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影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

中国影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

中国影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姓名:***专业:10级土木四班学号: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绵延5000多年而不绝,就是因为悠久的文化从来没出现过断层,代代相传,并不断地继承、发展、完善、进步,文化是从过去千百年来人类总结出的生活经验,如果从出生就脱离了这些文化,重新创造就是一个很漫长的进程,汽车,手机,电视,带兵打仗的方法,美味的菜肴,或是电脑,楼房,更不用说股票,基金,人类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抵御外敌入侵的隐性力量与精神支柱.所以,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尤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影视中的运用会不会对文化起到良好的传播作用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电影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语言艺术,是各种文化融合的产物.现代电影可以作为本民族文化的载体,一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去向世人表达并达到传播与发扬的目的.对于传播的对象和受众,被传播的无论是物质形式的还是一种无形的信息概念,都需要以一种乐于且广泛的方式来传播.像文化的传播不是说教般的喋喋不休,而是吸引受众自己自身的去欣赏与体验其中并从中找到共鸣.就目前的人民生活需要,影视等文化产业就是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很好的途径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

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

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

中国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个方面.一、民俗学价值最常见的文化阐释价值是通过观赏一部影片,阐释其中所反映的某个时代、地区、民族的民风和民俗。

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有两个倾向,一是眷恋故乡,对本土文化有特别的亲近感;一是向往远方,对异域文化有特别的新鲜感。

愈是民族的也愈是世界的,具有鲜明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影片往往容易得到各方的青睐,这也是中国影片屡获国际大奖的重要原因。

而人们喜爱观赏影片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能经常地、直观地接触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不同风情。

阐释民风、民俗主要通过影片特有的环境、道具、布景以及不同民族演员的服饰、歌舞、语言等展开。

如中国人的长袍马褂、日本人的和服、美国人的牛仔服、欧洲人的燕尾服等等几乎都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符号。

还有中国影片中的腰鼓、“颠轿”和信天游,印度和日本影片中的歌舞表演,美国影片中的“淘金”浪潮,欧洲影片中的“决斗”情结,无不传递出各具时代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

当然,电影作品的民俗学价值还只是文化阐释价值中的表层价值。

二、社会历史学价值电影作品中所包蕴的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内涵,也是影片中常见的文化阐释价值。

这些文化价值作为内在层面的文化形态特征,往往存在于影片的内部结构中。

如历史事件、政治风暴、社会习俗、民间传说等等,常常成为一些影片的整体构架,从中可以阐释出极为丰富的文化价值。

《大决战》、《重庆谈判》、《鸦片战争》、《茶馆》等等都是生动的例证。

电影《大进军》讲述的是1949年4月,朱德总司令、毛泽东主席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第四野战军及第二野战军一部根据毛泽东“远距离、大规模、迂回包围”的战略方针,以“宜将胜勇追穷寇”的大无畏气概,对盘踞在湖南、两广等地的以白崇禧桂系军阀为主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全面大追歼。

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我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三路大军互相配合,防止敌人的南逃和西窜,经“衡宝战役”、“阳江战役”、“广西战役”等一系列大规模作战行动及强有力的政治瓦解工作,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长沙,并使湖南、广东、广西等中南地区回到人民怀抱。

历经八个多月,歼敌三十余万,消灭了国民党最具作战实力的“桂系”军事集团的南线大追歼,是解放军战争史上辉煌的篇章。

这部影片使人们对战争年代战士吃大苦、耐大劳、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精神永远怀念和崇敬。

三、生命学价值电影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命价值(特别是人生价值)是电影文化价值中较为深层,也较为重要的阐释价值。

草长莺飞,虎啸猿啼,生命的踪迹无处不在。

“生命之树常青”,而体验生命、思索生命、张扬生命,也是电影艺术魅力的源泉。

生命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充盈于每一个个体的存在中。

电影艺术只有与人的生活、命运紧紧联接在一起,才能叩响出生命的感觉,探寻到生活的意义。

透视生命,首先要展现人的生存方式。

《黄土地》、《活着》和《周渔的火车》等影片分别展示了传统的中国农村生存方式和现代的都市生活方式,因而引起观众的强烈兴趣和深刻关注。

生命体验更多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活在窘迫困顿中,活在鸡零狗碎中,活在嘈杂拥塞中。

高明的电影叙事和观赏正在于滤去浮动的烟尘,聆听生命真实轻微的音色。

有时生命体验也存在于罕见的突发事件中,特别是在面对巨大生存挑战的灾难时,人的生命意义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在一瞬间闪现出剧烈而灼人的人性光辉。

