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范围 (2)第二章工程组织机构 (2)第三章工程概况 (2)3.1 线路设计概况 (2)3.2 穿越段地质概况 (3)3.3 水文条件 (4)3.4 XX线穿越铁路设计概况 (5)3.5周边环境调查 (8)3.5.1 桥墩及三孔桥 (8)3.5.2 桥下道路情况 (9)3.5.3地下管线情况 (9)3.5.4过水涵洞两侧水沟情况 (9)3.6当前工程进展情况 (10)3.7 对铁路既有设备的影响 (10)第四章施工组织 (11)4.1组织机构 (11)4.2管理人员分工 (11)4.3施工机械设备 (13)4.4劳动力组织 (13)4.5 邻近营业线施工 (13)第五章施工计划 (14)5.1工期计划 (14)5.2 施工计划 (15)第六章施工方案 (16)6.1 限速及行车方式 (16)6.2 盾构机选型方案 (16)6.2.1盾构机简介 (16)6.2.2 盾构机性能描述 (17)6.2.3 适应本工程的技术要求 (18)6.3 盾构施工方案 (19)6.3.1施工前准备 (19)6.3.2过水涵洞加固处理 (20)6.3.3本段盾构施工掘进参数初步设定 (22)6.3.4试掘进施工 (25)6.3.5 盾构掘进控制措施 (25)6.4 风险工程保护措施 (27)6.4.1勘察措施 (28)6.4.2防护措施 (28)6.4.3连续施工保证措施 (29)6.5 盾构施工要求 (29)6.6 施工注意事项 (30)第七章监测方案 (31)7.1 监测设计依据 (31)7.2 监测目的 (31)7.3 监测范围和监测项目内容 (32)7.4 测点埋设 (33)7.5 监测周期及频率 (37)7.6 监测数据管理 (38)第八章安全目标及安全保证措施 (39)8.1安全目标 (39)8.2安全保证的主要措施 (40)8.2.1安全组织保证措施 (40)8.2.2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40)8.2.3安全制度保证措施 (40)8.2.4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41)8.3施工安全措施 (41)8.3.1用电安全 (41)8.3.2 机械使用安全 (42)8.3.3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 (43)8.3.5管线保护措施 (46)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 (46)9.1施工质量目标 (46)9.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7)9.2.1 盾构掘进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应急处理 (47)9.2.2 盾构机械设备问题的应急预案 (50)9.2.3隧道压浆质量问题处理措施 (51)9.2.4 管片拼装质量安全问题的应急处理 (52)9.2.5管片防水质量问题的应急预案 (55)9.2.6针对隧道渗漏水的技术措施 (57)9.2.7 隧道上浮解决措施 (58)第十章施工应急预案 (60)10.1目的 (60)10.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60)10.2.1应急救援组长的职能及职责 (61)10.2.2应急救援及事故现场副组长的职能及职责 (62)10.2.3事故抢险组 (62)10.2.4技术支持组 (62)10.2.5通讯联络组 (63)10.2.6保卫疏导组 (63)10.2.7医疗救护组 (63)10.2.8物资设备组 (63)10.2.9善后处理组 (63)10.2.10事故调查组 (64)10.3应急准备及演练 (64)10.3.1应急准备 (64)10.3.2人员培训、演练 (64)10.4应急响应 (64)10.4.1报警 (64)10.4.2启动应急预案 (65)10.4.3组织抢险 (65)10.5应急措施 (65)10.5.1人身伤害 (66)10.5.2火灾 (66)10.5.3触电事故 (66)10.5.4 行车安全 (67)10.5.5 铁路四电设施安全 (67)10.6 盾构下穿铁路施工应急联络管理 (68)10.6.1 总则 (68)10.6.2 应急组织机构 (68)10.6.3 施工信息制度 (70)10.6.4 应急联络制度 (70)10.6.5 应急处理流程 (70)10.7铁路沉降应急预案 (71)10.7.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71)10.7.2建立应急联络机制 (71)10.8应急物资保障 (74)10.9应急结束 (74)10.10善后工作 (75)10.10.1事故调查及处理 (75)10.10.2 清理整顿,恢复生产 (75)10.10.3事故调查处理 (75)第十一章附件资料 (75)第一章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XX市轨道交通XX线地下段土建工程施工X标段招标文件和地质详勘资料;(2)XX市轨道交通XX线地下段土建工程施工X标段施工图纸;(3)《XX市轨道交通XX线一期工程下穿京沪三四线、京胶联络线专项设计方案评审会专家组意见》(2018年5月15日);(4)《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关于XX市轨道交通XX线一期工程下穿铁路有关意见的函》济铁涉铁函[2018]343号;(5)《XX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济铁总发[2013]66号)及修订补充内容(济铁总发[2013]282号文)、修改内容第二次(济铁总发[2014]325号文)及修改内容第三次(济铁总发[2016]63号文)及修改内容第四次(济铁科信〔2019〕104号);(6)《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地方涉铁工程管理办法》(济铁总发 [2018] 