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成语中的文言知识一、古今异义1.短兵相接:兵——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涕——古义:泪;今义:鼻涕。

3.走马观花: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4.赴汤蹈火:汤——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5.身体力行:身体——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

6.形容枯槁:形容——古义: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

7.大家闺秀:大家——古义:富贵人家:今义:所有的人;著名的专家。

8.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9.学而不厌: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爱莫能助:爱——古义:同情;怜惜。

今义:喜爱热爱。

11.奔走相告:走——古义:跑;今义:步行、行走。

12.不假思索:假——古义:凭借、依靠;今义:与“真”相对。

13.不速之客:速——古义:招致,引伸为邀请;今义:迅速。

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5.赴汤蹈火:汤——古义:热水、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

16.吊民伐罪:吊———古义:慰问;今义:悬挂。

二、通假字1.被.发文身(披)2.厉.兵秣马(砺)3.一暴.十寒(曝)4.拨乱反.正 (返)5.厝.火积薪 (措)6.一唱.百和 (倡)7.春华.秋实 (花) 8.信口开河. (合) 9.图穷匕见. (现) 10.销.声匿迹(消) 11.排沙简金 (拣) 12.一暴十寒 (曝)13.受益匪浅(非) 14.再接再厉(砺) 15.景从云集(影)16.流言蜚语(飞) 17.博闻强识(志) 18.疾恶如仇(嫉)19.无动于中(衷) 20.胆战心惊(颤) 21.秀外惠中(慧)三、成语一词多义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队)、兵贵神速(用兵策略)。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四、成语中的虚词1、而(1)连词,表示多种关系。

①并列,不译。

例如:过屠门而大嚼(比喻把空想当现实来聊以自慰)②递进,可译为“并且、而且”。

例如:学而不厌锲而不舍取而代之听其言而观其行信而有征(信,真实;征,根据)③承接。

例如:不教而诛三思而行置之死地而后生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一而再,再而三④转折,可译为“但是、可是、却”等。

例如:食而不化不劳而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秀而不实苗而不秀(开花)犯而不校(计较)三过家门而不入树欲静而风不止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望而不可即⑤假设,译为“假如、如果”等。

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⑥修饰。

可不译。

例如:尽力而为向隅而泣挺身而出铤身而出冲口而出沐猴而冠不言而喻乘兴而来乘虚而入侃侃而谈数米而炊适可而止一概而论竭泽而渔重足而立,侧目而视不可同日而语⑦因果,可译为“因而、因此”等。

例如:显而易见轻而易举食言而肥穷而后工(2)复音助词“而已”,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例如:如此而已2、乎(1)用作助词。

①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例如: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原文有感叹语气)②表示停顿,一般不译。

例如:忘乎所以③形容词词尾。

可译为“……的样子”等。

例如:神乎其神微乎其微(2)用作介词,相当“于”。

例如:异乎寻常情见乎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3、其(1)用作代词。

①第三人称,可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他的、他们的(它的、它们的)”等。

例如:任其自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死得其所含糊其词隐约其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工(工匠)欲善其事,必欲利其器支吾其词闪烁其词恰如其分适得其反②第一人称。

可译为“自己”。

例如:自行其事自圆其说怀璧(比喻有才能)其罪③指示代词,可译为“其中,那个”等。

例如:曲尽其妙自得其乐知其一,不知其二即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2)用作副词,反诘语气。

可译为“难道(岂)”。

例如:舍我其谁(3)用作音节助词,有的用在形容词前,有的用在动词前。

例如:北风其凉五世其昌躬逢其盛不厌其烦不厌其详突如其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4、且用作时间副词,可译为“暂且、姑且”。

例如:得过且过得饶人处且饶人5、然(1)用作助词,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例如:豁然开朗浑然一体黯然销魂漠然置之(2)用作动词,表示赞同,可译为“是、对”。

例如:不以为然6、所(1)用作助词。

经常同动词、形容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有的中间加否定词“不、未”等。

例如:从心所欲己所不欲不知所云管见所及前所未闻一无所有所向无敌无所用心无所不为在所不辞前所未有强人所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复音虚词“所以”, 起始义是“所从来的”的意思。

例如:忘乎所以(3)表示约略的数目。

例如:多历年所(年数)7、为(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①。

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

例如:为民请命②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为着”。

例如: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舍己为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③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例如:金石为开户限为穿(形容来往的人多)(2)用作助词,音二声,不译。

