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迅作文之鲁迅《祝福》的叙事结构及叙述语言艺术分析

鲁迅作文之鲁迅《祝福》的叙事结构及叙述语言艺术分析

鲁迅《祝福》的叙事结构及叙述语言艺
术分析
【摘要】《祝福》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代表之一,在这一作品里,鲁迅应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为读者深刻的展示了当时农
村的真实面貌,本文主要从“归乡”模式的应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的应用、多语叙事模式的应用、叙事结构的变化来分析鲁迅《祝福》的叙事结构及叙述语言艺术。

【关键词】《祝福》;叙事结构;叙述语言艺术
叙事结构是一部小说布局的纲领,叙事结构的形式对于小说情
节的思想主题与展开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
小说代表之一,在这一作品里,鲁迅应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与叙述
语言为读者深刻的展示了当时农村的真实面貌,下面就针对《祝福》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艺术进行深刻的分析。

一、“归乡”模式的应用
“归乡”模式是鲁迅作品中最为常用的一个叙事模式,在《祝福》中,以主人公回到鲁镇的角度来描写小说的主体时间。

在文章的开
篇中,写到了“我”回到了鲁镇,这次回来并非是为了《故乡》中提
到的“寻梦”,而是“早已决计要走”,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故乡对
于“我”而言,是如此的陌生,“我”无法融入其中。

在鲁四老爷的眼
神里,“我”看得到了自己的不合时宜,因此,不会在这里久留,在
决心要走的时候,却意外的遇到了祥林嫂。

在接下来,作品通过两
条主线来为读者呈现出旧社会的农村,一方面,祥林嫂的发问激起
了“我”精神世界的波澜,另一方面,文章通过“我”旧时的回忆串联
起了祥林嫂的一生。

最后,“我”开始对祥林嫂的一生进行回顾,虽然文章的主线是
以顺序的模式来进行展开,但是却穿插了倒叙的模式,这并不会影
响文章的主体,反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为读者留下了更加深
刻的印象。

二、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应用
在《祝福》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一直以来,鲁迅
小说与传统小说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叙述方式的区别,他的小说主
要使用的限制性的叙述,从而将叙述人与作者明显的剥离。

在这种
叙述模式中,叙述者为小说中的“我”,“我”并不是与故事脱离的作
者,而是实实在在经历这些事物的人。

《祝福》中的“我”实质上是
一个旁观者,从始到终,“我”都没有对事件进行判断和评价,不带
任何的感情色彩,“我”对于事情的叙述就是事实的本体,这不仅仅
是叙事内容的客观需求,也是对小说创作史上叙事方法的拓展。

三、多语叙事模式的应用
在《祝福》中,大量应用了多语叙事的模式,将每一个故事线
索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故事主线的
描述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就有效的增加了事件呈现的多面性与
立体感。

祥林嫂到鲁家做女工时,看到了“夫家的堂伯”,此时,作
者以鲁四老爷的口吻描述到:“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不久,这一推想就得到了证实。

而“我”是不可能清楚祥林嫂在做女工之前
发生的事情,这正好就借鲁家人的口中表达了出来。

此外,作者也
安排了卫家山卫老婆子这一人物,她成为了联系祥林嫂与鲁家的一
个纽带,合理的展示出了祥林嫂的人生经历,这就对祥林嫂未来的
人生悲剧奠定了基础。

此外,鲁镇的人、四婶、柳妈也或多或少的
参与到了事件的叙述过程中,这都是通过与“我”独立的语言来描述
出来的,让作品可以表现出一种多角度的叙事模式。

从这一层面而言,《祝福》中通过主体事件与多语叙事模式的应用将事件的原始
形态生动客观的展示出来。

在故事中,“我”的存在与多语叙事模式属于一个两面性问题,“我”通过不同角度的补充让故事更加的真实、完整,多语叙事模式
则可以对事件中的不同声音进行有机结合,让事件的内部逻辑关系
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可以看出,“我”并非一个全能的存在,也需要
通过不同的语言来了解事件,此外,“我”不可能详细了解事件的细节,文章使用了虚拟视角的叙述模式有效丰富了主体事件,这不仅
没有让叙事风格变得累赘,反而让叙事模式变得更加生动、真实。

四、叙事结构的变化
在很多小说之中,情节模式都十分的有限,只在少数的篇章中
应用了插叙与倒叙的模式,在鲁迅的小说在这一方面就有了很大的
突破,他的小说主要以叙述人语言来表达情节,叙述人语言对于鲁
迅小说叙事结构转换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叙述的不单单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种状态的变化,在这种状态变化过程中,作者为读者呈
现出了下层劳动者精神上的变化动态,虽然没有外部斗争,但是却
有冷血的内部斗争,这是人生、社会以及中国社会的悲剧。

这种审美思维是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思维相统一的,叙述人并不会着力表现事件的变化,着重表达的是状态的变化,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艺术是与小说主旨相符的,这也是鲁迅小说之所以成为名作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凯.谈鲁迅小说《祝福》非个人化视角的出色运用[j].语文学刊,2007(16)
[2]岳灵.对“四种权力”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一说的质疑─—鲁迅小说《祝福》教学札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6)
[3]潘发义.谁是杀死祥林嫂的直接“凶手”?——浅谈鲁迅的小说《祝福》[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