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区划
区划
黄土高原大体可以分为3部分: 1. 陇西高原 2. 陕北高原 3. 山西高原 以六盘山为界,东西分异明显。
陇西高原
范围:以六盘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特点:本区是个盆地型高地,海拔1500~2600m,周
围山地多在2500~4000m以上。黄土广泛分布于盆 地之内及边缘低山,厚度约50~100m. 本区侵蚀强度小于东部地区,其侵蚀量最大的 也不超过每年每平方公里100000t.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域划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按程度又可以划分为: 严重流失区 局部流失区 轻微流失区
轻微流失区
共7.3万km2,占总面积的11.4%,其中水土流 失面积2.2万km2 。下分两个二级区,即①黄土阶 地区,②冲积平原区。除阶地有少量沟蚀外,总的 地势平坦,土壤侵蚀很轻微,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预 防保护区。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长江以南红壤丘陵山区
范围: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西障,西南
以云贵高原为界,东南直抵海域。
特点:本区温暖多雨,年降水量达1000~2000mm,
并且多暴雨,地面径流大,侵蚀力强;加之本区土 壤层薄,其土壤侵蚀比北方还要严重。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西南石质山区
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及湖南西部、广西的西部的
区划
黄土高原大体可以分为3部分: 1. 陇西高原 2. 陕北高原 3. 山西高原 以六盘山为界,东西分异明显。
山西高原
范围:吕梁山以东,太行山以西。 特点:石质山地为高原的主体,多由变质岩或石灰
岩组成,局部有薄层黄土覆盖。地形多为梁峁,仅 山前残留有为数不多的黄土状高地。土壤侵蚀主要 以黄土分布地区较为强烈。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北方土石山区
范围:本区南界为淮河,西以黄土高原为界,
北接东北黑土区
特点:山地丘陵区都以居高临下之势环抱平原,
如华北平原;本区的浅山地区的下部和丘陵的 上部也广泛的覆盖着黄土; 本区一些山地,由于特殊的岩土结构,泥 石流也相当的活跃,如北京山区。另外,本区 的山区是众多水系的源头,山区的土壤侵蚀直 接威胁着下游。
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青藏高原冻融、冰川侵蚀区
范围:本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西部、北
部的高山地区
特点:海拔高,气候寒冷,发育有现代冰川,和多
年冻土。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强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域划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按程度又可以划分为: 严重流失区 局部流失区 轻微流失区
局部流失区
共31.7万 km2,占总面积的49.5%,其中水土 流失面积20.0万km2。下分5个二级区,即:①林区, ②土石山区,③高地草原区,④干旱草原区,⑤风沙 区。大部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林划被复,水土流失轻 微,但林草遭到破坏的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也很严 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防治区。干旱草原区和风沙 区的固定沙丘与半固定沙丘,植被破坏后,就产生 土地沙化和流动沙丘,是预防风沙危害的保护重点。
为1000~2000m,汇水面积较大,往往使流量和 流速增大,从而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力,同时,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土壤侵蚀 的影响,黑土层逐渐变薄,肥力下降,使得生 产能力降低,威胁粮食生产。
水利部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东北黑土区有水土流 失面积4.47万km2,占黑土区总面积的37.9%,黑土区 水土流失主要是坡耕地的流失,占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 积的80%以上。据调查,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到 1cm厚的黑土表层,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 本较厚的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到30cm厚,有的地方甚 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据测算,黑 土地现有的大部分耕地再经过40到50年的流失,黑土 层将全部流失。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1.
2. 3. 地区 北方土石山区 西北黄土高原区 长江以南红壤丘陵山区 西南石质山区 风沙区 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东北黑土地区
范围:本区南界为吉林省南部,西、北、东三
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包围
特点:坡度比较小(2~4度),但坡面较长,多
高原、山地和丘陵。
特点:本区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并且年内分布
不均匀;又由于长期的烧山垦种、乱砍乱伐的影响, 坡耕地及荒山上存在严重的面蚀和沟蚀。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风沙区
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
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面积 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0%。
区划
黄土高原大体可以分为3部分: 1. 陇西高原 2. 陕北高原 3. 山西高原 以六盘山为界,东西分异明显。
陕北高原
范围: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 特点:盆地型高原,海拔500~1500m,周围山地
2000~3000m.黄龙山,子午岭等山石山地海拔 1500~2000m左右,突出于高原之中。黄土覆 盖深厚,多在150~200m,黄土层完整,古土壤 发育明显。由于长期侵蚀,本区地形较为破碎, 多属梁峁丘岭,沟道密度为5~7km/km2,沟谷 面积约占50%以上。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西北黄土高原区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广泛分布,在黄河中游黄 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 43.4万km2,其中严重水土流失区21.2万km2, 局部水土流失区20.0万km2,轻微水土流失区 2.2万km2。 该区幅员辽阔,其中三分之二的地面遍覆 黄土,土质松软;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 干旱,年雨量少(年平均降水量在700mm以 内)而蒸发量大;地势高,气温低;植被稀少, 暴雨集中。不利的自然条件,加以土地利用不 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16 亿t,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
流失程度区域划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按程度又可以划分为: 严重流失区 局部流失区 轻微流失区
黄河流域 水土流失类型区划
严重流失区
共25万 km2,占总面积的39.1%,其中水土流 失面积21.2万km2。下分两个二级区,即①黄土高 原沟壑区,②黄土丘陵沟壑区,21.76万 km2。两区 的共同特点是:光山秃岭,坡陡沟深,水土流失十 分严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治理区。高原沟壑 区侵蚀模数每年2000~6000t /km2。丘陵沟壑区侵 模数每年5000~30000t/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