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第五章 税收原理
第3节 税收负担水平 一、税收负担的基本含义 二、拉弗曲线
一、税收负担的基本含义
税收负担的概念:
税收负担是税收收入与可供征税的税基 之间的比率。 微观税负:指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占计税 依据的比率。 宏观税负: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 例。
二、拉弗曲线 T C Ta A B
拉弗禁区
国有土地使用权增值收入 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增值收入
超率累进税率结构表
累进级距 (增值额 VS 扣除项目) 不超过 50%的部分 50-100%的部分 100-200%的部分 超过 200%的部分 适用税率 30% 40% 50% 60%
四、税收分类
1、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所得税、财产 税、商品税; 2、按是否转嫁分:直接税、间接税; 3、按课税标准分:从量税与从价税; 4、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价内税与价外 税; 5、按隶属关系分:中央税、地方税以及共 享税;
P’=R0-t0+(R1-t1)/(1+i)+(R2t2)/(1+i)2+…+(RT-tN)/(1+i)N 对持有者来说,持有房产的净现值下 降。 这会造成持有房产的价格下降。 价格降幅: t0+t1/(1+i)+t2/(1+i)2+…+tN/(1+i)
N
结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开征物业税 具有降低房价的作用。 问题在于:现实当中,“人口规模、城 市化水平等房屋需求”等因素并不会保 持不变。 如果这些因素继续扩大住房需求,则房 价在短暂下跌后还会上涨。
收入筹集能力弱 无法兼顾公平和效率
3、复合税制:
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税制。 税源广、灵活性大,财政收入弹性充分。 可以兼顾效率和公平两大方面。
二、税制结构 1、税制结构的概念:
O
A B
收入
O
A1
B1
收入
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效用曲线
高收入居民的收入效用曲线
效用的边际均等牺牲
效用
效用
E
收入效用曲线
E
收入效用曲线
D C
D1
C1
O
B A
收入
O
A1
B1
收入
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效用曲线
高收入居民的收入效用曲线
穆勒的均等牺牲说:
绝对均等牺牲。 比例均等牺牲。富人总效用大,同比例 的数额大。 边际均等牺牲。对穷人最有利。
O
ta
tc
tb
D
t
100%
第4节 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结合财政目标理解税收原则 二、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三、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四、税收效率与公平的两难选择
一、结合财政目标理解税收原则
结合税收公平、效率原则的理解:
在其筹集既定税收收入总量情况下,如 何通过其课税环节的确定,及最终税收 负担的合理分布,来发挥税收在提高效 率、公平分配方面的作用。
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 最适所得课税呈倒“U”型。
国际间资本竞争与倒U型税率结构 资本要素的重要性:
资本多寡是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国、各地区对金融中心地位的争夺,其实质 在于对资本要素的争夺。 金融中心地位的地区,可以更方便的融资。 上交所、深交所。 场外交易市场落户滨海新区。 在任何地方,资本都是香饽饽。 大资本所有者携资本挟持各国政府,各国不得 不制定比较低的税率。
二、最适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 最适税收理论的观点: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理论。 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理论:
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而非相 互替代。 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 标。
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逆弹性命题。也称为拉姆齐法则。 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
P Pg P0 Pn F E
S’
t
S
社会福利纯 损失
D O
Q' Q0
Q
只有“人头税”才不会导致福利损失
人头税主要特征:
以人丁为课税对象。 只要是活人就必须纳税。 人们对生命无法选择,也就无法通过扭 曲性行为减轻纳税义务。
要想不产生福利损失,必须向所有人征收人 头税。 但这又是无法实现的! 设想:如何向受灾居民课征人头税!
筹集财政收入:为公共品融资。 发挥调节经济的功能:
弥补市场失灵。 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
调节收入分配。
二、税收的“三性”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三、税收术语
1、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 单位和个人。 2、课税对象:指征税的目的物。 3、课税标准:指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 计量方法,如从量标准中的吨、升、瓶、立 方米;所得额、流转额、财产净值。 税收收入形式:货币或实物! 对课税对象的度量标准!
