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格局
意识形态使同属一个意识形态体系的国家之间产生亲近感, 促使世界政治中的政治同盟和国际政治组织的出现。而不 同意识形态体系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先天性的利益冲突, 会引起彼此的疏远、仇恨、猜疑,从而强化了国家间的对 立与冲突。 • 因此,意识形态会导致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对世界 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证明了 这一点。
(2)经济利益日渐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主导 因素。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都推到了国 际竞争的前台,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摆到首 要位臵,经济外交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世 界各国谋求经济发展、获取经济乃至政治 利益的重要手段。 (3)世界经济领域的力量消长对世界政治格 局的演变具有决定性作用。雅尔塔格局崩 溃的根本原因是东方集团在世界经济科技 的较量中败北。当前世界五大力量的格局 今后如何演变,也主要取决于五大力量经 济实力的发展前景。
文化因素
• 文化因素对当代世界政治的影响表现为: – (1)文化因素也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悠久历史文化会产生民族自豪感,文化上的统一性能 增强民族整体的行为能力和社会整合程度。 –(2)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是导致当代世界政治冲突的 重要原因。各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会造成对相同 问题的不同观点和价值观。在特定条件下,会产生隔 阂并导致尖锐的对立和冲突。 –(3)文化关系是实现国家对外政治经济目的的手段和 工具。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是国家间政治联系的重要 渠道;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还可以控制和干涉别 国内政。
宗教
•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拥有众多的教徒 和紧密的组织机构,必然对当代世界政治产生重 大影响,特别是世界性的宗教和跨国宗教组织对 当代世界政治更有着自己独特的影响。在一些政 教合一的国家里,宗教具有动员和团结本国人民 的作用;宗教和教派争端乃至战争是造成相当一 些发展中国家内乱和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宗教 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的一个重要 原因;一些国际性的宗教组织还积极参与和平与 发展的世界性运动。
(3)新技术革命的出现,使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的全球性 问题越来越突出,进一步推动了国际政治全球化。核技术 应用于军事领域,使人类面临着核战争的严重威胁。新材 料、新能源的出现,使过去在国际关系中居重要地位的原 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地位相对下降,造成了国际关系的 进一步复杂化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处境更加困难。全球性 政治、经济问题的加剧进一步加深了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 发展水平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为了对付各种全球性问题, 单靠一两个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各类国 家紧密结合,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人类共 同的威胁进行斗争。 总之,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全世界各国和人民更加接 近,同时各国间的竞争也更加复杂。
国家利益
• 国家利益是世界政治中发挥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 素,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最根本动因。 • 所谓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 共同生活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主要包括安全利 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 安全利益关系着国家的生存,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只有 国家安全得到保障,才谈得上国家的其他利益。 • 经济利益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维护经济利益,促进经 济的繁荣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局稳 定,而且也为国家安全、政治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物 质保障。 • 国家的政治利益既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也是全民利益 的保障,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其他的利益关 系具有重要影响。
2)两极政治格局
• 两极格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上表现 为两面旗帜的斗争,社会主义阵营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 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进行了坚决斗争。在经 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帝国主义阵营妄图通过 经济封锁的手段来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的国 家进行反封锁的斗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 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并注意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 友好的关系。军事上的斗争主要表现为“冷战”和局部的 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及柏林危 机等。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也十分激烈,表现为和平演变与 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帝国主义阵营希望社会主义国家的青 年一代“和平演变”,社会主义阵营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3) 经济因素
• 世界政治日趋经济化是冷战后世界政治发 展的一个突出现象,主要表现在:
(1)经济和科技成为大国综合国力角逐的重点。 冷战以后大国综合国力角逐的重点已从冷战时期 的军事领域转入经济和科技领域,主要是因为经 济和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对综合国力具有关键性的 作用。已持续近十年的美国“新经济”显示,高 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一国综合国力的发展 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一国的国际地位 的高低和对国际事务政治影响力的强弱。
2)国际法 • 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指调整主权 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体。 有的学者主张把国际法称为“国际公法” 以区别于“国际私法”,它的主体 是主权国家。 在一定范围内和特定事件中, 也可以 包括国际组织或类似国家政治实体。
