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新标准》第二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教材的总体分析本册教材共分11个模块,其中含有一个复习模块。
每个模块又分为两个单元。
一般情况下,第一单元主要是以故事(对话)的形式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功能与结构,(language presentation)。
第二单元中则提供了若干任务型(task-based)的练习和活动,其目的就是进行语言的扩展和操练(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侧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
在第一学期我们已经完成了字母教学,当然在这个学期中,我们还要把字母的巩固学习穿插在各模块的教学中进行。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听说认读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和第一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所选话题有所拓展,我们将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称呼家人并介绍他们的职业,如何说明物品的归属,学习如何用英语说身体部位;还要学说一些常见的动物,并用英语描述他们的特征;学习如何邀请朋友一起参加活动,最后还要学习如何表达和询问喜欢什么体育运动,什么食物以及什么玩具等话题。
这些题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题材,学生会感到熟悉亲切.每个模块计划平均用5课时完成。
平均每个页码1课时,四个页码共4课时。
第五课时可以实际情况进行字母的复习和巩固或本模块的复习和阶段测试。
二学生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一年级的小学生对英语学习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很强,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新鲜感与好奇心,绝大多数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对于这些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并科学地加以利用,使之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尽可能为孩子创设轻松的情境,让他们去感受身边的事物,使课堂更富童趣,并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展示自己。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英语课堂教学,但由于年龄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观察、发现、判断、总结事物的能力与方法,对自己有时不能严格要求,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定型。
所以在本学期,我们应该继续加强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有步骤、有计划的在教学过程中逐一落实。
在习惯训练方面我们应该把握住一个原则:提早开始,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好的学习习惯会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催化剂,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可塑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为学生做好示范。
三总体教学目标我们主要从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考虑,来确定本册教材的总体教学目标:(一)语言知识目标:复习巩固26个英语字母;学习110个单词。
其中要求达到四会(听,说,读,仿写)的单词85个,既教材第46页单词表中所列的全部单词。
要求达到三会的单词25个,既教材48页单词表中所列非粗黑体的单词),学习核心句子约43个。
(二)语言技能目标:√ 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能听懂简短的课堂教学指令√ 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做动作、涂颜色等√ 能跟随录音模仿说英语√ 能说唱本册教材的5首歌曲和5首歌谣√ 能用英语做简单的游戏√ 能在录音和图片的帮助下表演本册教材学过的故事或对话√ 能看图识字√ 能拼读单词、背写部分单词√ 能借助图片阅读课文、句子√ 能熟练掌握26个字母,了解相关的分类知识,并用字母知识解决排序等问题。
(三)情感态度目标: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四)学习策略目标: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五)文化意识目标: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语言同时也要学习文化,要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
结合每个模块的主题,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主要渗透如下的文化知识:有关于宠物在家庭中地位的知识(Module One);有关于家庭观念的知识(Module Two);有关于各种职业的知识(Module Three)有关于大熊猫的知识(Module Four);有关于英国农场的知识(Module Five);有关于动物园发展历史的知识(Module Six);有关于篮球发展的知识(Module Seven);有关于颜色寓意的知识(Module Eight);有关于英语国家饮食习惯的知识(Module Nine);有关于英语国家儿童课余生活的知识(Module Ten)。
这些文化知识并不是要求我们单独拿出来给学生讲解,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教学,找好切入点,适当地进行渗透。
四具体语言项目的教学目标和建议(一)字母教学上学期我们已经完成了字母教学,当时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学生能认读26个字母;学生按顺序背诵26个字母;学生能用手写体仿写26个字母。
学生能够仿写模块词汇表中的单词。
在掌握了字母名称音的基础上,为了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帮助学生巩固好已经掌握的字母知识,这个学期我们将继续把字母教学渗透到各个模块的教学中,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字母教学的具体目标是:1 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默写26个字母。
能够随机听写26个字母。
2 能够区分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
3 能够按照字母中含有的元音因素对字母进行分类。
