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第三章
第三节 传播制度研究
• 传播制度: • 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
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 现着与之相一致的传播制度。
“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响 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经 过时。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 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基本的原则 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的 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 的信仰和价值观的。”
思想源泉:马列主义-斯大林理论,混合了黑格尔的 思想与19世纪俄国人的思想
主要目的: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和发展做贡 献,特别要服从政党的专政
媒介使用者:忠诚和正统的党员
媒介控制:政府采取政治手段来监督并控制经济命 脉
媒介禁忌:批评党的目标
媒介所有权:公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国有并被严格控制,媒介 只作为国家工具而存在
– 2、接近性——议题和事件距离受众有多近?
– 3、重要性——议题和事件对本地受众来说有多重 要?
– 4、人情味——议题和事件能激发多少感情?
– 5、显著性——议题和事件中的人物有多出名?
• 6、反常性——议题和事件发生的不可能性和令人 惊讶的程度如何?
– 7、冲突性——在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或者人类和 环境之间有多少分歧与破坏?
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 了解真相、监督政府
媒介使用者: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
媒介控制:依靠“思想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 我修正过程”
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
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 其他社会需要
弊端:
①大众传播媒介不受政府控制,但是受到资 本控制。媒介所有者形成了垄断,使得其 他声音的发出者根本无法进入这个领域, 自然谈不上意见的自由竞争。
6、技术因素
A、不同媒介的技术 B、不同规模的媒介组织所拥有的设备与技术
• 7、个人因素 • 首先,是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 • 其次,是个人的个性特征,包括其个性、
创造力、经验、、能力等。
• 第三,是个人的传播方式,包括个人编 码水平、个人的传播能力。
思考:你所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传播时 体现了什么样的个人特质?
• 三、传播者的权利
有一般性权利和专业性两种,新闻传播界 的人员的权利有五种:
(1) 采访权 :传播者的首要权利。
(2)报道权 :是指记者有传送,报道 公众所关心的消息情报的权利。
(3) 批评权::这一权力意味着记者 拥有对报道对象的言行进行议论和批评的 权利。
(4)专业保密权 :又叫新闻来源守密 权。
四、守门人和守门理论
•“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 ( gatekeeper ) , 是 由 库 尔 特 ·勒 温 在 《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
“把关”
(1)勒温
1947《群体生活渠道》 “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
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 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 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
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自由而负责的新闻 事业》
①现代传播媒介要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 于当天事件的论述,它还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
②现代传播媒介应当成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 坛
③现代传播媒介要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 画面
④现代传播媒介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 德
⑤现代传播媒介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
• 2、守门人的责任 • (1)确定“编导”方针 • (2)确保“产品”质量 • (3)加强整体协调 • (4)发现和培养传播人才
影响传播者守门(把关)的因素
• 1、政治因素 • 也就是说传播者的把关行为必然要受到所处
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
例一:美国地方电视台所受的法律法规影响
A、宪法第一修正案;B、诽谤法;C、联邦 通讯法;
(5)安全保护权
四、传播者的责任
• 契约性责任 • 社会性责任 • 法规性责任 • 国际性责任
五、传播者的赢效因素
• 1、权威性 • 指传播者具有使受众相信、听从的力量、
威望和地位的特质。 • 体现在四个方面: (1)权利和地位上 (2)资历和威望上 (3)专业特长上 (4)能力和才华上
• 2、可信性
• 3、社会、文化因素
• 它包含两层含义:社会价值标准体系和 受众的文化取向。
例:美国媒介竭力保护的神圣领域(布里德) A、宗教 B、家庭 C、爱国主义 D、社区 E、医疗 F、法律与正义
• 4、信息自身的因素 • 也就是说信息自身是否有较强的传播价
值。
例:美国地方电视台选择新闻的标准:
– 1、时效性——议题和事件有多新,有多近?
