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地方特色的可供选择的旅游产品;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海内外客源市场;先进的市场营销策略。
第一章:湖北旅游资源自古享有“九省通衢”的湖北省,借势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春风,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
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适宜的产业契机、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旅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自然资源1、山地景观:武当山神农架大别山木兰山龟山蛇山磨山莲花山双峰山2、峡谷景观:三峡恩施大峡谷3、水域景观:东湖洪湖梁子湖陆水湖太极湖丹江口水库长江汉江清江神农溪漂流清江闯滩杨家溪漂流咸宁温泉汤池温泉4、生物景观:武汉植物园桂花之乡武汉动物园中华鲟鱼馆东方马城二、宗教名胜1、佛教名胜:归元寺宝通寺五祖寺四祖寺2、道教名胜:武当山英山3、基督教:汉口荣光堂上海路天主堂汉口东正教堂三、民俗风情1、土家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历史文化1、三国赤壁古战场古隆中东坡赤壁2、历史建筑:黄鹤楼古琴台晴川阁观音阁3、古代陵墓:明显陵李时珍陵园闯王陵4、红色资源:武昌起义旧址八七会议旧址大别山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五、都市休闲湖北地区高校众多,现代商业发达总的来说:鄂东综合旅游区,鄂中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区,鄂西北生态旅游区,鄂西南民族风情旅游区。
六、湖北旅游资源特点1、分布十分广泛。
湖北气候类型多样,四季分明;地形地貌齐备,各种资源丰富,居中独厚,得水而优;湖北聚集了50个民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湖北是一个资源大省,湖北几乎每一个县市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种类多样。
湖北位于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转折地带,有多种多样的地文景观;湖北是千湖之省,长江穿城而过,有尽领风骚的水域资源;神农架古树名木,奇花异草,中部江汉平原各种珍惜鸟兽,湖北有珍稀奇特的生物景观;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三国文化的荟萃地,是道教文化的精华所在,这些都是极富吸引力的文化资源;湖北高校云集,是求知的好去处;商业发达,商品丰富,特色小吃云集,工艺品也很著名。
3、地方特色鲜明。
多山多水,山水奇特;楚文化博大精深;人杰地灵,名人众多。
第二章:湖北旅游资源格局湖北省现已初步形成“以武汉为龙头武汉城市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城两圈”旅游空间格局。
一、两大旅游圈(两圈并进,双轮驱动)(一)武汉城市旅游圈。
可细分为武汉都市旅游板块、温泉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大别山红色旅游板块。
(1)武汉都市旅游板块。
包括武汉市全境,以及黄石、鄂州、孝感、仙桃、天门的部分区域。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圆点,着力打造标志性城市景观、滨江滨湖景观和乡村旅游景观。
该地区是综合旅游区,面向国内国外人群。
(2)温泉休闲度假旅游板块。
包括咸宁市全境,以及荆州、黄石、鄂州相关县市区的部分区域。
该区旅游以咸宁国际温泉城为核心,温泉、山林、湖泊、湿地、乡村等旅游资源丰富,适合休闲度假和会议商务旅游,是华中地区最重要、最具特色、最有成长性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咸宁温泉定位高端化,主要吸引国内高端人群。
(3)大别山红色生态旅游板块。
包括黄冈市全境,以及鄂州、黄石相关县市区的部分区域。
大别山绿色资源和红色资源相结合,是重要的红色生态旅游版块。
主要面向国内旅游市场。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可细分为“一江两山”板块、清江民俗生态旅游板块、荆楚文化旅游板块。
1、以“一江两山”(长江武当山神农架)为核心的生态旅游资源2、以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炎帝文化为支撑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3、以土苗风情和清江山水为依托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1)“一江两山”旅游板块。
(长江武当山神农架)包括宜昌市、十堰市、神农架全境,以及巴东县。
主要资源是长江三峡观光度假区,武当山道教文化区和神农架生态旅游区。
该地区主要面向国际高端度假旅游市场和国内远程观光市场。
1、长江三峡观光度假旅游区是海外旅游者来华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
该区有神奇秀美的高峡平湖,雄伟壮观的现代工程,源远流长的峡江文化,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开拓奉献的移民文化和世界第一水电城。
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区。
2、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该地区南接长江三峡、北连武当山。
有原始古朴的生态环境,雄奇幽邃的自然景观,神秘莫测的“野人”之谜,珍稀奇异的生物资源和垂直分布的植物群落。
是湖北重要的生态旅游区。
3、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武当山有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举世罕见的皇家宫观、蜚声中外的武当武术、精美绝仑的文物瑰宝、雄伟奇特的自然景观。
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2)清江民俗生态旅游板块。
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
恩施“六个一”最为著名。
一条清江山水风光秀丽;一个腾龙洞是亚洲最大的天然洞穴;一处恩施大峡谷是世界地质考察的重大发现,一座木鱼寨代表了土家族建筑的杰出成就;一口大水井旁保存有完好的南方典型明清庄院;一首《龙船调》风靡海内外。
是湖北省唯一的民族风情旅游品牌。
主要针对国内旅游市场。
(3)荆楚历史文化旅游板块。
包括荆州市、荆门市、襄樊市、随州市和潜江市。
该地历史文化丰富,楚文化、三国文化、炎帝文化等三大文化汇集。
是武汉最具特色的旅游区。
针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尤其是日本东南亚市场。
二、未来发展:重点打造的核心旅游区武汉大东湖旅游区、咸宁国际温泉城、黄冈大别山旅游区、宜昌长江三峡旅游区、十堰武当山旅游区、荆州楚国故都旅游区、神农架旅游区、清江画廊旅游区。
(一)大东湖旅游区。
