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营销组合7P概述
服务营销组合7P概述
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组合7P‘s:
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人员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过程Process
——Booms和Bitner 80年代初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BOOMS 和BITNER 将服务企业营销组合定为7个要素,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地点或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人员(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过程(PROCESS),简称7P's。在制订营销战略时,服务营销人员需要考虑这些组合要素之间的关系。
2. 定价
价格方面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价格水平、折扣、折让和佣金、付款方式和信用。在区别一种服务和另一种服务时,价格是一种识别方式,顾客可从一种服务的价格感受到其价值的高低。价格和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服务定价的重要考虑因素。
3. 分销
提供服务者的所在地以及地缘的可达性在服务营销上都是重要形似以及其涵盖的地区反都与服务可达性有密切关联。
这7项要素可以说是许多服务营销方案的核心,忽略了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关系到整体方案的成败。现将这7个要素,即服务市场营销组合中7大营销策略简要分析如下:
1. 产品
服务产品所必须考虑的是提供服务的范围、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同时还要注意的事项有品牌、保证以及售后服务等。服务产品中,这些要素的组合变化相当大,例如一家供应数样小菜的小餐厅和一家供应各色大餐的五星级大饭店的要素组合就存在着明显差异。
----摘自《服务营销》曹礼和
服务营销组合与传统营销组合的区别
悬赏分:20 - 提问时间2007-4-7 14:11
一、什么是服务营销观念
二、
三、说到服务营销观念不能不提到服务营销,早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全球经济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由此也得到迅速发展。营销理论界对服务营销的特性开始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1981年布姆斯和比特纳(Booms and Bitner)建议在传统市场营销理论4Ps的基础上增加三个“服务性的P”,即:人( People )、过程( Process)、物质环境(Physical Evidence)。7Ps的核心在于:
一十八、
一十九、服务营销观念是以服务为导向,企业营销的是服务,服务是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广告宣传、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的事,甚至是每一位员工的事。售后服务也不是成本消耗部门,企业的产品在经过每一个部门都被赋予了新的增值。在服务营销观念下,企业关心的不仅是产品是否成功售出,更注重的是用户在享受企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所提供的服务的全过程感受。因此企业将更积极主动地关注售后维修保养、收集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产品设计开发部门,以便不断推出能满足甚至超出用户预期的新产品。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已售出的产品进行改进或升级服务。
二十二、传统营销观念是指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是以企业自身为出发点,企业主要用各种推销方式,企业的目光短浅,偏向于计较每一项或短期交易的盈亏和利润的大小传统观点 .主要有:
二十三、生产观念
二十四、既有产品
二十五、增加生产或提高产品质量
二十六、通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来取得利润
二十七、
二十八、产品观念
一十二、
一十三、服务营销作为一种各行业普遍适应的观念提出在营销理论界尚未见有专著问世,但不少学者和企业家都认识到服务对企业长期发展和形成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服务理念。近十几年出现的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理论其核心也蕴涵着服务营销观念。在企业营销实践中以服务为导向而获得成功的企业也并不鲜见。在中央电视台2003年12月的“对话”节目中,海尔的掌门人张瑞敏再次强调“我信奉的是:用户永远是对的”(“用户永远是对的”是一种观念,不是逻辑判断,所以不要去问:用户怎么可能永远是对的呢?),“帮助用户成功就是企业的成功”,“海尔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为用户提供某个方面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这就是最朴素的服务营销观念。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年来,海尔在他这种为用户真诚服务的观念影响下,从一个频临倒闭的小国企成为今天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在美国,海尔为了针对学生市场生产一种小冰箱,多次到校园向学生咨询,了解他们的需求,推出了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桌式冰箱、电脑桌式冰箱,一举占领美国小型冰箱市场的半壁江山。希尔顿饭店是全球著名的跨国大公司,希尔顿本人也被誉为美国“旅馆大王”。有人询问希尔顿的经营诀窍,希尔顿的回答是:“请你在离开我的希尔顿饭店时留下改进意见,当你再次光临我的饭店时就不再会有相同的意见———这就是我的经营诀窍”。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好的服务意识已是企业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十、
二十一、从服务营销观念理解,用户购买了你的产品,你的营销工作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对用户而言,产品的价值体现在服务期内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一个移动通信用户选择了你的网络,购买了你的手机和SIM卡,显然买方与卖方的交易并没有结束,真正的交易在今后该用户长期使用你提供的网络通信服务并按时缴纳通信费,手机和SIM卡只是你向用户提供电信服务的媒介。同样,生产空调产品的企业,当用户购买了你的空调时也可看作营销工作的开始,因为用户买空调器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买由你提供的室内温度自动控制服务,只是用户已为这种服务预支了今后若干时间的服务费而已。在这里,空调器也只是你向用户提供室内温度自动控制服务的媒介。显然,这种观念与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有质的不同。你将不再认为售后服务是成本中心,是不产生利润的。实际上这种观念给用户留下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这将使企业与用户建立长久的、良好的客户关系,为企业积累宝贵的用户资源。
