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经济学模拟题

劳动经济学模拟题

1. 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①附加性劳动力假说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男性成年人)处于失业状态。

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

因此,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

②主要劳动力市场㈠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

2、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

3、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

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

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结合。

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表现:1、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2、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结合的最佳途径3、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主要劳动力市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完善的培训、晋升制度,工资由内部劳动力市场决定。

③劳动时间变化的帕金森定律劳动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即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

换言之,劳动时间的增加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是总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

这一规律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④配第-克拉克定律配第—克拉克定理是有关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变化的理论。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计算了20个国家的各部门劳动投入和总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之后,得出的重要结论。

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2.简答题(共60分,每题10分)①试述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人力资源师辅导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的分配。

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

这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在理论上所具有的第一个意义。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的第二个表现是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任何一个地区的工资,都不会与其他职业、行业、地区存在差别。

3.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社会在均衡时,实现了充分就业。

当然,必须注意的是,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构成“充分就业”的就业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量。

在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需求曲线一方或双方都发生移位时,均衡工资的水平不同,其充分就业的就业量也是不同的。

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供给增加;人口年龄结构通过劳动年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

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何企业家才能。

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

工资形式:基本工资+福利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工资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立了劳动报酬。

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

延期支付: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

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延期支付当员工具备享受资格时,获得使用权。

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Y=C+S=C+I 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正常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非正常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常见,最严重,最难对付),增长差距性失业。

对非正常性失业,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合产业政策,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

失业率= 失业人数 ×100% 社会劳动力人数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

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收入差距指标——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库兹涅茨比率、帕累托定律等、基尼系数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指数,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

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与绝对平衡,接近1时,则接近绝对不平衡。

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衡。

通常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

收入政策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冻结。

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

②什么是有效劳动时间供给?影响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的因素有哪些?答:有效劳动时间或称工作效率,是指人们在工作期间每小时、每天或每周克尽职守所实际支付的脑、体力总量。

影响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的因素:劳动生理方面:在既定时间里,人的脑力体力支出是有限的。

需要大量支付脑力体力的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对高强度的脑力体力工作应支付较高工资。

道德风险:体现在有效劳动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便监督或监督不力,人们的脑力体力支付不足,低于实际工资水平。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努力程度很难监督,这是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措施:建立完善监督制衡机制;晚上劳动报酬激励机制。

③福利的实物支付包括那些形式?为什么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答:福利分配是工资的转化形式,了是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醉。

福利的支付方式大体划分为两类:其一为实物支付。

包括各种带薪假期,如带薪假期、全薪公休日、免费或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等等;其二为延期支付,包括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

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原因在于:1)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2)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3)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人均资本占有量进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基本工资不变,劳动时间缩短,则可以增加就业,等等。

④工资差别的变化规律与工业化进程有何关系?1)在劳动力市场中,如果所有劳动者的素质都一样,岗位(职务,工种,下同)的劳动要求及劳动环境等也一样,那么工资最终会均等化。

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劳动者素质与劳动态度会不一样,岗位的劳动要求与环境也会不一样,因此工资就会有差别。

2)工资差别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状况,经济效益好的地区、产业、企业等的工资水平会比经济效益差的地区、产业、企业高。

此外,劳动者的个人因素和职业劳动特点等,也会对工资差别产生重大影响。

3)微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有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的调控决策、物价水平的变动等,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分配形式和企业经济效益三个方面4)有些职业的工资较稳定,有的变动大(如舞蹈演员、运动员等);有的职业较稳定,有的不稳定甚至有失业风险(如建筑行业冬季施工少等)。

因此,其他条件相同,工资区有所差异,这种差别称为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5)垄断性工资差别由劳动者素质或特殊阶层而产生,劳动者供给几乎无弹性。

劳动者需求决定工资差别。

垄断由个人素质或特殊地位产生。

前者表现在某些劳动者的有超常的天赋,能从事别人很难胜任的工作,如体育明显;后者表现在受经济地位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某些工作只限于少数人进入,其他人无法进入,从而处于垄断地位整个社会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工资差别的变化规律大致循着以下几个阶段的轨迹进行:∙一个国家开始工业化时工资差别呈扩大趋势。

∙工业化发展起来后工资差别呈缩小趋势。

∙工资差别达到一个高水平的平稳时期。

∙随着经济和制度要素的发展工资差别再一次呈扩大趋势。

∙当文化科技高度发展、技术差距消除、劳动差别消失,工资差别也就不存在了。

⑤.什么是隐性失业?试述隐性失业的特征及原因。

所谓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隐性失业的特点:1)表面上就业。

从表面上看,这些劳动者并没有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但实际是生产中的富余人员。

或者更准确的说,从经营者的效用目标来看,他们是冗员。

2)无法准确识别。

这类失业只能从对就业人口总体状态所进行的考察中确定他的存在,测量它的程度,而不能从个别劳动者的状态中考察出来。

隐性失业产生的原因:1)与公开性失业相同的原因。

从客观层面看,隐性失业产生的基本原因同公开性失业的产生原因是一致的。

如果是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等的隐性化,那么其产生原因就同这些公开性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一样的。

如果是周期性失业的隐性化,那么它的波动也随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波动而波动。

2)不同于公开性失业的原因。

隐性失业不同于公开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出于自身的需要,通过某种制度造成的。

也就是说,它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要用政府行为来解释。

P266 ⑥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如何确定?为什么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在总体上要比企业部门高?公共部门很大程度上由立法和行政力量决定;一般实行“比较工资”的原则:公共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参照企业部门劳动者水平进行制定。

⏹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在总体上要比企业部门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附加福利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不同,公共部门明显高于企业部门。

不仅要考虑制度工资,还应考虑其他工资性收入;公共部门劳动者的流动率低于企业部门,工龄增加和职位提升带来工资增加;公共部门职业结构的特点是的工资结构中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占较大比重;公共部门产品与服务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敏感性不如企业,其收入弹性相对较小;公共物品的生产更多的分布于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领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