点值得商榷
作业:
• 1、课后思考题3、5、6、9。
• 新闻一:
• 今年十一月四日,在河南省唐河县的 会议室里,举行了一次授奖大会。成 都市两位公安干警受四川省成都市公 安局的委托,向唐河县参加营救成都 三名少女的群众表示慰问与谢意,并 向三十五名干部和群众颁发了奖金和 奖品(《人民日报》1981年12月21日)
第三章 传播者
第一节 个人层面的传播者
传播者处于信息传播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 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
一、传播者的角色
• 传播角色: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传 播者依据社会对他的要求所表现出的 行为模式。
• 角色可分为普通角色和职业角色。
• 二、传播者的特点 代表性 自主性 专业性 集体性 复杂性
• (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 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利益。
• (3)对报刊应严加控制和检查,对违反有 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
• 2、 自由主义理论(自由竞争式)
发展于:1688年后,为英美采用;也影响其他地方
思想源泉:弥尔顿、洛克、密尔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 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基本哲学思想
媒介控制:社群意见,消费者行为,媒介职业道德
媒介禁忌:对公认的个人权利和重要的社会利益的 严重侵犯
媒介所有权:私有;除非政府为了保证为公众服务 而接管媒介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如果 做不到,需有人迫使其执行
• 4、 苏维埃理论(国家统管式)
发展于:产生于前苏联(不过前纳粹德国和意大利也 采用过类似方式)
第三节 传播制度研究
• 二、阿特休尔的媒介三种体系 • 1、 西方媒介体系 • 2、 东方媒介体系 • 3、 南方媒介体系
第三节 传播制度研究
• 三、传播制度理论评析 • 1、传播制度理论是依据资本主义制度
提出来的 • 2、传播制度理论是依据北美观点提出
的 • 3、传播制度理论应该不断修正与修改 • 4、传播制度理论在分析问题是的切入
– 8、视觉冲击力——采集到的有关议题和事件的画面有 多吸引人?
– 9、娱乐性——议题和事件能产生多少直接的满足?例 如微笑或者大笑、冷嘲热讽、好奇心的满足等等。
– 10、话题的热门程度——对于议题和事件,现存的受众 兴趣如何?
• 5、受众的因素
• 传播的目的或者说把关的目的是在于 争取更多的受众和有效的受众。
——梅尔文·德弗勒
希尔伯特、彼得森、施拉姆等:
《报刊的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理论 2、自由主义理论 3、社会责任理论 4、苏维埃理论
• 一、施拉姆的报刊四种理论
• 1、集权主义理论:(君主独裁式)
发展于:16、17世纪的英国;现在很多地方仍被 广泛接受并采用。
思想源泉:君主和政府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
“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
(2)怀特
传播学者怀特把这个概念引进新闻研 究领域,提出了把关(gate-keeping) 模式。 1950《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
案研究》
(3)施拉姆
“在信息网络中到处都设有把关人。
“其中包括记者,……;包括编辑,……; “包括作家,……;包括出版公司编
辑,…… “包括电视、电影的制片人,……;包括影片
• 二、对媒介组织的质疑与批判 • 1、媒介组织与意识形态 • 2、媒介组织与文化产业 • 3、媒介组织与媒介文化
• 三、媒介组织的运作
• 1、媒介组织与信源的关系 • (1)分离的关系 • (2)合作的关系 • (3)同化的关系 • 2、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 • (1)支配的关系 • (2)疏离的关系 • (3)圈层的关系 • (4)服务的关系
主要目的:支持、推进现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 务。
媒介使用者:取得皇家特许的人。
媒介控制:政府特许、指导、颁发执照,时有新闻 检查。
媒介禁忌:批评掌权的政治机构或官僚。
媒介所有权:私有或公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虽说不一定为政府所有, 但一定是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
• (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 制国家的利益。
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如 何传播的人或机构。他有三重角色:
• (1)他是一位接受者。
• (2)他是一位守门者
• (3)他是一位传播者
2、守门人的特征
• (1)隐形性 (3)追加性
• (2)依附性
(4) 完善性
五、守门人的功能与责任
1、守门人的功能 守门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检查功能 加工功能 评价功能 导向功能 桥梁功能
剪辑人员,…… “包括图书管理员,……;包括教员,…… “包括负责汇报的官员,…… “甚至可以包括餐桌旁的丈夫,……”
(4)其他学者的研究和论述
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盖尔顿与鲁奇的“选择性把关模式” 休梅克的总结
四、守门人的角色与,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