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依据GB/T18204.3—2000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熟练掌握此规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内公用茶具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3、责任
使操作者熟悉本规程,并在具体样品检验中严格遵照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4、内容:
4.1定义:大肠菌群
指一群在37℃、24h培养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痒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被检物的卫生质量。
4.2 仪器:
高压蒸汽灭菌器。
干热灭菌箱。
培养箱:36℃±1℃。
冰箱。
电炉。
天平。
灭菌平皿:直径9cm。
灭菌刻度吸管:1mL,10mL。
灭菌棉拭子。
灭菌剪刀。
PH计或精密PH试纸。
4.3 培养基和试剂:
4.3.1乳糖胆盐发酵培养液
4.3.1.1成分:
蛋白胨20g
猪胆盐(或牛、羊胆盐)5g
乳糖10g
0.04%溴甲酚紫水溶液25ml
蒸馏水1000ml
4.3.1.2制法:将蛋白胨、胆盐及乳糖溶于蒸馏水中,调pH值至7.4,加溴甲酚紫溶液,混匀,分装到带有倒管的试管中,每管10ml,在115℃高压灭菌15分钟。
(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除蒸馏水外,其他成分加倍)
4.3.2伊红美兰琼脂
4.3.2.1成分:
蛋白胨10g
乳糖10g
磷酸氢二钾2g
琼脂17g
2.0%伊红水溶液20ml
0.65%美蓝溶液10ml
蒸馏水1000ml
4.3.2.2制法:将蛋白胨、磷酸盐和琼脂溶解于蒸馏水中,调pH值至7.1,分装到烧瓶内。
121℃高压灭菌15分钟备用,临用时加入乳糖并加热溶化琼脂,冷至50~55℃,加入伊红和美篮溶液,摇匀,倾注平板。
4.3.3乳糖发酵管
4.3.3.1成分:
蛋白胨20g
乳糖10g
0.04%溴甲酚紫水溶液25ml
蒸馏水1000ml
4.3.3.2制法:将蛋白胨和乳糖溶于水中,调pH值至7.4,加入指示剂,分装到带有倒管
的试管中,每管3ml,在115℃高压灭菌15分钟。
4.3.4革兰氏染色液
4.3.4.1结晶紫染色液:
结晶紫1g
95%乙醇20ml
1%草酸铵水溶液80ml
将结晶紫溶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铵溶液混合。
4.3.4.2革兰氏碘液:
碘1g
碘化钾2g
蒸馏水300ml
将碘与碘化钾先进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l。
4.3.4.3脱色液:95%乙醇
4.3.4.4沙黄复染液:
沙黄0.25g
95%乙醇10ml
蒸馏水90ml
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
4.3.5染色法
4.3.
5.1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分钟,水洗。
4.3.
5.2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分钟,水洗。
4.3.
5.3滴加95%乙醇脱色,约30秒,水洗。
4.3.
5.4滴加复染液,复染1分钟,水洗,待干,镜检。
4.3.6染色结果: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4.3.7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
4.3.7.1质量要求:纸片必须符合食(饮)具用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质量标准。
4.3.7.2质量标准:每张纸片5c m×5cm,pH值7.0~7.4,包装无菌,生产厂家经卫生部门审核认可。
4.4 检验程序:
大肠菌群检验程序如下:
见GB/T 18204.3—2000中第5章。
4.5 操作步骤
4.5.1 采样方法
4.5.1.1 随机法:随机抽取清洗消毒后准备使用的茶具。
4.5.1.2 涂抹法:使用测定细菌总数时采集的样品,无需重采。
4.5.1.3 纸片法:用灭菌生理盐水湿润5cm×5cm大肠菌群快速测定纸片两张,分别贴在茶具内、外缘口唇接触处,约30s后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内。
4.5.2 检验方法
4.5.2.1 发酵法
4.5.2.1.1 用测定细菌总数剩余的检样,倒入双料乳糖胆盐发酵培养液中。
置36℃±1℃培养箱内培养24h。
4.5.2.1.2 观察是否产酸、产气,若有变黄和气体产生,该管推测是检验阳性。
如不产酸、产气则为大肠菌群阴性。
4.5.2.1.3 自推测性检验阳性管中取一接种环培养液,转种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培养箱培养18~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性试验。
4.5.2.1.4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2个进行染色镜检;
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6℃±1℃培养24h。
4.5.3 纸片法
将已采样的纸片置36℃±1℃培养箱内培养16~18 h,观察结果。
4.6 结果报告
4.6.1发酵法
凡乳糖发酵管最终产酸、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即可报告检出大肠菌群。
4.6.2纸片法
纸片保持紫蓝色不变,则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纸片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则报告检出大肠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