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分类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分类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分类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一、引言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与民族间的合作日益密切。

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

自然而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需要频繁地交往。

基于这个原因,跨文化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交流就成为一个问题。

“人类学家评估言语仅占交流的 35%,而文化因素,例如非言语交际,基本文化假定,价值观影响着其余的 65%。

”(张爱琳,2003,P103)现在,我们知道非言语交际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它。

二、定义及分类(一)跨文化交流及非言语交际什么是跨文化交际?“简言之,跨文化交际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张爱琳,2003,P11)作为跨文化交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什么是非言语交际?按照一些作家的说法,非言语交际包括交际场景中所有的促进因素,它产生于本体及本体所使用的环境。

这些促进因素对于本体及受众有着潜在的信息价值。

这一定义要求我们在一场交流事件中包含有意识行为以及无意识行为。

(二)非言语交际的分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非言语交际有许多分类方法。

这篇文章中,我们会研究其中一种分类方法,它把非言语交际分为四个方面。

它们是身体语言,时空行为,超语言(指叹息声,呻吟声等)以及客体。

其中,身体语言包括姿态、手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及身体接触。

三、非言语交际的影响(一)积极影响非言语交际有许多积极的影响。

非言语交际使我们能够重复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增加更多的信息,替代我们试图表达的意思,控制局面。

以下是一些特定的实例至于第一种影响,我们可以看以下的例子。

例如,有人询问如何到达某地,你可能会说:“朝南走 200米,你会看到楼在你的左手位置。

”同时,你用食指指向南方。

你的手势与言语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并且起到加强的作用。

同样,当你表达“是”的时候,你点着头说:“是的,我同意你的意见。

”有时候,你点着头说“嗯”。

甚至你会向与你交谈的人微笑。

这些动作都加强了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一个人说:“到这儿来。

”同时,他伸出手,手掌向下,来回移动手指示意你跟着他。

但你没有听到他说什么。

你会怎么办?我想你会跟着他,即使你没有听到他说什么。

这个手势重复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即使没有听到话的内容,你也可以理解意思。

因此,应尝试使用与言语所表达内容有相同意义的身体语言。

第二,如果你想要传达言外之意,请使用非言语进行交际。

你可以告诉某人,你对他的表现感到满意,同时轻拍他的肩膀表示你对他的信任、喜爱以及其他一些美好的意思。

这种身体的接触,在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之外,又增加了新的一层意思。

日本人在开始一段谈话之前,会说:“初めまして.”(意思是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

)并且互相鞠躬。

“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

”是开始对话的一种礼貌的方式。

而鞠躬又表达了另外一层含义,即尊敬。

他们互相鞠躬来表达对彼此的尊敬。

阿拉伯人见面时总会亲吻彼此的脸颊,即使是第一次见面。

除了言语所表达的含义外,这种亲吻还意味着友好、亲切和热情。

现在,我们知道使用非言语行为能够传达“言外之意”。

它可以顺畅的交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如果你想要表达“言外之意”,请使用非言语交际。

第三,非言语交际可以替代我们试图用言语表达的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只用非言语行为进行交际,而不用说话。

我们常常对某人微笑来表达友好、善意、喜爱之情,这种非言语行为可以替代打招呼。

我们见到一个好朋友,会开心地大笑(它比微笑的幅度大),有时还会拥抱对方。

这一系列的动作包含了我们试图用言语表达的所有内容。

一位男士满含泪水,你会怎么看?他可能十分悲伤、失望。

但是,男士们是不会让别人注意到的。

中国有句老话:“男儿有泪不轻弹。

”(意思是,如果一位男士遇到困难,他不能哭泣。

)在日本和美国,男人们也会掩饰他们的悲伤之情。

有时,我们必须说许多话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有时我们只需要使用非言语行为。

有时,一个非言语动作包含了所有的我们试图传达的复杂的信息。

最后,非言语交际能够帮助我们控制局面。

在课堂上,一位学生认真听讲。

他注视着老师并记一些笔记。

有时他向老师点头、微笑,表示他听明白了。

有时他皱着眉头表示困惑。

老师根据他的表现,知道他在认真听课,老师也了解了那些知识点是他理解的,那些知识点是他感到困惑的。

老师会针对他不理解的知识点做进一步的讲解。

同样,如果男孩没有认真听讲。

他低头看小说,或者在课堂上睡觉,这表明他对老师的课不感兴趣。

老师可能会停下来,要求他站起来回答问题。

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你想要对话继续进行,你应该尽力表示你同意说话人的观点或者明白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但如果你停止对话,你可以使用非言语行为暗示对方。

非言语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控制局面并使其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消极影响现在,我们来看看非言语交际的消极影响。

错误的表达可以使他人产生误解,影响对话中各方的感情,削弱表达的效果,甚至导致坏的结果。

首先,你如果不能恰当地使用非言语行为,就可能使与你交谈的人误解你所表达的内容。

简言之,对方不明白你的意思,或他理解的意思不是你想要传达的意思。

那么,你们的交流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这里有一个众所熟知的例子。

英国英勇的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带领全国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出现在大众面前时,人们为他欢呼,人群中发出阵阵喝彩和掌声。

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场合,丘吉尔打出手势以表胜利,他举起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比划出一个“V”字型。

或许是弄错了意思,或许是一时疏忽,他没有把手掌朝前,而是把手背对准大众。

人群中一些人喝彩;一些人因为感到吃惊而倒吸一口冷气,而另一些人则大笑起来。

群众的反应表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没有弄明白首相想用这个手势表达的真实意思,因为“一些人倒吸冷气,一些人放声大笑”。

