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性格心理学之性格的形成

性格心理学之性格的形成

托马斯、切斯在一项非常著名的“纽约纵向追踪 研究”婴儿气质类型分为以下三种:容易型、困 难型、迟缓型。



容易型:吃喝睡都有规律,容易适应环境,容易接受新事 物和陌生人,情绪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父母的交往行 为反应积极。这类孩子容易获得父母最大的关怀和喜爱。 困难型:时常大哭大闹,烦躁易怒,生活缺乏规律,对新 事物和新环境接受很慢,父母要花很大力气才能使他们接 受爱抚。这类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麻烦,易使亲 子关系疏远。 迟缓型:情绪总是消极,不太高兴,但不像困难型时常大 哭大闹,儿时安静的退缩。逃避新事物,对外界适应较慢, 这类孩子容易使母亲产生消极的对待。




2 性格是如何改变的
核心机制是“在寻求改变的内在驱动力下,通过 环境刺激、或者生活经历塑造人格”。 性格的改变是生活经历塑造出来的。 自然生活经历(日常体验 超常体验) 心理治疗经历 宗教体验
关键因素是人本身的改变潜力、改变欲望和改变 能力,也就是人自己本身。



惩罚
惩罚是和强化相反的概念,它涉及的是行为 的消除机制。和强化一样,惩罚也分正性惩罚和负性 惩罚。正性惩罚是指,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 惩罚物这以后个体会减少做出该行为的频率。负性惩 罚则是当个体做出一特定行为后,他所想望的东西就 不出现,这也会减少做出该行为的频率。
连续强化:对每一次正确反应予以强化
第二章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性格究竟是遗传还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遗传和环境是如何影响一个人性格的?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因素有哪些?


举世闻名的家族
五代人里出现了十三位优秀作曲家的巴赫家族, 三代人十八名男子中出了八位学者的伯努里家族, 包括数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田氏家族在美国乃至整个华人社会里享有很高的 声誉,其第二代、第三代人中共有博士、硕士二 十多名,涉及核物理、医学、金融、制造、生物 工程等多个领域。 人才辈出的日本家族的代表是狩野家族。在七代 人中共出现九位画家,八位著名画家。


权威型父母,父母坚持严格的规则、标准、约束力,但与 孩子能更为开放地交流,能认识到孩子的权利,并积极促 进孩子的个性和责任感的发展; 放纵型父母,父母维持与儿童的感情关系,但不坚持严格 而一致的纪律和标准;
忽略型父母,从来不向孩子提出任何要求,也不关心孩子。




3 孩子性情左右亲子关系
对新生儿的研究显示,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在拥抱 和啼哭方面就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 父母通常顺应孩子的个性来抚养孩子,说明孩子 对父母的教育态度也有影响。尤其是孩子与母亲 的关系。




狼孩的研究
卡玛拉和阿玛拉的故事 卡玛拉被发现时8岁左右,13岁左右可以直立行走,15岁 时能说出45个单词,17岁时稍微具有点人性。 阿玛拉被发现时1岁左右,2个月后开始发者莫雷发表《贝尔曲线:智 力与美国人生活的社会阶层结构》。 智力的40%-80%来自遗传。后天教育是没用的 。 美国黑人儿童的IQ分数平均要比白人儿童低 10-15分。
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德.莱肯(1979-1990)

被试
56对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来自美国等8个国家,进行 为期一周的心理测量和生理测量。

程序
四种人格特质量表、三种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两项 智力测验、一张家庭环境量表。填写一张家用物品清单。 个人生活史、精神病学以及性生活史等三次访谈。独立完 成,避免双胞胎间存在不经意的相互影响。


二是提供对一个模式行为的言语指令或描述,告诉学习 者该如何如何去做,也即我们常说的言传。
观 察 学 习 的 后 果


出生顺序对性格的影响
出生顺序带来教养态度不同 长子 次子 幼子


兄弟姐妹之间,既可产生深厚的信赖感,也可产 生嫉妒与憎恨

心理学家的研究
艾森伯格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女比中间的孩子具有 更多的优越感;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 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 苏联心理学家对同卵双生子的姐妹进行研究,发现姐姐 处事果断、主动勇敢,妹妹较为顺从、被动。

出生顺序对性格的影响 性格形成的自我决定要素 学校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独生子女的性格发展 性格可以改变
二、性格的影响因素


胎教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人的性格早在胎儿期就已经基本形成

孕妇的精神状态、情感、行为、意识等会引起激 素分泌的异常改变,从而影响胎儿的性格形成。 胎儿能敏锐地感知母亲的思维心理活动及母亲对 自己的态度。胎儿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柔弱。
没有兄弟姐妹,无法发展伙伴关系,独占加占家庭中的一切, 以自我为中心。 易受家长溺爱 易受到步调不一致的家庭教育




