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附小语文课,四年级下册 电子版

清华附小语文课,四年级下册 电子版

清华附小语文课,四年级下册电子版教学目标1、重新认识“揉、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运用边念边想要、前后联系的方法,体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自学写作短文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课文插图)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见了什么?(学生互动)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化解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王莎莎念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具生字新词,全班齐读,念中稳固掌控。

三、整体感知。

1、概述作者:先使学生了解自己对作者的心智,教师再补足。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第一部分:青铜一家搞了一百零一双鞋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第三部分:青铜买鞋给城里人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3、融合小标题,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妹妹葵花去采芦花,他们一家子为了生计,要做一百双芦花鞋来卖钱。

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青铜为了家里生计,冒雪到镇上去卖鞋。

幸运的是,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了。

最后青铜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要卖出去……四、书法展文本。

教学目标1、按照游览顺序,写下一写下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自学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落》《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文言我们就去自学如何把自己讨厌的地方了解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必须审题,只有明晰习作建议,就可以按建议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等三、启发思路。

1、恳请同学们观赏一组图片。

(出具: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注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哪个地方给你遗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想起了什么?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必须把握住景物最迎合你的地方去了解,把你看见的、听见的、想起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会用上过渡阶段段或者过渡阶段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必须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足题目。

在横线陈民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就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就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

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阶段句,并使景物切换自然。

比如,步上长廊,就走进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结尾:可以总体了解你所要写下的地方。

比如,北京的颐和园就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把握住景物的特点,例如长廊的短和美。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信息:可以用“总―分后”的构段方式写下每个自然段。

描绘时适度运用修辞手法,并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

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5、学生民主自由习作,老师巡查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挑选在巡查过程中辨认出的两篇杰出习作,恳请作者念给大家听到一听到。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3、融合刚才的评测,我们可以紧紧围绕这些习作建议去修正自己的习作。

(1)是否按照顺序来写;(2)与否写下景物的特点;(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4)与否运用过渡阶段句;(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独立自主修正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读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正习作。

板书设计游等游览顺序景物特点详略得当运用修辞学精妙过渡阶段真情实感教学反思1、因为前面已经研习过四篇描绘景物的文章,介绍了描绘游览过的地方必须按照顺序去写下,写下的时候必须征引得宜、精妙过渡阶段,把握住景物特点,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运用“总―分后―总”的结构方式去展开习作。

2、在描写景物时,因为学生缺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所以景物特点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

今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目标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

2、韵头课文,说道说道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够在今朝同时实现,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唤起民族自豪感。

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进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器的顺利,同时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

下面使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播出视频)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3、今天我们去自学《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介绍一下中国人飞天梦想同时实现的过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具词语,使学生拼字)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三、再念课文,介绍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

2、学生交流。

(1)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古人的奇妙想象)(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就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坐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绑定在椅子下面,自己趴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小风筝,叫做人燃烧升空。

(万户尝试火箭飞行器)(3)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4)20xx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去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5)20xx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

(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3、播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1)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器的顺利,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沦为第三个单一制掌控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念了这两句话,你存有什么体会?(自豪)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话。

四、开拓延展。

1、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

他们付出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命。

(出示补充材料)为了确保“神舟五号”的顺利升空,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潜水方案确保航天员的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存有139个;8十一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去,这些科学家有的好像在上班的火车上,有的牺牲生命在实验室,有的为了找寻飞船的残骸冻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为了确定险情献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年梦圆在今朝!五、布置作业。

搜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

板书设计千年梦圆在今朝飞天梦想、不断积极探索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教学思考1、创设情境。

展示“神舟五号”发射的视频和飞天梦想实现的图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激起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航天工作者感到骄傲的心理。

2、思路清晰。

在介绍千年的飞天梦就是怎样一步一步同时实现时,学生在朗诵中找到有关句子,用简约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予以归纳,最后在头脑中构成一个完备的过程。

教学目标1、能够将自己的斩获抒发确切,能够运用上累积的迷人词句。

2、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学会写拟人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充份大胆地展现自己的作品,培育语文综合性自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自学“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第六单元的课文时有什么新发现?(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表达清楚的同学。

)2、表彰存有新发现的同学,使学生交流自己总结的自学方法。

3、课本里有4位同学也有自己的发现,请女生、男生分别读一下。

4、小结:边写作边思索,就可以更好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必须多用新发现的方法展开训练,大家的语言能力才可以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添加、删减、置换)。

2、用段小宇的修正符号,修正下面这段话。

(二)第二题。

1、初读认知,用心体会。

读下列各句,体会各组句子间的共同特点。

(课件出示)◇妈妈还是死命气若游丝态度暧昧,到底甩开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是条大泥鳅,怎么也Porchaire。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是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扎。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2、分析比较,体悟辨认出。

(1)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带点词语体会)(2)总结:前两句写下雨来,把他比作大泥鳅、小鸭子,生动地整体表现了他机灵、开朗的形象;后两句写下相同的敌人,把他们的手、眼比作鹰的爪子、恶狼的眼睛,生动地整体表现了敌人的凶悍。

3、联系阅读,拓展视野。

(1)说道说道你还从本单元庶务中收集了解到哪一些相似的句子,打听出...,说道说道这样写下的好处。

(2)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类似的语句,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

四、自学“日积月累”。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谁去腰腰李白的诗,可以几首就腰几首,顺势揭题,概述背景。

3、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