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秦川中学王炜霞
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

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自主探究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和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展示经济全球化的现状。

明确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领域,而且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导入新课。

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板书,展示第一个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3、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
4、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分析:通过图片、表格和文字等资料的分析,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日益活跃;货币跨国流动规模大速度快。

共同探究一在你身边还有哪些经济全球化的例子,试举例。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总结:通过阅读教材并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总结: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展示,总结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史实的能力。

也使学生深刻体会论从史出的原则。

共同探究二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学生通过相互探讨,积极思考全球化的意义。

过渡:通过了解抗议经济全球化的一系列活动,探究原因,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板书:展示第二个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与应对
1、存在的问题
2、应对
分析: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等资料分析、总结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

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危机;发展中国家严重的环境问题。

讨论应对措施:
1、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2、建立全球化观念,从全球视野观察思考问题。

3、尊重各民族、各国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承认多样化。

4、建立政府对经济的监管机制,避免经济发展的无序性。

5、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
视频材料,看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