八、
九、那么7Ps是否只适合服务业呢?正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王成慧所说:“服务营销7Ps虽然是针对服务业的特殊性而提出的,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却不仅仅限于服务营销的范畴,它对整个营销理论乃至企业理论的发展都有启迪”。7Ps的后三个P正是正在兴起的服务营销观念的体现。
一十、
一十一、我们再看看服务业与产品制造业的本质区别在哪里。从表面上看,服务业(如酒店、旅游、运输、教育、电信等)为顾客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有型的产品。所以以贝特森、萧斯塔克、贝瑞等为代表,他们归纳和概括出了服务业具有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不可贮存性等特征。但细究一下,酒店的设施、运输的工具、电信的网络设备又似乎具有某些产品的特征。于是萧斯塔克根据产品中所包含的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的比重的不同,提出了 “从可感知到不可感知的连续谱系理论”,指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纯粹的有形商品或无形服务都是很少见的。这就把服务业与产品制造业联系起来了。反过来,如果我们把企业生产或提供的产品看作企业为用户提供某一方面服务的媒介,我们似乎又可将普通行业看作服务业。也就是说,服务业与普通行业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其区别仅仅在于服务业用于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媒介是无形的、或虽有形但与他人共用的。因此任何一个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都可归属为服务企业,而任何产品(不论是有形或无形的)都可视为企业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媒介。这就是服务营销观念基本原理。
此外,对某些服务业务而言,顾客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也应引起重视。因为,一位顾客对一项服务产品质量的认知,很可能是受到其他顾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应面对的问题,是在顾客与顾客之间相互影响方面的质量控制。
6. 有形展示
有形展示会影响消费者和客户对一家服务企业的评价。有形展示包括的要素有:实体环境(装潢、颜色、陈设、声音)以及服务提供时所需要的装备实物(比如汽车租赁公司所需要的汽车),还有其他的实体性线索,如航空公司所使用的标志或干洗店将洗好衣物上加上的“包装”。
二十九、既有产品
三十、生产高质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
三十一、生产高质产品来扩大销售获利
三十二、
三十三、推销观念
三十四、既有产品
三十五、提高产品质量或努力促销
三十六、过促销来扩大销量获利
服务营销组合
2004年4月22日
在服务营销的7PS组合中,“人”的要素是比较特殊的一项。对于服务企业来说,人的要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服务员工和顾客。本章着重讨论服务企业员工的问题,即服务企业内部营销。服务营销的成功与人员的挑选、培训、激励和管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员在服务营销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
7. 过程
人的行为在服务企业很重要,而过程(即服务的递送过程)也同样重要。表情愉悦、专注和关切的工作人员,可以减轻顾客必须排队等待服务的不耐烦的感觉,或者平息顾客在技术上出问题时的怨言或不满。整个体系的运作政策和程序方法的采用、服务供应中机械化程度、员工裁断权的适用范围、顾客参与服务操作过程的程度、咨询与服务的流动、定约与待侯制度等,都是市场营销管理者哟啊特别注意的事情。
一十四、
一十五、二、服务营销观念与市场营销观念的区别
一十六、
一十七、服务营销观念与市场营销观念有着质的不同,市场营销观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围绕市场需求来做的,虽然它也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但认为售后服务是解决产品的售后维修,认为售后服务部门是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认为做好售后服务是为了推销出更多的产品。
(一)服务人员及内部营销
1、服务人员
(1)服务人员的地位及服务利润链在提供服务产品的过程中,人(服务企业的员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有些服务产品是由机器设备来提供的。如自动售货服务、自动提款服务等,但零售企业和银行的员工在这些服务的提供过程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要依靠员工直接提供的服务,如餐饮服务、医疗服务等来说,员工因素就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高素质、符合有关要求的员工的参与是提供服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另一方面,员工服务的态度和水平也是决定顾客对服务满意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高素质的员工能够弥补由于物质条件的不足可能使消费者产生的缺憾感,而素质较差的员工则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企业拥有的物质设施上的优势,还可能成为顾客拒绝再消费企业服务的主要缘由。考虑到人的因素在服务营销中的重要性,克里斯蒂安·格隆罗斯(Christian Gronroos)提出,服务业的营销实际上由三个部分组成。见图10—1。 其中,外部营销包括企业服务提供的服务准备、服务定价、促销、分销等内容;内部营销则指企业培训员工及为促使员工更好地向顾客提供服务所进行的其他各项工作;互动营销则主要强调员工向顾客提供服务的技能。图10—1中的模型清楚地显示了员工因素在服务营销中的重要地位。 在服务营销组合中,处理好人的因素,就要求企业必须根据服务的特点和服务过程的需要,合理进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组合,合理调配好一线队伍和后勤工作人员。以一线员工为“顾客”,以向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为目的,开展好企业内部营销工作。前已述及,顾客对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线员工的服务素质和能力,而要形成并保持一支素质一流、服务质量优异的一线员工队伍,企业管理部门就必须要做好员工的挑选和培训工作,同时要使企业内部的“二线”、“三线”队伍都围绕着为一线队伍的优质服务提供更好的条件这一中心展开。只有为一线员工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建立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进而才能实现为顾客服务的热忱,通过较高的服务质量赢得顾客对企业的忠诚。服务利润链(Service-Profit Chain)对这一思路做出了很好的说明。见图10—2。 服务性企业要对员工从事内部营销,对顾客则从事外部营销,而员工之间则交互营销,共同为顾客提供服务。因此,服务性企业的营销不仅施之于顾客,而且还要针对于内部员工身上。这不同于有形产品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