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摘要: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18日~20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大举向南下,西伯利亚低槽明显向南加深,冷空气势力显著加强,并向东南爆发,受此强冷空气的影响,垦区经历了一次以大风、降温、降水和霜冻为主的寒潮天气过程。

全垦区普遍出现了重度霜冻灾害或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地方出现大风灾害。

关键词:寒潮;气压梯度;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p458.1+2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寒潮是我国春冬季严重的灾害天气之一,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霜冻等,会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人类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利用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17日~20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寒潮天气的科学认识,为今后寒潮天气的预警和防御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

1 天气实况
据83团气象站观测,最低气温由16日10.2℃下降到19日
-3.3℃、降幅达13.5℃,18日、19日、20日最低气温分别降到-1.9℃、-3.3℃、-2.9℃。

地面最低温度由16日5.7℃下降到19日-9.0℃、降幅达14.7℃,18日、19日、20日地面最低温度分别降到-4.6℃、-9.0℃、-8.2℃。

最低气温由16日11.8℃下降到19日-1.9℃、降幅达13.7℃,18日、19日、20日最低气温分别降到-1.4℃、-1.9℃、-1.3℃。

89团气象站观测地面最低温度由16日8.5℃下降到19日-6.1℃、降幅达14.6℃,18日、19日、20日地面最低温度分别降到-5.1℃、-6.1℃、-5.6℃。

17日15时29分风力7.4米/秒,最大风力出现在17日19时06分,14.4米/秒。

降水量17日0.2mm。

根据卫星气象单收站资料显示,温泉县18日、19日、20日08时气温分别降到了-7℃、-8℃、-4℃。

全垦区普遍出现了重度霜冻灾害或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地方出现大风灾害。

2 这次天气过程主要特点
2.1过程降温幅度大
从温度记录上看,83团气象站和89团气象站最低气温分别下降了13.5℃和13.7℃。

地面最低温度分别下降了14.7℃和14.6℃。

2.2低温持续时间长
4月18日~20日连续3天均出现了最低温度低于0℃的气温和地温,18日最低气温≤0℃的时间83团7小时30分,89团3小时17分。

19日最低气温≤0℃的时间83团5小时40分,89团6小时
47分。

20日最低气温≤0℃的时间83团5小时45分,89团4小时19分。

2.3影响范围广,受灾重
18日~20日,全师所有团场农作物均出现重霜冻灾害。

林果业也不同程度受到霜冻危害,山区畜牧业受降雪冻害影响。

2.4风力大持续时间长
90团4月17日13时左右到19日02时左右,出现7级以上大风,最大风力9~10级。

84团、87团、88团、89团等团场也分别出现了6~8级大风。

大风对农作物、林果业造成不同程度危害,使刚播种后的地膜、滴灌等设备被大风吹起损坏。

2.5降水分布不均
博乐以东地区普遍降微到小雨,博乐以西降雨夹雪转雪,山区降大雪。

3 天气形势分析
3.1地面形势
18日08时的海平面气压图上显示,在巴尔喀什湖有一个地面高压中心,中心强度达到1037.5 hpa,它的移向中轴直接指向我区,在南疆有一个热低压中心,中心强度达到999.5 hpa,高低气压场产生了40hpa的气压梯度,这是我区产生大风的主要气象因素。

3.2高空形式势
18日08时500hpa天气图上,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西
西伯利亚到巴尔喀什湖有一个大槽,并延伸到南疆以西。

这个大槽移动缓慢,到20日08时才逐渐离开我区,造成了我区17~20日的寒潮天气。

与这个大槽相配合的850hpa温度槽从17日开始不断加深加宽,到19日08时底部最宽超过5000㏎,这是造成我区18~20日持续低温的主要因素。

4总结
4.1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大举向南下,西伯利亚低槽明显向南加深,这是造成我区18~20日持续低温的主要因素。

4.2地面海平面气压场上高低气压场产生了40hpa的气压梯度,这是我区产生大风的主要气象因素。

4.3对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寒潮天气的科学认识,为今后寒潮天气的预警和防御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新疆短期天气预报指导手册[m].新疆人民出版社.
[2]何清,杨青,李红军.新疆40a来气温、降水和沙尘天气变化[j].冰川动土,2003,25(4):423-427.
[3]薛燕,韩萍,冯国华.半个世纪以来新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j].干旱区研究,2003,20(2):127-130.
[4]毛炜峄,江远安,李江风.新疆北部的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
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29(6):797-801.
[5]邓子风,张家宝.新疆降水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姚新明(1978-),男,汉族,新疆人,专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人影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