• 国际法形成的方式主要有:条约、国际习惯法和 为各文明国家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 – 条约和其它经一致同意的协议都是具有法律约 束力的,国际法主体可以通过它们宣布、修改 或发展成为现行的国际法;国际习惯法实质上 就是适用于尚未组织起来的国际社会的国际法, 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法律原则、 准则和规则。
• 国家间政治即政府间政治,如外交国家贸 易、势力均衡、相互宣战等。重点在政府 层面 ------------狭义政治关系
• 世界政治。参与者有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 重点在国际社会 ------------广义政治关系
当代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
——21世纪世界政治行为体日益多元化
世界 政治 行为 主体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
制作者:张乐乐 11级电子商务
目录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含义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因素 战后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
1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含义
• 格局即结构和格式,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状态 和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作为国际关系行为 主体的国家、国家集团以及国际组织之间,在特 定时期内形成的某种结构与态势。 • 也有人认为: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构成世界的各个 组成部分(如国家、国家集团,地区或不同制度 等)在世界政治领域里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简单的讲,即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之间形成 的一种结构、一种状态、一种局面。格局的稳定 性是相对的,变动性则是不断发生的。
主权国家 政府间国际组织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2
当代政治格局的影响因素
1)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 2) 国际法 3)经济因素 4)科技因素 5) 制约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其他因素:军事、文化、 宗教、意识形态
1)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
国家实力
• 一定的实力是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赖以在国际政治 中存在的基础,也是它们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重要特征之 一。 • 在世界政治中,实力是指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其生存和 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以及它们维护自身利益,推行 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能力。 • 实力既是衡量行为主体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能力的尺度, 也是行为主体借以实现其对外目标,维护其国家、民族或 共同体利益的手段。
4)科技因素
• 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技术革命以及由此产生 的产业革命,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并对世界的政治局势 产生巨大的影响。 • (1)新技术革命使国际社会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在短时间 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军 事强国。新技术革命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使 西欧、日本很快赶了上来,同时,国际间的实力对比的内容不再局限 于军事实力和个别经济指标,而扩展为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 的综合国力。 • (2)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到各个国家 和各个领域。在生产领域,国际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不断扩大。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联合企 业迅速增加;在商品流通领域,世界贸易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关系进 一步密切;在货币金融领域,国际货币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 大,各国对外投资的流向更加多样化,资本输出已不再是资本主义国 家的独有现象;在其他领域,各国间科技、文化交流和国际旅游业迅 速发展,整个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 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它加速了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在近 半个世纪里,雅尔塔体制对于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 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避免世界战 争的爆发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 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雅尔塔体制具有少数 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国依据新的实力对比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 质,它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除在外,甚至无视和公然侵犯其他国家的 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一些国家的正当权益与利益,因此理所当然地 遭到许多国家强烈的抨击与不满。雅尔塔体制是美、英、苏依据实力 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 协的结果,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它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 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开了先河。
5) 制约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其他因素 军事因素
• 军事因素对当代世界政治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对一国的综合 国力、对外行为和对外决策的影响上,而且还通过一系列 具体的形式,如战争、武装冲突、军备竞赛、裁军谈判、 军事威慑、重大的军事部署行动和军事演习等,对当代世 界政治的运行产生制约作用。这种作用的具体途径与方式 表现为: • (1)军事因素改变世界政治的力量对比,促使世界政治 格局发生演变。 • (2)军事因素是制约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手段。
• 国际习惯法的构成有两个要素: (1)普遍的或区域性的国家实践 (2)这种实践为有关国家所承认的有关法律。 • 国际习惯法常常是以早期条约的某些条款为其渊源,这些 条款后来被承认为法规。但也有个别国际法是由世界列强 的大致相同的实践发展而成的。为各文明国家所一致承认 的一般法律原则,只有在国际习惯法和条约法没有相应规 则与抗衡的情况下才起作用,所以它在国际法形成中只起 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