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答题步骤及复习的基本要求一、政治材料分析题的基本特点:1、提供情境,包含手段和结果,要求从结果的好与坏来判断所运用手段是否合理,并要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要求规范的答题步骤:先答基本原理,引出配套的方法,进而用方法来分析材料。

3、要求多角度分析所蕴涵的知识。

二、解题的基本思路:1、从方法入手:先判断材料所持方法(手段)——根据知识体系中原理和方法(手段)的固定搭配得出基本原理。

2、判断方法最主要的依据是材料中的重点语句,对重点语句进行范畴归属判断,进而了解所持手段(方法)。

3、审题时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性要求,并由此得出知识体系的大范围。

4、应注意材料中的效果,如果效果是积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正确的;如果效果是消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错误的。

错误的情况有很多种,最主要有以下几种:(1)与正确方法(手段)相对立;(2)主次颠倒;(3)主次不分;(4)割裂本来存在的联系。

5、应对材料进行层次分析,以便与方法(手段)相对应。

找出所包含条件(重点语句),回答时决不能漏掉材料中所包含条件。

三、答题的基本步骤:1、先回答基本原理2、其次回答方法(手段)要求3、把方法细化成几个方面,与材料层次对接,用材料替代原理,一一对应。

四、检查阶段:1、应注意材料中所包含的条件是否全部用完,如果没有用完,说明前面所述知识点还有缺漏,应补齐。

2、检查重点语句范畴判断是否正确。

3、检查步骤是否完整、规范。

是否按照:原理———方法———实践分析的步骤。

五、复习的基本要求:1、应分层对知识进行整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部分,其中,“是什么”和“为什么”属于基本原理;“怎么办”属于方法(手段)。

2、“是什么”主要用与范畴判断,用以审题中的思路引入,即材料中重点语句范畴判断,借以得出原理。

3、“为什么”主要指关系、地位和作用、意义等,它是方法(手段)的理论出发点。

4、“怎么办”是掌握知识点的落脚点,也是材料引入的关键。

“怎么办”不能停留在课本的水平上,还应与重大时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联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细化、归并入课本的基本点。

5、应对所有知识进行规范化整理,一方面,把所有知识分解为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方法或手段)两大块;另一方面,按大、中、小三个角度进行整理,“大”指最基本的原理,“中”指课本的具体要求,“小”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它是课本具体要求的细化);第三、应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横向整理,以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笔者发现命题者都能够围绕某一主题,选取一定的背景材料,创设情境,多角度、多层次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能分别或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虽然绝大部分省市都实行开卷考试,但根据阅卷结果显示:基础知识不牢固、审题不清、运用知识能力差、关注社会(自身)生活不够、答题不规范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学科中考优分的诞生,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个中考成绩,影响到学生的毕业和升学。

因此,提高应试能力对于每一位学生都至关紧要。

下面本文试图以近年全国部分省市的典型中考试题为例就如何增强思想品德学科的应试能力进行探索,期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策略一:依纲靠本、夯实基础【例1】(2008·江苏苏州)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C.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D.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简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法律的特征”,为各地考纲及教材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试题难度较低,但不少考生误选了“B”与“D”。

误选的原因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未能扣住题干设问中的“最主要的特征”这一限定要求,有效区分“法律的三个重要特征”即“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启示】在平时的学习与中考复习过程中,必须始终立足“考纲”(《中考说明》),明确考试的知识范围,有的放矢;回归课本,全面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此外,对课本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或重要观点可以通过“最”、“关键”、“核心”、“基础”等关键词与进行归类整理。

策略二:关注热点,培养能力【例2】(2008·福建泉州)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遭遇50年罕见的冰雪灾害;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两场灾情发生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全力抢险救灾。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无数具有崇高精神和优良品质的英雄,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将激励我们立足本职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列举两个抗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例。

(2)请写出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优良品质。

(至少四种)(3)为了倡导同学们向英雄模范学习,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阳光中学团委会决定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你列出倡议的内容。

