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上海电机学院2011年获批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成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该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有38名学生加入“卓越计划”。
专业定位于培养卓越的现场工程师后备人才,具体培养目标是:通过四年的本科教育,培养和造就具备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知识结构合理、应用能力突出、能灵活规范地运用技术知识与实践能力解决技术现场的实际问题,在相应的技术领域具有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和初步设计等能力,能适应工作变化并具有创新素质、有团队合作能力、有国际化视野的卓越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组织管理健全和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保障,上海电机学院成立了夏建国校长牵头的“卓越计划”领导小组,以及分管教学副校长杨若凡牵头,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卓越计划”工作小组。
为了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学校与相关企业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学校领导、有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和上海电气集团下属企业有关领导、技术专家组成,负责在业务上对试点专业建设给予指导和咨询,并负责协调落实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相关的各项校企合作具体事宜。
试点专业所在电气学院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全面负责卓越培养计划的实施、课程整改、企业培养以及专业论证等工作,并实施绩效考核。
三、政策措施学校在已有的规章制度体系基础上,充分考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殊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上海电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学管理补充条例(试行)》、《上海电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毕业标准及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试行)》、《上海电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籍管理补充条例(试行)》、《上海电机学院关于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兼职教师的聘任办法》、《上海电机学院关于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师的管理暂行办法》。
试点专业所在电气学院在实验室建设、学生科创、师资配备、教师进修、企业教师授课等方面给予卓越计划政策倾斜,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学院对卓越班学生实施学业指导,每位教师指导10名教师,全面负责指导卓越班学生4年的大学学习生活。
四、培养模式1. 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1)学校培养标准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定位于培养现场工程师。
在研究分析国际专业标准(华盛顿协议与CDIO)及美国行业机构开发的通用电气工程师认证标准的基础上,邀请行业10余家企业技术专家研讨了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并结合长三角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和学校办学定位,在遵循国家对本科人才通用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学校培养标准。
(2)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思想、措施及成效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学习与借鉴专业国际论证、CDIO的先进理念,以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论证为目标,通过深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措施主要有:为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成立“卓越计划”研究工作组,邀请合作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企业培养计划以及课程建设;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卓越班学生开设技术讲座、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指导企业学习;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1-2年,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访学,增强专业国际合作能力。
工作成效:遵循教育部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人才规格要求,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学校专业标准为基础,联合企业共同确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系统集成与实施、设备维护与运行、试验研究、技术管理”四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新聘企业教师22名,承担企业实践教学指导;聘请2名企业教师为卓越班学生开设技术讲座(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忻谊开设“现代电梯电气控制技术”,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高勇峰开设“风力风电电气技术与电力电子器件”);选派4位教师(刘军、丁斗章、王致杰、商雨青)负责卓越班学业指导。
2.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卓越计划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的要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按照“系统集成与实施、设备维护与运行、试验研究、技术管理”4大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形成课程集群,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注重与企业共建,突出课程群内相关课程的整合,注意课程间的逻辑衔接,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和重复,做到课程之间的衔接、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知识的更新与技术发展相适宜,与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各课程在建设时重点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强调课程在课程群中的服务性。
例如在培养学生“设备维护与运行”工程能力的课程群中,根据知识点在课程中的作用以及技术发展的要求,在电路原理课程中将“磁路知识内容”划归电机原理与拖动课程,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同时加强三相电路不对称电路的分析,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再如针对交流电机已成为电气传动领域的主流电机,电机原理及拖动课程将交流电机作为基础电机讲解,而将直流电机作为特种电机讲解,节省课时约1/6,同时用节约的课时讲解永磁同步电机,适应了技术的发展。
(2)教学内容改革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一方面将课程知识内容与实践实验教学、校内教学与企业教学有机结合,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融的格局,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学习。
如将校内的工程训练3个单元改为6个单元,分别对应相应的理论课程;再如在学习电机与拖动课程时,穿插2周的电机工艺企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技术应用性;另一方面将隶属于单一课程的课程设计或综合实验整合为隶属于课程集群的综合实验,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能力。
如将电子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电子CAD等实践课程整合为贯穿于第4、5学期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要求学生按照工程实际要求做出电子作品,倡导学生主体、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教学方法改革针对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鼓励教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场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探究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教学法、案例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施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如上海市教学名师沈任元老师积极探索与实施的“项目教学法”,将系统的电子技术理论学习与系列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实验,在实验活动中检验、掌握和运用电子技术理论,并采用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开放型、互动式课程活动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体验,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如上海市教学名师梁森老师提出的“探究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按要求搜索专业网站、网页,阅读有关技术资料,提交阅读报告,并制作汇报PPT、上讲台演讲自己总结的专业知识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较好的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再如冯澜老师采用的“现场教学法”,采用“正向”教学(先理论,后实验)和“反向”教学(先实验,后理论)的方法,在实验中验证与发现理论知识点,即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相互交融的方法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同时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选择一些内容相对简单、条理清楚知识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归纳知识内容,教师点评与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实施“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
目前,本专业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已广泛采用技术项目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课程实验中结合技术应用案例“化整为零”开展实验教学,在综合性实验和工程技术应用实验中实施“化零为整”,实现课程实验的综合,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解决工程技术实际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
五、师资队伍1. 校内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1)在全校范围内,遴选致力于教学改革的教师参与卓越计划,对参与卓越计划教学的教师,学校、学院定期召开教学讨论,并按照卓越计划的建设要求,开展课程建设。
(2)对于参加卓越计划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课时补贴津贴。
(3)在职称晋升、访学、学术交流等方面向参加卓越计划的教师给予政策倾斜。
2. 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1)学校新聘22位企业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企业学习,学校定期对企业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提高企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2)企业技术骨干在学校任教经历或在企业指导学生学习经历,作为企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晋升的优先条件,提高企业技术人员再学习能力。
六、校企合作上海电机学院在实施卓越计划教育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与上海电气(集团)的紧密合作关系,在上海电气集团中很多知名的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如: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发电机厂、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开关有限公司等。
学校已与企业就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签订合作协议,并就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研讨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为(1)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确定本专业核心技术能力,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等,联合制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时间的安排、指导教师的人选等。
(3)学校新聘22位企业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企业学习。
学校与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国家电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获批准。
作为国家级的实践教育中心,学校、企业已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管理委员会,负责教育中心的管理与运作。
目前已联合开展实习基地实验设备、企业认识实习、企业文化实习、电机工艺实习等内容共建,并就联合开展电机工艺高级培训教程达成意向。
目前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运行良好,可承担各高校电机方面的实践教学任务。
企业培养与学习计划安排如下表: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1.根据卓越计划培养要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的要求,完成各课程教学文档的制定(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
2.联合企业,研发若干实际工程教学项目,制定企业学习的实施方案(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