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牲畜林进退进同退,是江湖秘诀,所谓敌退我进,敌进我退,都要练熟练妥。
否则,不知进退,不晓得知难而退,都会沦为丑生,万劫不复。
人家的脸色变了,笑容涩了,声音冷了,立刻要站起来告辞,青山绿水,后会有期。
真正聪明的人,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在这种情形没有发生之前,已经抱拳拱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只有笨人,懵然不觉,犹自纠缠不清、恋恋风尘、振振有词,没完没了,直至收到更直接的侮辱,滚下台来。
照说人若犯了众怒,应该是晓得的,感觉得到的。
俗云一叶知秋、闻弦歌而知雅意,就是这个意思。
但太多太多当事人偏偏自闭心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勇往直前,一意孤行。
真是怪现象中的怪现象。
相关链接一、作者介绍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当代新闻工作者、短篇小说家。
他的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
他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却因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
主要作品有《通向蜘蛛巢的小路》《阿根廷蚂蚁》《我们的先人》三部曲、《命运交叉的城堡》《帕洛马尔》等。
他收集编写的民间故事集《意大利童话》是再现意大利“民族记忆”之深厚积淀的不可多得的作品。
二、写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人占领意大利那段漫长时间里,卡尔维诺与他弟弟积极参加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抵抗运动,意大利人民不屈不挠,浴血抗击,表现出的英勇的革命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战斗风貌,为后来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民一直生活在战争的阴影里,此时,卡尔维诺一直摸索着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反思战争。
这就有了《牲畜林》的诞生。
自主学习一、字音辨识1.生难字苔藓.( ) 马厩.( ) 骡.子( ) 毡.帽( ) 圆锥.( ) 皮靴.( ) 山脊.( ) 荆棘.( ) 篱笆..( )( ) 答案 xiǎn jiù luó zhān zhuī xuē jǐ jí lí b ɑ2.多音字扛⎩⎨⎧( )扛着( )力能扛鼎 吁⎩⎨⎧( )气喘吁吁( )呼吁铛⎩⎨⎧( )铃铛( )饼铛 绰⎩⎨⎧( )绰号( )绰起 答案 kán ɡ/ɡānɡ xū/yù d ɑnɡ/chēnɡ chuò/chāo二、词语辨析1.手忙脚乱 束手无策都指面对复杂或紧急情况而慌张。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束手无策”指对遇到的麻烦没有办法解决,一筹莫展。
(1)于是她乘姑姑站起来想看礼物时,故意碰倒香槟酒瓶,香槟酒顿时洒了一桌,众人________地收拾残局。
(2)那个时候,村庄里的农民听到禽流感就像听到恶魔施咒一样,对其特别恐惧。
乡村的土医疗方法对这样一个疾病也是________。
答案 (1)手忙脚乱 (2)束手无策2.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都用来形容多。
意义不同:“比比皆是”形容很多,意思是“到处都是”;“俯拾即是”形容多而易得,意思是“只要低头便能够捡到”。
一般用于地上的东西、文中的错别字或某类例证。
(1)一直到二十世纪的《骆驼祥子》《春明外史》等小说戏剧,以及周作人、萧乾、邓云乡关于北京的散文随笔,乃至八十年代后重新崛起的京派文学,关于北京的文学表述几乎________。
(2)名人名言被冒充,要么被移花接木,要么被断章取义的现象,更是________,众多名人都有屡屡“躺枪”的经历。
答案(1)俯拾即是(2)比比皆是三、成语积累1.膘肥体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寒而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聊以自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声嘶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形容牲畜肥壮结实。
2.指不寒冷而发抖。
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
3.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4.指嗓子喊哑,力气用尽,形容拼命叫喊、呼号。
主旨归纳全文以平实但又调侃幽默的语言,叙写了意大利农民同入侵的德国纳粹士兵抗争的全过程。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是一个桃花源,那里宁静安详,没有血腥,没有杀戮,没有恐惧,充满生机,是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逃难的地方,也是涤荡罪恶的地方。
作者借此表现了在战争面前的百姓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文本探究1.文章开始一段(在那扫荡的日子里……有人连逃难的时候还带着家兔)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段话暗含深意,“扫荡”交代了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社会背景;在平淡的叙述中使人感到战争的残酷:人们流离失所。