(至少三条)【简析】本题紧扣“抗击冰雪灾害”与“抗震救灾”两大年度重大热点创设情境,设置问题。

其中第(1)问要求学生“列举两个抗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例”,在课本中无法寻找答案,考前学生必须对这两大热点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第(2)问要求学生在“了解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优良品质,答案来源于课本,但需要提炼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一种能力的提升;第(3)问,紧承第(2)问,要求学生就自身如何向英雄人物学习提出有针对性的行为要求。

【启示】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养成坚持看报与收看新闻的习惯,特别注意收集、整理年度或阶段范围内的重大国内外大事、乡土热点及学生生活热点。

对这些重大的热点,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其来龙去脉与前因后果;其次,善于将其与本地区考纲所要求的重要考点进行有效链接,找准“结合点”,尝试多角度分析;最后,对部分热点,能结合自身实际谈启示(行为要求)或就热点中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策略三:精练考题,探寻技巧【例3】(2008·山东济南)右边漫画反映了该超市:①依法经营,信守承诺②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③不懂经营之道④对客户不讲礼貌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④【简析】本题是一道漫画类组合式选择题。

通过对漫画中文字语言的提示,可以直观地知道漫画的表意是:漫画反映了一家诚信超市拒绝商家以“回扣”为诱惑推销的伪劣商品。

试题要求学生对漫画中该超市的行为进行评价,仔细阅读备选肢,不难发现:③、④明显表述错误,不合漫画表意。

据此,排除含有备选肢③或④的组合。

【启示】开卷考试题型多、取材新、问法巧。

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对提高得分很重要。

我们必须熟悉本地区近年来中考思想品德的常规题型,并精练各种题型的典型原题,通过自主解答、比对答案探寻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对选择题,应该掌握的技巧是:首先,要注意审题。

一是审要求,是单选、双选还是多选;二是审题干,要准确把握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规定性,把握主要内容,即关键词语;三是审设问,明确指向。

其次,要认真分析选项或选肢。

看其与题干要求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与题干无关或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肢。

对非选择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及问题,完整把握题目的中心内容及要求。

对于直问式的简答题,扣住设问的指向,直接依据教材相关内容表述;对于漫画式、图表式的简答题,在明确设问指向的同时,应掌握欣赏漫画、分析图表的基本步骤,有效获取材料的隐性信息。

其次,依据问题要求和对试题材料的把握,回归课本,组织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留意设问的赋分,表述简洁、准确,内容完整并要点化,书写工整。

中考政治做法类开放题解题方法中考做法类开放题,可概括为打算型和计策型两种类型。

它要求考生结合试题情境和设问要求,回答一系列“怎样做”的问题,这类开放题由于开放度较高,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学生常常感到无法作答。

特作如下整理,望同学们认真阅读,掌握答题的规律。

(树立理想、意识、观念和行动怎么做)一、打算型1.成才报国方面的打算[设问举例]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样为实现小康社会(或振兴中华,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你认为在成才方面青少年应该怎样去做?谈谈如何以先进人物(如叶欣)为榜样,使自己成为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答: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或本领(或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勤奋学习);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或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清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立志成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实际出发,恰当确定成才目标;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精神。

2.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打算[设问举例]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为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贡献?答:自觉向公众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或参加这方面的宣传活动);学习有关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人口、资源、环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的义务,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落实环境行动,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依法同违反计划生育、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建议等。

3.守法护法方面的打算[设问举例]作为青少年,你应该如何抵制邪教(或避免迷恋网吧)?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到自觉守法?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或提高自律能力),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如不浏览网上的不良信息,拒绝邪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对待社会影响,增强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设问举例]作为青少年学生,你应该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针对有些经营者违法经营(或干扰教学秩序,暴力抗税)等问题,你该怎么办?假如你遇到被家长虐待、被老师体罚、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被非法搜身等情况,你会怎么做?答: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违法犯罪行为要制止,或揭发检举,或正确使用正当防卫;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4、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安全方面的打算[设问举例]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青少年应该怎样做?针对“台独”言论和行径,中学生应该怎样做?作为中学生,应怎样用实际行动抗议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罪恶行径?答:树立国家统一的意识,多做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事,坚决反对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增强国防意识,在心中筑起一道“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精神长城,依法服兵役,自觉履行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光荣义务;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勇于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维护祖国、民族的尊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