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化与操作化
操作化:从概念到操作定义
概念:维度与指标 维度与指标 概念的变异范围 变异两极的精确度 确定变量的层次 实际操作
Page 9
关于概念:指标和维度
指标:我们所选择的观察,他反映我们所要研究 的变量,是我们正在研究的概念是否存在的一个 标记。 (指标互换) 维度:概念的一个可指明的方面,区分概念的不 同维度常常会加深我们对研究事物的了解。 (概念的范围、边界在哪里)
没有现实、正确和客观的含义 达成共识 有助于特定的目的。”
Page 3
概念化:如何实现——以……为例
观察
从众多的问题中找出问题的实质(共识) 对于这个“实质”人为的构建——给出抽象的词
现象:
基尼系数从0.407扩大到0.4725 工资不平衡:地区,行业…… 失业问题:农民工 ,大学生…… 环境污染: 群体性事件
不稳定—— 不稳定 社会混乱的 可能性
概念:社会承受力
Page 4
概念化:从观念到概念的方式
引进 —— 引用并加工和改造 移植 —— 从其他学科引用 创造 —— 创造性建构的概念
理性思维 “社会承受力” 经验观察 “老龄社会”
“搭便车” “参照系”
吸收—— 吸收—— 前人研究
初级群体&次级群体——“差序格局”
Page 10
指标互换
如果多个不同指标或多或少代表了同 一个概念,而这个概念既真实又可被 观察,代表这些指标的行为就会与代 表这个概念的行为一致,那么不论从 哪个角度来看或是用哪个指标测量, 这个结论都不会被推翻。
Page 11
操作化——以健康为例
Page 12
概念化与操作化
第一小组
观念与概念
观念: 某种看法、某种印象、某种观感 ——存在于人脑中的标签,经验和观察的结合 经验和观察的结合。 经验和观察的结合 概念:
观念的明确化 特征和分类的固化 达成共识的结果
——作为结构的概念:各种标签含义的共识
Page 2
概念化
将模糊的、不精确的观念(概念)明确化、 精确化的思维过程,即达成共识的过程。 社会调查研究:建构的概念。 建构的概念 建构的概念
Page 5
操作化:从概念到操作定义
操作化
过程 抽象的概念——可观察测量的具体指标 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进行定量社会研究的关键环节 操作化:概念——名义定义——操作定义
Page 6
真实定义、名义定义、操作定义
真实定义:基本特性、基本属性,不过过于模糊、 可把握性不高 名义定义:某个术语被赋予的意义,代表了有关 如何使用某一特定术语的某种共识或者惯例,将 真实定义用比较基本的概念进行把握 操作定义:明确、精准地规定了如何测量一个概 念,即如何操作,使被研究概念尽可能清晰 工作定义
Page 7
操作化:从概念到操作定义
操作化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内涵 准确性原则——明确 完整性原则——互注意的问题
差异范围之界定——变量的取值分组 精确度问题 研究角度问题 描述性or 解释性研究 度量层次问题 定性,定序,定距,定比
Page 8
具体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