4 能够利用字母表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
5 知道一些常见的字母缩略词的意思。
6 对字母何时需要大写有初步的了解。
对于字母教学,提出下面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1整体感知26个字母,强调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设计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运用字母在字母表中的排序知识解决问题,为将来学习查字典做准备。
在教学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几个例子设计更多的练习和活动:①给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国家编排入场顺序②编排自己的通讯录③编排自己的Picture Dictionary2在复习过程中,把字母进行适当的分类。
①按照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分类。
使学生明确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个数。
尤其注意在制作单词卡片的时候,用不同的颜色来突出元音字母。
②按照字母发音中含有的元音音素进行分类。
(PPT)③我们也可以参照人教社教材,按照电脑键盘操作的指法来进行字母分类。
例如:我们可以把a,s,d,f,d,g划分为一组,把h,j,k,l划分为另一组等。
这样就可以把字母的复习巩固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了。
3 把字母的复习巩固和语音教学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字母尤其是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渗透重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
在阶段复习中,把这些在发音上有共同点的单词集中起来,在朗读中感知、思考、比较,帮助学生一起总结其中的发音规律,培养学生对语音的敏感性。
下面的表格列出的就就是在第一、二册教材中所出现的部分在发音有规则的单词:当学生对这些发音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们应该尝试让学生拼读一些新的单词,(例子)这样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这里要顺便说一说语音教学。
教材中并没有把语音教学单列为一个板块,但这不等于说,我们不必进行语音教学了!恰恰相反,语音教学应该贯穿于词汇、关键句、故事、歌曲、歌谣教学之中。
只是相对于词汇、关键句、故事、歌曲、歌谣的教学,语音教学不是教材编写的明线,而是一条暗线。
在平时的教学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多听、多读的习惯,在听、读的过程中训练语调,培养语感。
4 把字母的复习巩固和单词的拼读结合起来。
也就是在进行词汇教学和操练的时候,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后,要有一个让学生拼读的过程。
例如,学生看到bag后,就应该能自然地说出b-a-g—bag。
当然,这不是练习拼读的唯一的方式,我们可以尝试由教师依次说出名称音b-a-g,然后有学生读出该单词bag。
另外一种方法:对于那些比较简单,常见的单词,对于那些要求背会的单词我们可以尝试由教师读出该单词,然后由学生进行拼读。
这样的拼读练习,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字母的名称音,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锻炼了学生识记单词的能力。
5 把字母的形状和学生熟悉的事物结合起来,(例子)帮助学生更牢固地记忆字母的形状。
把字母的复习巩固和生活中常见的缩写词结合起来。
例如:CCTV,USA,TV,CD,UFO,NBA,KFC等。
6 把字母的复习巩固和游戏结合起来。
游戏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在设计游戏过程中,应该注意在游戏过程中和以前学过的主题和知识结合起来。
例如给字母涂颜色,破译数字密码等游戏就可以把字母和颜色、数字知识结合起来。
7在字母的书写方面,要由仿写、抄写向默写、听写过度。
坚持听写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听写习惯。
在书写习惯养成阶段,一些机械的抄写和默写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注意不要给学生以过大的负担。
应该尽量增加有意义的“写”的活动,例如,看图片写出单词的首字母,或填写关键字母,这样的练习就能把字母的书写和单词的识记结合起来。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练习和测试中,凡是涉及到字母、单词书写的题目,最好给学生提供四线格。
另外,要逐步地由抄写字母过渡到抄写单词,为以后抄写句子打基础。
在抄写单词的时候要注意单词的字母间距、大小。
关于笔顺和占格的问题:英文字母的笔划顺序和占格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可能有所不同,我个人认为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书写习惯的不同。
《课程标准》对字母的书写要求是书写正确,所以我们尽量不要用笔划顺序考察学生的字母书写。
(二)故事(对话)教学小学生对故事具有天生的兴趣,把故事作为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每个模块的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四个主要人物为线索,编制的不同语境的故事性课文。
这些故事是这个模块的语言、语法、词汇和功能的集中呈现。
利用故事呈现语言的功能与结构是教材的一个特点.其目的就在于是让学生在故事中接触、体验和感受语言的使用,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语言的真实性。
对于故事(对话)的教学,我们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准确分角色朗读故事(对话);能指读故事。
2在图片和录音的帮助下,学生能正确理解故事或对话内容(可以用提问、判断、看图说话、表演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对话内容);3 学生能听、说、读、仿写对话中的四会单词并能听、说、认对话中的语境词汇。
关于故事(对话)教学的步骤,下面的建议供大家参考1选择能表现故事发生场景的图片,通过挂图、课件等进行展示,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理解,猜一猜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怎么说的、在做什么。
(学生用汉语表达他们的想法也没关系,教师可以选择用英语重复他们说的话),引导学生思维的参与。
2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听力任务。
任务可以是听并说出听到的信息,听、找并圈出重要的句子,听判断正误,听回答问题等。
3播放录音,进行信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