如《紧急迫降》充分展示了人在技术社会里对不被自己了解或控制的技术灾难的恐惧无助和劫后余生的生命体验。

人类的生命价值正是在生存形式的变幻中不断得到实现和充实,人活着不管是享受生命,还是含辛茹苦,都是生命之光的闪耀。

对每个具体的生命过程而言,浅的是人生的表象,而深的是人的情感世界。

情感始终是电影创造的核心,对生命感觉的捕捉,经常表现为对情感的凝聚与剖析。

电影叙事以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方式为主脉,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将心比心,以情动情,是沟通创作者和观众心灵的最有效的途径。

《城南旧事》中的淡淡乡愁,《霸王别姬》中的复杂恋情……或甜蜜或苦涩的种种情感,虽然是一时一地的故事,却似一只弓拉动千万人的心弦,唤起了萦回于每个人心头的思绪。

电影中的生命意蕴、人生价值是电影文化阐释价值中最易与观众产生交流和共鸣的部分,观众观赏电影,通过经历影片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品尝影片中人物的酸甜苦辣,体味生活的欢愉和艰辛,以达到认识自身、珍惜生命、善待生活、完善人生的理想境界。

四、哲学价值电影作品文化阐释价值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深刻的是其中所蕴含的哲学价值。

电影能唤醒个体生命的感觉,更可以使艺术成为超越生命的有限而获得无限的中介。

追求永恒、普遍与无限,追求艺术创造的哲理化,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也是现代影视艺术的总体趋向。

哲学和艺术都是升华现象,艺术在追求升华的进程中往往就获得了哲学品格。

电影作品的哲学品格主要表现在对人类及其生存处境的理性思考。

“人是什么?”“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又是谁?”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直到今天,这些形而上的命题被反复追问。

电影艺术无法回避也不应回避对人、人存在的本性、人的内在与外在困境的探讨。

电影史上那些深刻与永恒的杰作都是创作者们以深邃的目光关注人及人生存的这个世界的结果。

出于对人的思考,对人存在的可能性的探讨品作品如深沉凝重的《黄土地》、自由奔放的《红高粱》、气势磅礴的《霸王别姬》。

《红高粱》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积淀而成的一个隐秘的故事,以红色为影片的基调,通过人物的塑造歌颂了自由的生命的真谛——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因而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所具有的那种漫溢的激情、漫溢的野性和漫溢的自由的追求。

但应当承认,在我国每年为数众多的电影创作中,真正能跳出政治、道德等框架,让观众通过银幕眺望人生万象,在短时间内感悟直接的生存哲学的力作,可谓凤毛麟角。

注重使命感的中国电影在追求哲理化方面还有许多路要走。

五、宗教价值电影作品中所蕴含的宗教价值也是值得关注的较为重要的文化阐释价值。

人类艺术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艺术和宗教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同构统一性。

两者以其对人类生活的晦暗性的洞烛、突破与超越,激情满盈地传达了一种普遍性的东西,从而改变了围绕它的人们,把人们纳入一种秩序之中,进入一种神圣的意义领域。

人类通过艺术和宗教不断提供的全新意义模式共同展现被创造的知觉和意义构架,解释其经验并规范其生活。

宗教不仅成为艺术孕生的母体与土壤,而且直接与艺术创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艺术发展的无可争辩的因素。

电影作为一门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各项成果迅速发展起来的最年轻、最现代化的艺术样式,同样也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在长期的艺术发展历程中,艺术宗教化非常突出,广义地看,甚至可以说,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无宗教的,而电影作为借鉴并容括人类艺术文化各种经验的综合性艺术,无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留下宗教文化的痕迹。

另一方面,电影艺术的思维模式(包括创作思维模式和观赏思维模式)和宗教的思维模式有共通之处。

电影是影像的艺术,面对影像的电影创作者(包括电影观赏者)对影像的偶然性、可能性、开放性以及纷至沓来转变流动不可遏止的一切,在体味和知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韵的同时,也会生出“终不许一语道破”的模糊感受与“无言之美”。

电影艺术家和观众就有可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通过独特的“影像”话语,独力阐释自己的经验,得出与宗教相似的有关世界的结论,特别是对生命与神秘之物的沉思、顿悟、揭示,是与宗教(至少是亚宗教)感情和宗教经验的理解相联系的。

但是正如艺术与宗教具有“无言之美”,观众对电影文化中宗教价值的阐释也是很难的。

大多数影片蕴含的宗教价值往往与生命价值、人性价值、哲学价值交织在一起。

即使是宗教题材的影片,也往往借宗教的外衣传递更为丰富的内在的人文价值和哲学价值。

一般来讲,文化价值是包括认识属性、审美属性在内的总体化的价值属性,因而,中国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除了上面提到的民俗学价值、社会历史学价值、生命学价值以及哲学价值、宗教价值之外,还有认知价值、审美价值等,电影文化自身的丰富性也为观众阐释电影文化价值提供了丰富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