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方案详解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方案详解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原则 (2)第二章工程概况 (3)2.1、工程简介 (3)2.2、气象、水文 (4)2.3、工程特点 (4)第三章施工方法和措施 (4)3.1、试验段 (4)3.2、施工放样 (5)3.3、拌料 (5)3.4、摊铺集料 (6)3.5、碾压 (7)3.6、接缝和检查井处的处理 (8)3.7、收尾、交验 (8)3.8、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9)第四章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11)4.1、质量目标 (11)4.2、质量保证体系 (11)4.3、质量保证措施 (13)第五章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保证措施 (14)5.1、安全目标 (14)5.2、安全管理体系 (14)5.3、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 (15)5.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8)第六章现场文明施工及施工环保措施 (19)6.1、创建“文明工地”的目标 (19)6.2、文明施工措施 (19)6.3、施工环保措施 (20)第七章雨季施工安排及施工保证措施 (20)7.1、温度控制措施 (21)7.2、现场控制措施 (21)沥青砼路面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1.1、《沥青道路铺设工程施工设计图》等相关资料。

1.1.2、采用的规范规程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汇编》(1999)建工出版社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以及国家现行的其它相关规范及标准。

1.1.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1.1.4 、我公司拥有的科技工艺方法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从事市政工程建设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本施组按照“突出工期、质量和安全、强化机械管理、科学组织、精心施工”的原则进行编制,具体为:一、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围绕重点工程项目,周密部署,合理安排,科学管理。

二、遵循“平行流水”及“均衡生产”的原则,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工期。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创优规划和安全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

四、严格遵循有关环保、安全、文明施工等法规,采取保护方案和保证措施。

五、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六、选派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现场管理机构,安排有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组织专业化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2.1.1、本工程位于,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清理道路基面干净、透层沥青(PC-2)用量1.0/㎡、6cm改性沥青混凝土。

道路建筑面积约2250㎡路面。

2.1.2、参加建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2.1.3、分部工程主要情况1)、道路工程新建路面面层结构依次为:一、清理路面基层干净: 2250㎡二、6cm改性沥青混凝土:2250㎡三、透层沥青(PC-2)用量1.0L/㎡:2250㎡2.2、工程特点2.2.1、本工程专业性较强,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周期短。

2.2.2、针对工程的特点,施工中采取可靠的防护方案,制定严密的保证措施,设置醒目的警告和标志设施,确保施工安全。

第三章施工方法和措施由于工期紧、质量标准高,我们将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全力以赴组织好施工。

在认真学习招标文件、反复阅读施工图纸和相关说明要求及现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拟定了本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喷洒透层油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对已经验收合格并接收的道路基层,在沥青路面铺筑前一天组织进行细致的清扫,然后喷洒透层油,透层油的配合比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制喷洒完成后,在其上撒布一层薄细沙,以防止施工机械粘连及破坏。

沥青砼路面铺筑施工3.1试验段施工前可根据监理办要求进行试验段的试铺筑。

试验段宜在不小于50m的平直路段进行,获得的试验路段的铺筑数据供实际施工参考和采用。

如试验段条件不具备,施工时也可参照相似工程的试验结果进行,但必须在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试验段的目的是检验拟采用的摊铺、拌和和压实设备的效率和施工方法及施工组织的适应性。

试验段经监理办公室检测合格后,可以采用试验段方案进行。

如检测不合格,应重新进行试验段,直到合格为止。

3.2施工放样在路基上恢复中线。

直线段每10~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5~10m设一桩。

进行水平测量。

在两侧路缘石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沥青砼路面边缘的设计高。

3.3拌料(1)施工前应对各种材料调查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

(2)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应做全面检查,应经调试并使其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

应有足够的机械,施工能力应配套,重要机械宜有备用设备。

(3)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温度应根据沥青品种、标号、粘度、气候条件及铺筑层的厚度,按下表的规定选择。

当沥青粘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薄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4)沥青混合料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经试拌确定,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应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

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要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拌好的沥青混合料不立即铺筑时,可放入成品储料仓储存(有保温设备),但不宜超过72小时。

(5)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运输时应防止沥青与车厢粘结。

车厢应清扫干净,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层油水混合液(柴油比水1:3),并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从拌和机上给汽车卸料时,防止粗细集料离析,每卸一斗料应移动一下汽车。

