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校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我校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我校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往往被顺理成章地认为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其实不然,数学课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说得准确、简练、条理清楚;有的学生却显得语无伦次,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都
知道,“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

所以,训练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也就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方法
传统数学教学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头表达。

课堂上教师讲概念,学生记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做题。

这与当前要培养
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极不相符。

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勇于提问,合理猜想,积极讨论、分析。

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
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才能更
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数学表达能力的含义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数学图形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
成的科学化专业语言,是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表达形式。


般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其中符号语言是由数学符号表达的语言,表现为运算符号、公式符号等,其特点是精炼、简洁。

文字语言与自然语言
相接近,是量化和符号化的自然语言,是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的结合物,主要反
映的是符号语言的语义方面,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其中每一个
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其优点是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可读性强;图形
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是用图形、图表来描述数学对象关系的语言,其优点是直观、形象、便于观察与联想。

数学语言具有准确、严谨、抽象、精炼和符号化、
清晰、简洁等特点。

数学表达能力是指运用数学语言表示思考数学对象、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

数学表达能力包括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
能力。

二、八中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现状
笔者任教的学校,学生的数学表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用数学语言阐
述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解不透,看不懂由文字语言叙述的题目,不能熟练地
运用数学符号,读图困难;不能把由文字语言表达的题意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正确地表示出来,产生难以表述解题的过程,对命题、定理等表达错误或表述不
清楚、不全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很少的表达机会,并且只有少数学
生勇于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纠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数学语言并未充分
的理解;学生存在数学语言的转换障碍;学生数学表达机会缺失;部分学生还存
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三、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策略与建议
1.加强对数学语言的讲解。

数学语言是学生进行数学表达的重要方式。

学生
必须深刻地理解数学语言,进而达到能够运用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常见的三种形
式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三种形式语言的
讲解,以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数学语言。

具体地讲就是教师应该重视概念的实质,
对概念、定理、法则等关键词、句要讲解透彻,充分揭示其数学意义,让学生领
会其实质;对一些数学符号,教师应讲清它的数学思想及相关背景,注意揭示符
号形式的表示过程,注意对符号表达式意义的理解与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并能
运用数学概念的名称和符号;图形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关键点,发现图形的特征,理解图形所表示的数学含义,读懂
图形并且注重与其他图形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能对众多图形进行区分与识别。

2.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教科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语言的必要性。


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用
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典范。

各种数学符号、数学图形都是数学里的特殊语言,它们的意义、用法或画法在教科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且有典型的范例。

从历史
上看,数学符号、图形的引进是数学发展的必要,每个数学符号或图形都有它的
优越性。

在阅读中可让学生逐步了解这种必要性和优越性,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
学语言的意义,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外,数学里的各种特殊措词,如“当且仅当”、“任意给定”、“无限趋近”等等,其含义和用法,在教科书中也有确切的说明。

因此,数学教科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教材,而且也是学习数学语言的教科书
和工具书。

应当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书中陈述各种数学事
实的方法和措词,逐步养成严谨、规范的表达习惯。

3.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
养和提高,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训练。

首先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
知识。

对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有确切的掌握,才有可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
来表达数学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识上的缺陷,必然带来语言表达上的缺陷。

因此,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口答和习题解答应给与适当地指导,要求他们尽量仿照
教科书的有关陈述来作答,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无疑是有益的。

此外,还应重视普通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化训练,由易到难,逐
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转化能力。

4.重视数学语言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

人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为了达到一定
的目的,在确定“说什么”或“怎么说”之间进行着各种思维转换。

数学语言的表达
要求更加严格,它要求把人的思想转换成一种人工的语言,其语法规则、形式都
与自然语言有差别,有时需要辅之以图象、表格等。

可见数学语言的转换直接关
系到数学语言的表达,而数学语言的转换主要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
的相互转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重视这三种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

从不同形式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能促进问题转化的角度来分析,文字语言转
换到符号语言可使具体问题抽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符号语言转换到图形
语言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从文字语言转换到图形语言能使具体问题直
观化、明朗化。

例如,“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文字语言为:如果一条直
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转换为
图形语言为:当然在这里这三种不同的形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可见在教学中经
常让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训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
学的概念、定理、证明等,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灵活度,为进一步进行数学
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5.提供数学表达的机会。

当然在学生的实践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
达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纠正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错误和不足,帮助他
们掌握数学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的提高还在于平
时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采取多种方式,激励
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向上,思维活跃,使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苏洪雨.初中生数学交流的现状及其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韦燕平,钦彦.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4(12).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第八中学邮政编码:536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