武汉市以点带面,首先发展大东湖旅游区。
以华侨城项目为重点,整合周边山水、人文和科教旅游资源,把大东湖建设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商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二)咸宁国际温泉城。
打造咸宁一流的温泉旅游品牌,提升全省休闲度假旅游品质,推动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格局。
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把咸宁国际温泉城打造成为适应高端游客需要,以高品质和特色项目为主的生态型、时尚型、健康型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三)黄冈大别山旅游区。
深度挖掘大别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以红安红色旅游为主打品牌和形象感召,以罗田、英山生态旅游为卖点,形成在周边区域乃至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复合型旅游区,并连点成线培育大别山红色旅游经典产品、连片成块建设大别山红色生态旅游经济带。
(四)宜昌长江三峡旅游区。
保持三峡原汁原味特色的西陵峡和山水人文特色显著的神农溪,以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为依托,以峡江文化、屈原文化和移民文化为背景,整合唯一性、垄断性、独特性旅游资源,打造形成沿长江带状分步、并向腹地延伸,具有国际品质的中国一流观光度假旅游区。
(五)十堰武当山旅游区。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鄂西北区域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武当山具有较强的带动功能和引领作用。
以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全面提升风景区内各主要游览区,加快开发太极湖生态人文景观,同时整合丹江口水库旅游资源,大山、大水、大人文相得益彰,据有国际品质的中国一流文化旅游区。
(六)荆州楚国故都旅游区。
楚文化是湖北文化的基本背景,是全国最重要的区域特色文化之一,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
荆州古城旅游区多元文化主题并存,难以代表楚文化旅游的特色品质,应重点开发楚国故都旅游区。
在保护性建设纪南城遗址公园的同时,重建楚国故都纪南城,形成遗址及陈列与大型人造楚文化景观相互映衬、集中展示荆楚文化魅力的大型文化旅游区。
(七)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
神农架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特色最集中、最完美、最典型的体现。
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和大九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为重点,以南部其它核心旅游区域为补充,开发形成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主题、观光和度假相结合、具有国际品质的中国一流生态旅游区。
(八)清江画廊旅游区。
清江是山水长廊、历史长廊、风情走廊,湖北是土家族的发祥地。
侧重打造恩施大峡谷和长阳清江画廊两个亚区。
突出绝壁、奇峰、地缝等资源优势,将恩施大峡谷打造成以观光为主、辅以名宿风情体验的生态旅游区;坚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将长阳清江画廊打造成融观光览胜、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三、十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江城武汉”都市风情旅游线。
该旅游线以武汉中心城区为起点,向郊区延伸,是时尚都市、人文历史和山水风光相结合的综合旅游线路。
省内旅游市场庞大,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咸宜。
(二)“巍峨大别”红色经典旅游线。
以大别山旅游公路为通道,连接大别山北部7个县市,是以红色为基础、红的和绿色相结合的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旅游市场。
(三)“回归自然”平原水乡旅游线。
该旅游线以洪湖、梁子湖和仙洪试验区为依托,是体现湖北“千湖之省”神韵和乡村风情风貌的专题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城市旅游市场。
(四)“温泉沐浴”生态休闲旅游线。
该旅游线以咸宁“中国温泉之乡”为依托,组合周边旅游资源,是体现湖北休闲度假旅游品质的专题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特别是高端旅游市场。
(五)“一江两山”黄金三角旅游线。
该旅游线以长江三峡、三峡大坝、神农架、武当山为核心,是全省顶级的自然与人文复合型旅游线路,主要面向国际高端度假旅游市场和国内远程观光市场。
(六)“仙山圣水”大武当旅游线。
该旅游线将武当山与丹江口水库连接在一起,是联动打造的水陆精品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特别是南水北调用水地区和国际道教文化、中国武术影响地区。
(七)“土苗清江”民俗风情旅游线。
该旅游线将风光独特的“清江画廊”与浓郁醇厚的土苗风情融合在一起,是武陵山区的黄金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旅游市场。
(八)“浪漫荆楚”文化体验旅游线。
该旅游线以荆州为龙头,整合周边资源,注重与武汉楚文化旅游对接,是湖北地方特色显著的文化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旅游市场和受到汉文化影响的海外旅游市场。
(九)“精彩三国”文化寻踪旅游线。
该旅游线以襄樊为龙头,整合荆州、宜昌等地三国资源,并与武汉城市圈的武昌、赤壁、黄州、鄂州联动,是演绎三国风云的文化旅游线路。
除国内市场、港澳台地区市场外,重点针对日本及东南亚市场。
(十)“炎帝史迹”踏访旅游线。
该旅游线沿随州(厉山炎帝故里)、枣阳(雕龙碑氏族聚落遗址)、谷城(五谷农耕园)谷、神农架(神农坛和宝坪)延伸,是探寻中华始祖炎帝史迹和脉络的专题旅游线路。
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和海外华人市场。
第三章:湖北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外汇收入、占地区GDP比重五项均保持了逐年增长。
2012年湖北旅游总收入居全国第八,2012年湖北旅游业发展速度居全国第四。
图为:湖北省2008年至2012年旅游总人数2010年湖北省成功实现了三个转变:在产业地位上,实现了由国民经济的一般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转变;在发展态势上,实现了由单兵突破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在市场格局上,实现了从旅游集散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