三、税负转嫁条件
供求弹性的大小:
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容 易转嫁。 反之则不易转嫁。
需求弹性较小情况下的税负转嫁与归宿
P Pg P0 Pn P0-t O F
t
S’
供给对价 格变动更 S 敏感
原供给曲线是 在零利润假定 下得到的,无 法接受更低的 实际价格。
E D
Q1 Q' Q0
第5章 税收原理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税收的基本问题 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水平 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 最适税收理论 税制类型与结构
第1节 税收的基本问题 一、税收的功能 二、税收的“三性” 三、税收术语 四、税收分类
一、税收的功能
4 、课税基础:又称税基,或计税依据。有 时会和课税对象不一致,如商品税。即便一 致,在数量上也会有不同,应税所得额。 与税率相乘之后就是税款了! 5、起征点与免征额。 6、税率:是指国家征税的比率。税额与征 税对象之比即为税率。税率分为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的实例-土地增值税 课税对象:
物业税能否降低房价?
物业税基本特征:
是对房产所有者的课税。 以年为纳税期限。 以房产的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 往往对第一套住房免税。
房产价格的决定公式:
P=R0+R1/(1+i)+R2/(1+i)2+…房产价格;Ri:房租; 长期内,房产价格的变动情况,主要取 决于房屋租赁价格的变动情况?
最适税收理论是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 配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 系进行分析的理论。
2、最适税收理论的三大基石:
个人偏好、技术和市场结构要明确地表 现出来。 政府必须通过一套管理费用低廉的有限 的税收工具来筹措收入。 在多人模型中,效用的社会福利函数作 为标准函数,计算出各种结果,据此在 有限的税收工具体系中选择最适税制。
高、低收入居民拥有相同形状的收入效 用曲线。 收入效用曲线具有边际递减的特征。
效用的绝对均等牺牲
效用
效用
E D C
收入效用曲线
E
收入效用曲线
D1
C1
O
A
B
收入
O
A1
B1
收入
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效用曲线
高收入居民的收入效用曲线
效用的比例均等牺牲
效用
效用
E
收入效用曲线
E
收入效用曲线
D C
D1
C1
解决方案:对灾民免收! 其他特殊群体? 失业者、贫困者、家庭负担重的群体。
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扩大免收的群体。 效率损失:
鉴定、征收成本上升。 只要生活困难就能免缴,临界群体工作努力 程度下降! 随着征收范围的缩小,对单个人的征收额度 不断上提,并逐渐形成逆向选择的恶性循 环。 最终结果:无人愿意劳动,经济停滞。
横向公平:情况相似的人,纳相同的 税。 纵向公平:不同的人,纳不同的税。
公平类税收原则:
情况相似的含义? 受益原则:
谁受益,谁付费!多受益,多付费! 只有个别税种如此。燃油税。
能力原则:
客观说:所得、财产与消费支出。 主观说:效用的均等牺牲。
前提条件:
三、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
筹集既定税收收入情况下,征收费用应该最 小化。
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
应该使税收对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而有利影响最大化。
效率目标:
追求两者的最佳结合。 税务干部在沙漠出口搭帐篷征税的例子。
征税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商品、劳动、资本
假设前提:
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等房屋需求影响 因素保持不变。 静态分析:只考虑决定物业税征收时的 存量房产,不考虑新建房屋。
房租的决定机制
注意:房屋的供 给无弹性。 R S D 课征物业税,并 不影响房屋租赁 价格! 结论:房租完全由租赁需 求曲线决定。
R0
O
Q*
Q
征税后房屋价格的决定公式:
S’ W t Wg W0 F E D S
Wn
O
L'
L0
L
课税范围的宽窄: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容易转嫁。 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不易转嫁。 课税范围越窄,交叉价格弹性的作用越 大。
税负转嫁与生产者谋求利润的关系:
通过提高价格在转嫁税负的同时,也会 减少需求量。 如果需求量的减少与价格上涨的综合结 果,是减少了企业利润。 则企业为了转嫁税负而提高价格就不值 得了。
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