性格可以改变 1 性格改变的资本:
年龄(—45岁) 最初性格是否具有潜力
对于自己的性格缺陷,是否有批判和排斥力 对于改变自己性格,是否具有足够的精神能量 对于性格改变的承受力,是否具备一定强度的自我功能。


讨论:为什么?
同一环境下的个体,更主张自己的个性化,能够获得更多 的关注。而不同环境下的个体,没有对比,自己原有的本 性更加淋漓尽致。遗传因子决定的那部分相似就表现得更 突出。 双胞胎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




学校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首先是班集体的影响。(班集体的特点、要求、 舆论、评价等。) 其次是教师的性格、态度与师生关系的影响。
皮革马利翁效应
孩子的性格是父母期待的一种反映 来自父母的期待会因为孩子的性别与出生顺序不 同而有所不同。



2 父母教育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根据父母感情表达方式和对儿童的控制程度两个维度,可 以将父母分为四种类型: 专制型父母,通过一系列绝对的标准实施控制,强调尊重 权威,维持秩序,保持亲子间距离;



行为遗传研究者把这些数据代入公式估计出:成年人稳 定的人格特质中,大约40%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 (Plomin, Chipuer&LoegIin。1990)


一个家庭中, 一个孩子是领养的。另一个是 亲生的。哪个孩子的人格会与父母相似呢? 亲生孩子更像父母,但据此研究的遗传率数据 只有双生子研究的一半。 (Weber,Witting,1981) 把领养儿童的人格与亲生父母和养父母比较又 会得出什么结果呢? 尽管这些孩子根本不认识亲生父母,们他们的 人格更像亲生父母。 ( Loehlin,horn,1982,1987 )
争议:智力刺激的环境,量表的题项


一、性格是遗传的吗?

遗传因素是通过气质和智力而影响人的性格。 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研究。 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的性格相似度高于异卵双胞胎。



遗传对性格中感性部分的影响大于知性部分的影响。冲 动和根本情绪多半由遗传决定。另外,外向性、被暗示 性、情绪不稳定性也被证实会受到遗传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

交往中的实现预言 你觉得对方是什么样子, 他可能就变成什么样子, 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子, 你可能就变成什么样子。




独生子女的性格发展
发展的优越条件
良好的身体素质 优厚的物质条件 充分的爱的满足(父母教育孩子的时间多56.81%) 良好的家庭氛围


易产生不良性格的原因


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说
基于个人素质基础上的行动创造了特定的环境。 即使环境相同,因为个人素质的不同,环境对人的影响也 存在差异 来自父母的遗传和环境是相互作用。



二、性格的影响因素




胎教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亲子关系与性格
1 2 3 4 孩子随着父母的期待成长 父母教育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孩子性情左右亲子关系 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父母塑造的
定时强化:强化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 间隔强化 变时强化:强化的时间间隔是变化的 定比强化: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呈一定比例 变比强化: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比例是变化的 即时强化 延缓强化

消退
在一特定情景下,如果某人做出以前被强 化过的反应,而现在这个反应没有得到通常的强 化,那么,此人下次遇到类似情境时,就较少可 能再做同样的事。换言之,如果通过积极强化使 一种反应的出现率增加了,那么完全停止强化将 导致这种反应的频率下降。

结果
若个体的差异是由环境引起的,则在相同环境下成长起来 并在一起的同卵双胞胎与分开的同卵双胞胎相比,其个体 特征应更相似。结果是这样吗?
发现

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特质的人,即便分开抚养且生活 条件大相径庭,他们长大后不仅在外表上极为相似, 而且其基本心理和人格也惊人的一致。 在相同条件下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似乎很小。 “到目前为止,在调查过的每一种行为特征——从反 应时到宗教信仰,个体差异中的重要部分都与遗传有 关。这一事实今后不应再成为争论的焦点,现在是该 考虑它的意义的时候了。”


次子的性格
经常向父母撒娇 向父母穿舌 被表扬后容易得意忘形 好嫉妒 很爱说话 性急 爽快、性格开朗 模仿人很拿手 总装得什么都懂 即使不对也要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


性格形成的自我决定要素
研究发现,不同环境下的同卵双胞胎性格相似度要大于相 同环境下的同卵双胞胎。



兄弟姐妹对人格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这些作用会持 续到成年期和老年期(Scabini,1995)。兄弟姐妹 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对个体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他 们可能成为竞争者、支持者、榜样、替代父母和老年 伴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