例如:为期不远莫此为甚人自为战一言为定宽大为怀(3)用作动词,音二声,可根据环境灵活翻译。

例如:见义勇为胡作非为事在人为勉为其难为所欲为有所不为而后有为(做)天下为公止戈为武言为心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量入为出左右为难画地为牢据为己有(作、作为)8、焉(1)用作助词,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可不译。

例如:语焉不详(2)用作兼词,相当于“于+之(是)”。

例如:习焉不察心不在焉(3)用作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

例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杀鸡焉用牛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9、也(1)表示肯定语气,不译。

例如:空空如也莫余毒也勿谓言之不预也(2)表示停顿,舒缓语气。

例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0、以(1)用作介词。

①表示工具、手段、方式等,可译为“用、拿、凭着”。

例如:文以载道夜以继日道路以目以暴易暴以卵投石饱以老拳一言以蔽之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②表示原因,可译为“因、因为”。

例如:勿以恶小而为之不以一眚掩大德③表示标准、身份,可译为“按”。

例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用作连词,跟“而”略同,但不用于转折关系。

①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为了”。

例如:拭目以待虚席以待学以致用②表示修饰,可译为“……地、来”。

例如:扫地以尽(形容破坏净尽)全力以赴如愿以偿长此以往聊以自慰③表示承接。

例如:摩厉以须(摩厉,即磨砺;须,等待)④表示并列。

例如:好整以暇(形容即严整又从容不迫)(3)复词“以为”用如动词,可译为“认为”等。

例如:自以为是不以为然11、因(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等。

①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凭借、利用”等。

例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成事因陋就简②表示条件,可译为“趁着、通过”等。

例如:因势利导因小见大③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如:因祸为福因噎废食因小失大因难见巧(2)用作动词,可译为“沿袭”等。

例如:陈陈相因因循守旧12、于(1)表示处所,可译为“在、从、到”等。

例如:喜形于色怒形于色无敌于天下义形于色无动于衷立于不败之地拒人于千里之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流言止于智者御敌于国门之外(2)表示范围,可译为“在……方面”等。

例如:老于世故言(助词)归于好果于自信(贬义)定于一尊(指最有权威的人)(3)表示时间,可译为“在、到”。

例如:于今为烈(4)表示对象,可译为“向、对、给”等。

例如:嫁祸于人无济于事问道于盲安于现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用在形容词、动词之后,引进比较对象,可译为“比”。

例如:急于星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聊(姑且,略微)胜于无事实胜于雄辩(6)表示原因 ,可译为“由于”。

例如:业精于勤疲于奔命13、与(1)介词,介进对象。

可译为“跟、同、替”。

例如:与众不同事与愿违无与伦比与日俱增休戚与共羞与为伍虚与委蛇患难与共习与性成(这一组省略介词宾语)(2)用作动词。

音三声,可译为“给”。

例如:欲取姑与丰取刻与14、哉感叹语气助词,可译为“啊、呀”。

例如:优哉游哉呜乎哀哉唐哉皇哉(指唐尧和汉皇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15、则(1)用作连词,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承接。

可译为“便、就”。

例如:闻过则喜不平则鸣穷则思变②表示假设。

可译为“那么、就”。

例如:不退则进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③表示并列。

可译为“就”。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2)用作副词,起判断作用。

可译为“是、就是”。

例如:心之官则思(3)用作名词。

可译为“榜样”。

例如:以身作则16、者用作助词。

附在别的词或短语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可译为“……的人”。

例如:来者不拒旁观者清后来者居上行百里者半九十17、之(1)用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可译为“它、它们,他、他们”等。

例如:敬而远之趋之若鹜悔之无及处之泰然反其道而行之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来之不易(使动)(2)用作助词。

①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

例如:一技之长一孔之见惊弓之鸟一念之差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自知之明伯仲之间拒人千里之外②补语的标志。

可译为“得”。

例如: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言之凿凿③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先务之急不此之图勿谓言之不预也④音节助词,一般不译。

例如:玄之又玄总而言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卑(低下)之无甚高论(3)用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例如:之死靡它(指志趣专一,至死不变)五、成语中的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声.东击西:声张。

衣.锦还乡:穿。

还是读yī。

不可名.状:名,说出。

目.不转睛: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