响,更显出夜的幽深宁静。

微风过处,送来竹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优美意境”“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竹露滴清响”需要注意季节特征,一定要找出扩写的重点,重点描写的对象有“竹子”“露珠”“发出的响声”,注意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示例)夏日的夜晚,微风轻拂,窗外的竹林在月光下袅娜着身姿,那竹叶如裙裾般轻轻摇曳,点点露水从竹叶上滑落,发出滴滴嗒嗒的脆响,更显出夜的幽深宁静。

微风过处,送来竹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点评】本题考查扩写语句的能力。

这道题属于情景式扩展,命题者设定情景或给出关键词语,要求考生根据这一情景或这几个关键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行扩展。

2.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西红柿一直以能够降低胆固醇和预防一些癌症而著称。

最近,科学家发现,①________。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西红柿还能增强皮肤防晒能力并有助保持肌肤年轻。

②________,研究人员让十位志愿者连续三个月每天食用五汤匙拌有橄榄油的西红柿酱,另外十名志愿者只吃橄榄油,不吃西红柿酱。

③________,吃西红柿酱的那组研究对象的皮肤防晒能力在研究结束时比开始时增强了三分之一。

曼彻斯特和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建议,每天吃两顿以西红柿为主的饭菜最有益于身体健康。

【答案】“它又多了两个新的保健功效”或“西红柿又有护肤功效”;为了检验西红柿的护肤功效;检测结果显示【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

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如此题中第一个空就得根据后文的文意填写“西红柿又有护肤功效”。

【点评】语句填空的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材料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空格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前后分句的连贯分析,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同时也要借助材料中的关联词等标志来判断书写。

3.对下面这段文字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

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

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

而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

A. 孤寂的生活可以促进作家的创作。

B. 作家组织对于作家的创作毫无用处。

C. 平庸的作品出自那些在稠人广众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之手。

D. 成功的作家往往是超然物外的。

【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所给文段第一句是总述,意思是孤寂可以使写作成功。

接着具体分析,先说作家组织能够排遣作家的孤独却不能促进作者写作,然后说没有孤寂之苦的作家作品往往平庸,最后指出作家要想不同凡响,就必须面对孤寂。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就是孤寂的生活可促进作家的创作。

故此题答案应为A项。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就是将一句话正确的进行提炼、概括、压缩语句的主要信息,解答本题可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首先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句,理解语句的含义,然后找出语句的主干,去掉句子的枝叶,筛选出语句的主要信息,并且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4.本学期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画面优美、情思隽永的语句。

请从以下四句中任选一句,对句中的画面进行描写。

要求:做到情景结合,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①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答案】选③句。

描写:窗前的梧桐又飘下了几片枯叶。

夜幕沉沉,寒气阵阵,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难道老天也在哭泣吗?“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不仅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解析】【分析】该题要求考生从四句写景的诗句中任选一句加以扩写,显性要求是要做好情景结合、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字数80字左右。

隐性要求就是把握好各诗句体现的感情色彩,这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如第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考生在扩写的时候就要注意该句诗歌当中蕴含的是伤感无尽的愁绪,描写要将这种愁绪与梧桐、小雨交融在一起。

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选③句。

描写:窗前的梧桐又飘下了几片枯叶。

夜幕沉沉,寒气阵阵,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难道老天也在哭泣吗?“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不仅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点评】此题考查语句扩展的能力。

扩展语句,就是根据提供的情景及表达的需要,把语句扩展开,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使语句内容更丰富,表意更明确,表达更充分。

即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型。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宇。

喝茶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常事,也是人们养生的一种方法。

但是喝茶的方式不正确,或者喝茶的习惯不好,①________,反而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比如,②________,因为夏天温度很高,细菌很容易在茶水中生长繁殖,如果我们喝了隔夜的茶水,③________。

【答案】不但起不到养生的作用;夏天隔夜的茶水不要喝;很容易造成细菌感染(或者:很容易对身体造成危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

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

①根据前面“但是”判断,与前面内容“也是人们养生的一种方法”构成转折关系,再联系后面“反而”的语境及关联词的搭配,所以可以填“不但起不到养生的作用”。

②根据后面“因为”“如果”的内容判断,应与“夏天隔夜的茶水”有关。

③紧承前面“如果我们喝了隔夜的茶水”内容,其内容应为喝了隔夜的茶水的危害。

故答案为:不但起不到养生的作用;夏天隔夜的茶水不要喝;很容易造成细菌感染(或者:很容易对身体造成危害)【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语句的连贯的题目,做提前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话题,然后再认真分析空白处与前后句的关系,做到既要前瞻又要后顾,不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再结合题干要求答题,这样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是文化的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

那么①________,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凋零。

所以,仅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层面,我们也需要保护方言。

不过,在主张“共同语言”的现代社会,②________,仍然存在不同意见的交锋。

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如语言学家周有光曾指出的,“大都会必然是用全国的各种语言甚至是世界的各种语言”。

言下之意,③________但保护难度大,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任由方言消逝,如何保护才是关键。

【答案】一旦方言衰败;是否有必要保护方言;保护方言其实是很难的【解析】【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要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先要知道横线上下句的意思。

上句说“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指出是方言。

根据横线下一句是“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凋零”这句话,推出第一个空可填写“一旦方言衰败”。

在主张“共同语言”的现代社会,什么“仍然存在不同意见的交锋”?而由“存在不同意见的交锋”这句话推知第二个空可填写“是否有必要保护方言”。

最后一句说“大都会必然是用全国的各种语言甚至是世界的各种语言”,这句话是说“保护方言其实是很难的”,这正是第三个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

故答案为:一旦方言衰败;是否有必要保护方言;保护方言其实是很难的【点评】语句填空的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材料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空格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前后分句的连贯分析,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同时也要借助材料中的关联词等标志来判断书写。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民族根据文化而凝聚与认同,由文化而相互区分,所以,①________。

民族是由文化关系结成的社会群体,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然而②________。

对文化的层次、结构有多种划分的方法,如认为文化分为实物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然而不论以何种方法划分,③________,是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积极能动的部分。

而在观念文化中,决定民族的凝聚、认同并推动其发展的精神力量,既包括一些科学认识的根本原则,如世界观、方法论等,也包括信仰、价值理念等。

【答案】民族的根本在文化;文化是分层次、有结构的;观念文化处于核心地位【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

这段文字是阐述民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一处,从前后文的论述看,说的应是民族与文化的关系,由“所以”一词可知该处应填入的是结论性语句,即“民族的根本在文化”。

第二处,横线前的“然而”一词表示转折,表示从另一方面来说,根据后文的“对文化的层次、结构有多种划分的方法”可知,此处说的应该是“文化是分层次、有结构的”。

第三处,后文是对“观念文化”的分析说明,既然其是“起主导作用的、积极能动的部分”,显然应该是“处于核心地位”。

故答案为:民族的根本在文化;文化是分层次、有结构的;观念文化处于核心地位【点评】语句填空的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材料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空格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前后分句的连贯分析,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同时也要借助材料中的关联词等标志来判断书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