百姓逃难的“树林”理应凄惨不堪,却“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既写出了牲畜林的独特所在,也让文章充满悬念。
后面的描写写出百姓对牲畜的珍视的同时,也印证了首句的“热闹非凡”。
2.文中第二段描写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中第二段作者用很轻松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童话般的动物世界,在这片小林子里充满了和谐的气息,生活着自由自在的动物。
而这一片和睦,也是当地村民的生活反映,他们也渴望这种平淡自由的生活。
但侵略者的战争将这一切碾得粉碎,不仅人们的平静生活被打破,连牲畜们的一切也被搅乱。
第二段的描写既回应了题目,又为后文故事设置了一个背景,参加反侵略战斗的不仅仅是受害的人,连动物们也加入了这场斗争,幽默含蓄地表现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3.朱阿在文中进行了六次射击准备,其中五次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发射。
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形成情节延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次是用较多笔墨直接描写,写出朱阿因担心射中“花大姐”而不敢贸然开枪;第二次因为一男一女两个小孩的嘱托,为了不使“两个可爱孩子”担心而使猎枪跳起了“塔兰泰拉舞”;第三次因为“白胡子的老牧羊人”托起了他的枪;第四次因为“年轻的、戴红头巾的胖姑娘来到他身边”对他威逼利诱而使“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第五次只写了朱阿被满脸雀斑的小姑娘恳求。
作者一次又一次地写朱阿没有扣动扳机,却是情节推进的一个小小扳机。
4.简要概括朱阿的形象特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朱阿是小说的主人公,他身上的特征:如矮胖子,圆鼓鼓的肚子,黑里透红的圆脸,农民式的衣着,爱喝酒,手颤等是一个典型的小农民。
为了一头花母牛冒险回村体现了他惜财如命的特征,长时间跟着那个傻气的德国兵不敢开枪又不舍离去则进一步体现了他的胆小多虑。
这个形象成为抗击纳粹侵略者的典型代表,最后受到欢迎,预示着抗战的美好前景。
5.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作者的安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说的高潮出现在朱阿开枪射击之后。
他的子弹一颗也没有打到德国兵身上,而是全部交给了那只衰老的母鸡。
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它不是牲畜,反而算得上是牲畜的敌人(“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
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没弄脏,这大约也寄托了作者的某种理想。
写作特色1.情节上成功设置危机全文一直围绕着危机运转,德国鬼子进村了,农民们都赶着牲畜走进山林里,朱阿因为在树林深处砍柴,对村子里的事情毫不知晓。
这就出现了第一个危机:他在世上的唯一财产——奶牛“花大姐”还在家里呢!是冒险回村把“花大姐”救出来,还是安全地躲在树林里?小说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节奏中获得了结构的力量。
2.“延迟”手法让文章跌宕起伏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本文就是这样安排的:每当朱阿举起猎枪要向德国兵射击的时候,就会被阻止,而阻止的理由也在情在理。
3.语言平坦但又不乏幽默(1)本文语言叙述沉稳,不蔓不枝,干净利落。
这在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反映出作者沉稳的心态和对战争的独特认识。
同时,语言又具有调侃意味,幽默风趣,把紧张激烈的战争情节置于近乎生活剧的节奏之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例如:“一位年轻的、戴红头巾的胖姑娘来到他身边:‘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
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
’”(2)“没人愿和他一起去打猎,因为他会把铁砂粒打到同伴的屁股上。
”“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
”“朱阿一直跟着德国兵,像他一样,鼻子被荆棘划破,双脚陷入小溪,鹪鹩被惊得四处乱飞。
”……对如此重大的战争题材,作家在叙述中却十分活泼,不乏幽默,在故事的发展中洋溢着一种生活情趣,大大降低了战争的血腥和残忍的程度,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笔法,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感受战争中的精神风貌和心态。
黑羊伊塔洛·卡尔维诺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到邻居家里行窃。
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
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