86号);(7)《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地方涉铁工程营业线施工配合管理办法》(济铁总发〔2018〕87号);(8)《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地方涉铁工程营业线施工方案计划管理办法》(济铁总发〔2018〕88号);(9)《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2017;(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99-2018);(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1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14)《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15)《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铁总科技〔2014〕172号);(16)踏勘现场掌握的有关资料及自行对现场周围环境调查的各类工程资料和信息;(17)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执行的有关施工、安全、质量及城市管理的规范及规定;(18)国家、山东省、XX市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规范、规程及相关文件;(19)XX市轨道交通XX线关于盾构施工的相关规定。
1.2 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市轨道交通XX线一期土建工程施工X标段盾构区间下穿京沪三四线与京胶联络线北北特大桥施工。
第二章工程组织机构项目名称:XX市轨道交通XX线一期土建工程施工X标段XX站-XX站区间下穿京沪三四线与京胶联络线北北特大桥盾构掘进工程建设单位:XX轨道交通集团、XX轨道交通集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单位: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工程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XX监理单位:XX施工单位:XX监测单位:XX监测配合单位:XX工务段、XX维管段施工配合单位:XX工务段、XX车务段、XX维管段行车组织单位:XX站、XX调度所项目经理:XX 电话:XX施工范围:京沪三四线里程K485+465~K485+537、京胶联络线上行线里程K1+560~K1+620、京胶联络线下行线里程K1+770~K1+830登记车站:XX站第三章工程概况3.1 线路设计概况XX~XX站区间位于XX市北园大街,线路沿北园大街走行,右线里程SK14+321.719~SK16+004.811,全长1683.222m,左线里程SK14+269.521~SK16+004.811,全长1735. 903m,采用盾构法施工,线间距10~16m,最小曲线半径R=800m,隧道结构覆土厚度9. 47~21.42m,最大纵坡22‰。
区间线路主要穿越地层为中风化闪长岩、强风化闪长岩、全风化闪长岩、卵石层、粉质粘土。
区间于XK14+820.454处设联络通道一处,XK15+40 8.505处联络通道及泵站一处。
图3.1-1区间总平面图3.2 穿越段地质概况XX~XX站区间盾构下穿京沪三四线与京胶联络线北北特大桥段,区间主要穿越地层为粉质黏土10-1、卵石16-4、全风化闪长岩19-1、强风化闪长岩19-2,上部覆土为杂填土1-1、素填土1-2、黏土10-2、粉质黏土10-1,详见图3.2-1。
粉质黏土10-1层:黄褐~棕黄色,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硬塑,可见铁锰质氧化物,含小径钙质结核,粒径约20~40mm,分布不均匀,含量约3%~5%,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稍有光泽。
该层连续分布于本区间,本层平均厚度为4.06m,属中压缩性土。
卵石16-4层:棕褐~灰黄色,密实,卵石成分以石灰岩碎块为主,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7cm,最大粒径约18cm,级配较差,局部泥质胶结,胶结差,黏性土充填。
该层以薄层或透镜体状分布于16-1层下部,分布不连续,本层平均厚度为2.41m。
全风化闪长岩19-1层:灰黄~灰绿色,原岩结构构造已破坏,不可辨,岩芯多呈砂柱状,手捏易碎,岩芯采取率80~85%,钻进速度快。
该层分布不甚连续,局部缺失,厚度变化大,本层平均厚度为2.01m。
强风化闪长岩19-2层:灰绿~灰黄色,原岩结构构造较清晰,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扁~短柱状,偶有长柱状,锤击易碎,岩芯采取率75%~85%,RQD=0~10。
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该层风化程度很不均匀,局部夹有中等风化,夹层及全风化软夹层夹层厚度及空间分布无规律。
该层普遍分布,本层平均厚度为5.48m。
图3.2-1 盾构下穿铁路地质纵断面图3.3 水文条件本区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5~3.8m,高程介于18.80~22.94m,属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及下伏基岩裂隙中的潜水类型。
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流的侧渗及域外径流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及人工开采等形式排2泄。
根据收集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沿线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可按2.0~3.0m考虑。
含水层主要为杂填土1-1层、素填土1-2层底部、粉质粘土10-1层、全风化闪长岩19-1层和强风化闪长岩19-2层。
根据相关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已有水文地质实验成果,盾构下穿铁路段地下水位埋深在2.3m左右,距隧道顶15.18m。
3.4 XX线穿越铁路设计概况XX轨道交通XX线长生区间自XX站始发后沿北园大街向西走行,先后穿越路基段(含京胶联络线下行线、京沪三四线)及北北特大桥(京胶联络线上行线),盾构机在京沪三四线里程K485+465~K485+537(72m)、京胶联络线下行线里程K1+770~K1+830(60m)、京胶联络线上行线里程K1+560~K1+620(60m)处下穿,穿越环号为右线907~982环,左线906~981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