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ppt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ppt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二)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 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 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 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 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 主题服务。② [伴读] ②“读书如禹治水,知天下脉络。”散文之“神” 便是引领读者的那条脉络。
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 恐怖的威胁,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 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 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 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 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 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选词] ①淑娟与母亲同居西院,虽然清冷闲静,倒喜_____。——清
·李渔《风筝误》
悠闲
②这位老相公,不知是送儿子孙子进场的?事外之人,好不
_____自在。——《警世通言》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唐子西曾说“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叶知秋至,生命仿佛已然 到了暮年,失去了盛夏之年的勃勃生机,一切的变化只是为了迎合冬日的沉寂。
[伴读] ③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 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朱先生有深意。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 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 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 、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④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 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伴读] ①郁达夫曾说自己是“一出结 构并不很好而尚未完的悲剧”,但知识、 不服输的气节和亲人的疼爱,偏让这出悲 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出了波澜壮阔 的一生。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二、知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8月。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 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 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 ,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 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 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 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的分类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哲理 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三、明文体 散文
(一)概说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 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是最自由的文体,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 文体例。散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 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揭示其社会意义。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 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 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第七单元
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故都的秋
一、识作者 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①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
。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著名的 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 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 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 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 士。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四、理基础
1.记字音
①颓.废( tuí)
②落蕊.( ruǐ)
③平仄.( zè)
④橄.榄.( gǎn lǎn)
⑤譬.如( pì)
⑥驯.鸽( xùn)
⑦混.沌.( hùn dù)n
⑧潭柘.寺( zhè)
2.识字形
①凋惆((
diāo) chóu)
凋零 惆怅
②槐愧((
huái) kuì)
一片,不分明。 ③疏疏落落稀:疏零落。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荷塘月色
一、识作者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 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 ,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③” ,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 的中学任教。
②午餐后容易犯困,如果午后不休息,整个下午都混.混.沌.沌.,没精神。 ③拐进小树林,有一条被人踩出的小径,透过疏.疏.落.落.的树枝,两间水泥房子逐渐显 现,清晰。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释义] ①一叶落而知天下从秋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
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②混混沌沌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也指迷糊不清
[选词] ①但我自己叫了一碗烩馍,十这足是种含有_____的西北风
味的饭食。
实足
②对于所有种族和民族而言,心脏年龄与_____年龄之间都有
差异,其中(2)清闲·悠闲
[辨词] 清闲:指清静闲暇,侧重无事做,有闲空。悠闲:指闲
适自得,侧重心态上怡然自得,了无牵挂。
槐树 愧疚
③缘椽((
yuán) chuá)n
缘分 椽笔
④歧岐((
qí ) 歧韵 qí ) 岐山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3.辨词义
(1)十足·实足
[辨词] 十足:十分充足,与之搭配的词语可以是“信心、干劲
、神气”等,也可以是表示某种身份、想法的词语。
实足:实际上足够、确实足够。常跟年龄或数量词搭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