还有一个例子。

餐馆里,一位亚洲女士要求一位英国女侍者为她拿一些肉。

女侍者拿来肉,把盘子放在桌上,问道:“肉汁?”亚洲女士回答道:“肉汁。

”她说话没有用升调,而使用了降调。

女侍者把肉汁浇在了肉上。

但她误解了这位女士的意思。

这位女士的意思是“她是否想要一些肉汁?”(是对女侍者所说内容的重复。

)但在英国,“肉汁?”和“肉汁。

”是不同的。

“肉汁?”—使用提问语调—意思是“你想要肉汁吗?”但“肉汁。

”—同样一个词,使用下降语调—意思是“这是肉汁。

请慢用或放在这里吧。

”因此,对话时,理解非言语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不能正确理解意思,可能会做错事情。

例如,在一些国家,有人请求你帮他做事情。

如果你点头就意味着“不”。

那么对方会认为你不乐意为他做事。

他可能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友好的人。

其次,如果我们不理解非言语行为,可能会影响谈话中各方的感情。

我想你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位阿拉伯人与一位英国人交谈。

阿拉伯人为了表示友好,离英国人很近。

英国人向后退了几步。

阿拉伯人又上前几步,距离英国人更近了。

英国人继续向后退。

谈话结束时,他们距离谈话开始时的地点有很长一段距离了。

如果他们周围站满了人,他们会在圈内一圈又一圈地转。

阿拉伯人喜欢与谈话者保持近距离,以示友好。

对英国人而言,与谈话者保持相对远一些的距离会使他们感到舒服。

结果,就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幕,他们都更多的关注了他们的谈话距离,而不是内容本身;他们都因彼此之间的距离而感到不安。

谈话距离影响了他们的感情。

再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一位越南人与一位美国人交谈。

美国人邀请越南人与他一起去某个地方。

他一边说着:“请这边来”,一边做着手势。

他伸出一只手,手掌向上,食指前后移动,示意越南人跟他走。

越南人会怎么看他的这个手势呢?在越南的文化中,这样的手势是用来招唤小动物的。

用这样的手势招唤人是很粗鲁的,意味着你把对方看作牲畜。

这位越南人可能会感到很不舒服,他会认为这个美国人很粗鲁、不礼貌。

他们之间的友谊因此受到了影响。

然而,在美国,这样的手势很普遍,并不粗鲁,会经常用来招唤人。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在谈话中,对话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误解,都可以影响双方的感情。

再次,一个错误的非言语行为可能会削弱表达的效果。

在中国,人们轻抚他人的小孩儿来表达友好和喜爱之情。

但在西方文化中,这样的行为是粗鲁的、有侵犯性的、无礼的。

一位中国人见到她的西方朋友,喜爱地抚摸这位西方妈妈的小婴儿。

尽管这位西方妈妈知道这一动作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但她仍然感到尴尬。

这位母亲静静地站在旁边,尴尬地看着,内心百感交集。

这位中国朋友的行为削弱了自己的表达效果。

她的行为削弱了这位西方妈妈愉快的心情。

西方妈妈知道这位中国朋友喜欢她的小宝贝,非常开心。

同时,她也感到尴尬和不安,她不喜欢朋友抚摸她的孩子。

她并不十分愿意接受这位朋友的行为。

如果这位中国朋友没有这样的动作,情况可能会更好。

你偶遇你所敬仰的老板,他穿着肮脏,微笑着对你说:“明天,请来我办公室一趟。

”你会有什么反应?你可能会想:他也不过如此。

但是,如果他身着整洁的西装,你可能会改变想法:天哪,我的老板邀请我去他的办公室。

太棒了!有时,一个不适宜的非言语行为还会导致坏的结果。

下面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纽约一所高中,一位十几岁的波多黎各女孩与另外一些女孩因涉嫌吸毒被带到校长那里。

虽然她没有任何恶行,表现也一贯良好,但校长怀疑她,认定她是有过失的。

“她躲躲闪闪的,很可疑,”他在报告中陈述,“她不愿正视我的眼睛,她不愿意看着我。

”在美国文化中,不愿直视他人意味着恐惧、感到丢脸、不安、内疚、冷漠。

所以,校长怀疑这位波多黎各女孩。

但在波多黎各文化中,为了表示尊敬,好姑娘是不会直视成人的眼睛的。

如果这位女孩能够按照美国文化,直视校长的眼睛,她就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总之,非言语交际既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

如何使非言语交际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尤为重要了,即研究如何提高我们的非言语交际能力。

四、提高交际能力提高非言语交际能力,我们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努力:增强文化意识、观察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给定的上下文环境中理解非言语行为、根据语言使用相应的非言语行为。

首先,我们应当增强文化意识。

大多数的误解来自于对非言语行为的误解,而非言语行为是文化的一部分。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并且大部分是具有隐秘性的。

因此,增强文化意识十分有必要。

除了要增强非言语意识,我们还要细心留意人们是如何用非言语行为表达他们的想法及回应对方的。

一方面,我们要观察我们自己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研究其他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做到像了解自己的文化那样,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第三,所有的非言语行为都应该在一个给定的环境中去理解。

因为,一些非言语行为可以表示多种含义。

还有一些时候,你不能理解一种非言语行为,只能通过上下文的环境来推测。

否则,你可能会因误解做出一些错误的回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