运料车采取覆盖篷布等保温、防雨、防污染的措施,夏季运输时间短于0.5小时时,可不覆盖。

开始铺筑时,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

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停在摊铺机前10-30cm处,不得撞击摊铺机。

沥青混合料运到现场后应检查拌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

3.4摊铺集料(1)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在铺筑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顿的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并保证在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当熨平板按所需厚度固定后,不得随意调整。

(2)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应用人工反复修整。

出现下列现象时,可用人工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a、横断面不符合要求;b、构造物接头部位缺料;c、摊铺带边缘局部缺料;d、表面明显不平整;e、局部混合料明显离析;f、摊铺机后有明显的拖痕。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3)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应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进行。

缺陷较严重时应予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当由机械原因引起严重缺陷时,应立即停止摊铺。

人工修补时,工人不宜站在热混合料层面上操作。

(4)路面狭窄部分、加宽部分或不宜用机械摊铺的地方用人工摊铺。

人工摊铺时沥青混合料宜卸在铁板上,摊铺时应扣锹摊铺,不得扬锹远甩。

边摊铺边用刮板整平,刮平时应轻重一致,往返刮2-3次达到平整即可,不得反复撒料反复刮平引起粗集料离析。

撒料用的铁锹等工具使用前宜加热,也可以沾清柴油或油水混合液,以防粘结混合料。

沾清柴油或油水混合液时,不得过于频繁。

摊铺不得中途停顿。

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及时碾压。

当不能及时碾压或遇雨时,应停止摊铺,并应对卸下的沥青混合料采取覆盖等保温措施。

3.5碾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采用钢筒式静态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组合的方式。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a、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不得产生推移、发裂,压实温度应根据沥青稠度、压路机类型、气温、铺筑层厚度、混合料类型经试铺试压确定,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得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起动、停止应减速缓慢进行。

b、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不少于4-6遍,复压后路面达到压实度要求,并无显著轮迹。

c、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采用钢轮压路机,不少于2遍,路面应无轮迹,终了温度应符合要求。

压路机的碾压段长度与摊铺速度相适应,保持大体稳定,压路机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应阶梯形的随摊铺机向前推进,折回处不应该在同一横断面上,摊铺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

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有沥青混合料粘轮现象时,可向碾压轮洒少量水,严禁洒柴油,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一段时间轮胎发热后应停止向轮胎洒水。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

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面层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3.6接缝和检查井处的处理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

前一段摊铺后,留5~8cm不进行碾压。

后一段施工时,与前段留下的未压部分一起压实。

在施工中不能避免纵向接缝,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并按下述方法处理:在前一幅摊铺后,在靠中央一侧用切割机进行切缝,下一幅施工时涂刷粘接油厚进行另外一幅施工。

检查井与收水井底座应铺砌牢固,并应有足够强度,井盖顶面标高应与路面标高一致,在沥青混合料摊铺时一次碾压成型。

3.7自检、验收各工序完工后,均应全面检查,发现遗漏及不足及时修改、更正。

工程完工后,应彻底检查,发现不足及灭失及时修改、更正。

彻底清除完施工遗留的废弃物,包括临建及剩余施工用料。

做好各项技术及资料工作,做好自检,准备竣工验收事宜。

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并准备好所有交验所需的数据资料和证明,等待交验。

保护好施工现场,防止工程移交前不必要的损坏。

3.8、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3.8.1、常见通病特征:(1)、沥青路面通病的外观特征点是路面早期出现纵横向裂缝、网裂、泛油、起皮、车辙、坑塘、松散。

(2)、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不当。

(3)、沥青面层混合料进场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拌和不均匀,离析、粘结力差。

(4)、碾压不及时,压实度不够,空隙大或有微细裂缝,路面渗水,加之路面结构防水、排水设施不健全,形成水损坏。

(5)、油石比控制不当,粘层油洒布不均匀或用量控制不准。

(6)、中、下面层层面污染,层间结合不良。

3.8.2、施工预防措施:(1)、路面面层施工之前,须对路面基层的平整度、横坡度、密实度、弯沉、外型尺寸等进行严格检查,路面基层外观质量应满足表面无松散、起皮、坑塘、局部弹簧或裂缝。

(2)、路面施工组织设计,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制约因素。

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应提出预防性措施及应变对策。

实施性工艺流程设计,要通过试验路来验证其可行性和可靠性。

(3)、沥青面层材料: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石料的采集加工应采用园锥式(或反击式)联合轧石机二次破碎轧制并严格按设计级配需要调配轧石机机口,使各档级配粗集料符合技术质量指标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