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补充课件《采莲赋》、《西洲曲》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补充课件《采莲赋》、《西洲曲》课件(共16张PPT)


《采莲赋》
《西洲曲》
水/面/清/圆 一/一/风/
采莲赋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紫茎亭亭呵立于粼粼清波,红莲朵朵呵映衬重 重芰荷。莲蓬作房屋呵荷叶作屋顶,莲籽儿洁 白呵莲蓬如黄螺。
燎沈香, 消溽暑。 鸟雀呼晴, 侵晓窥 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 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 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 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 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郎君你忧 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 到西洲(与他相聚)。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 《玉台新咏》。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 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一位 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 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全诗 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 连。全诗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绝。
⑩莲心:和“怜心”谐音,即 置莲怀袖中,莲心⑩彻底红。
爱情之心。 ⑪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⑪。
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 鸿雁传书的传说。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⑫。
⑫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⑬栏杆头。
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
指女子的住处。 ⑬尽日:整天。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 透底里。
名家点评: 近人尹赛夫等《中国历代赋选》:《采莲赋》描写
了一幅江南“妖童媛女”荡舟采莲的风俗画面,但这并非 是民间劳动女性的采莲生活的再现,而是融透着作者帝 王后苑生活情趣的作品。赋中占据画面主体的是莲花丛 中的采莲媛女的形象,作者所着意描写的是女性的声色 与容态。赋末之歌,以采莲女因持莲花、荷叶进荐“君 子”,希望君子“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隐蕴 投以木桃,永以为好之意。此赋篇幅短小,婉丽多情, 清美自然,具有典型的南朝赋体的风格特色。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
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
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
倚在栏杆上。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⑭。 海水梦悠悠⑮,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⑭卷帘天自高,海水摇 空绿:卷帘眺望,只看见 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 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 里指浩荡的江水。 ⑮海水梦悠悠:梦境像 浩荡的江水一样悠长。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 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 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 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 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 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 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 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 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 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 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 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 缠绵。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
色西。洲形到容底女在子哪的里头发?乌从黑桥发头亮。 ④去划两,船桨划过桥两去头 桨,渡就划:到两从了桥。桨头就划到船了过。 ⑤欢天伯单色劳栖晚:。了鸟 这伯名里劳,一鸟仲方夏面飞始用走鸣来了,表,喜示 季晚节风,吹一拂方着面乌暗桕喻女树子。孤单的
处境。 ⑥乌臼:现在写作“乌桕jiù”。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⑦。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⑧,莲子青如水⑨。
⑦翠钿:用翠玉做成 或镶嵌的首饰。 ⑧莲子:和“怜子”谐 音双关。 ⑨青如水:和“清如水” 谐音,隐喻爱情的纯 洁。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 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 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 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 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碧玉:古乐府有《碧玉歌》,属《吴声曲辞》。郭茂倩《乐府 诗集》四五引《乐苑》曰:“《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荐:进献。 袭:衣上加衣。芙蓉裳:有莲花图案的衣裳。芙蓉是莲的别称。
歌唱道:碧玉姑娘本是小户人家之 女,前来嫁给身世显贵的汝南王。 莲花映衬着她的容貌,荷叶染上了 她的衣香。手持莲花荷叶进献给君 子,希望穿上用它制作的美丽衣裳。
作者: 萧绎(508~554),字世诚,自号金楼子,兰陵
(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 东王;侯景作乱,萧绎命王僧辩等讨伐,事平,在江 陵即帝位,是为梁元帝。在位三年,后西魏军陷江陵, 萧绎遭虏被杀。他是南朝著名的宫体诗人,其诗赋轻 靡绮艳,情感浓郁。平生著作甚多,然大都散佚。今 存明人辑本《梁元帝集》。
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 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鷁形 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 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 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 行。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 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夏 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 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 花。生怕沾湿衣裳而低声浅 笑,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为第二层,将描写的镜头摇向 远方,于是画面逐渐扩大,一幅夏日采莲图渐次展现。但见一群 少男少女,轻舟荡桨而来,他们同心相映,杯酒传情。这段描写 有两处特别入神。一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写舟船 泛于河中情景。兰棹将举,已被水藻牵挂;船身未移,浮萍早已 漾开,宛然一艘水波荡漾中的画船,轻摆慢摇而来,整个画面因 之全活。二是“恐沾裳丽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写船中男女调笑 之态。其中“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馀,叶嫩花初”,写少 女的情态入神。“夏始春馀”喻其芳龄正盛,“叶嫩花初”喻其青春 正美,都是未经人道的妙笔。但虽有胜日之高情雅趣,也不敢纵 情任性,不敢开怀放声,因为着轻舟而荡兰桨,生怕动作大了, 溅水沾了衣裳,甚至翻了船。因此,这一“浅笑”、“敛裾”,直把 少女的神情心态,刻画得维妙维肖,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在这里 用笔不轻不重,好像蜻蜓点水,妙处全在那漫不经心的漾漾涟漪 之中,而文中人物之夏日情趣,突现于读者眼前。下面继续写船 在水中行进的情态。“水溅兰桡,芦侵罗荐”,“荇湿沾衫,菱长绕 钏”等语,无不是写船上人与水和水中的植物打交道,写得轻盈 俏皮,似是芦苇荇菱特爱与人为难,别饶情趣。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 折梅寄江北②。 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雏色③。 西洲在何处? 两桨桥头渡④。 日暮伯劳⑤飞, 风吹乌臼⑥树。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意思思念是梅说花,很女想子去见到西梅洲花,又去开 了折,下回梅忆花起寄以去前长曾和江情北人岸在。梅
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
去人子(子折。住她那一下处那样枝,附)红梅 往近单,花。。薄 头寄西江的 发给洲北在,,衣 如江当当衫 小北是指像 乌的在男杏 鸦情女子 所那在样的黑地。方。
《西洲曲》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故以水溅兰桡ráo,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 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 歌采莲于江渚。
于是船桨击水缓缓向前,芦花点点 飞上绫罗绣垫。荡舟湖上不思回返, 梧台已经遥遥可见。带水的荇菜沾 湿了衣衫,长长的菱草缠住了臂环。 泛着柏木舟多么悠闲自在,水洲边 放开歌喉唱一曲《采莲》。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 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