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寒潮天气过程-3(本科版)

第2章寒潮天气过程-3(本科版)


3)叠加型 乌山浅脊与黑海高脊叠加而发展加强
3、鄂霍次克海暖高脊的形成 1)阿拉斯加高压脊西退到鄂霍次克海发展而形成 2 )阿拉斯加高压脊分裂出小高压西移与鄂霍次克 海弱脊合并而形成
End
Next
二、两个大洋中暖脊在中期天气过程中的作用 1 、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的关键系统是两个大洋 上的暖性高压脊,大西洋暖高脊 和阿拉斯加 暖高脊对东亚两个暖高脊形成起主要作用。
2、乌拉尔山暖高脊的形成 1)补充型 乌山浅脊与大西洋暖脊东伸的正变高叠 加而发展加强 P275 图6.9
2) 结合型 乌山浅脊与阿拉斯加暖脊切断出的西移 极地高压叠加而发展加强 P275 图6.10
2、极涡偏心型的演变特点 • 极涡中心偏于东半球(偏心型)——东 半球倒Ω 流型形成(初始阶段) • 东亚倒Ω 流型建立(酝酿阶段) • 乌拉尔山暖脊强烈发展东移,推动冷空 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大槽重建, 寒潮结束。(爆发阶段) • 例2006-3-10
3、大型槽脊东移型的演变特点 • 北半球长波槽顺序东移,槽后冷空气南 下,引发寒潮。东亚大槽重建,寒潮结 束。 • 例2008-3-10
§3 寒潮中期天气过程Biblioteka 一、 寒潮中期环流形势演变
• 寒潮中期过程:2~3周 • 寒潮中期过程有三类: 倒Ω 流型70%~80% 极涡偏心型 大型槽脊东移型
1、倒Ω 流型的演变特点
1)初始阶段 大西洋暖高脊和阿 拉斯加暖高脊向极地发 展(或两脊打通),极 涡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各 一个中心(偶极型), 东半球呈现两高脊挟持 一个极涡中心 —— 东半 球倒Ω 流形成。 图6.7
大西洋
阿拉斯加
2)酝酿阶段: 东半球倒Ω 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乌拉尔 山和鄂霍次克海建立暖性高压脊,亚洲极涡加 强并南压,——东亚倒Ω 流型形成。 图6.8
3) 爆发阶段(短期过程) 中纬长波槽脊的急速发展东移或以横槽形 式,引导冷空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 大槽重建,寒潮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