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综合练习
( )1.下列实验方法中,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盐析法分离皂化反应的产物B.用渗析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物C.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D.用分液法分离水和硝基苯的混合物
( )2.下列有关物质提纯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除去混在NO2气体中的NO:将气体与过量O2混合
B.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SO2: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和浓硫酸
C.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后过滤
D.除去乙酸中混有的乙醇: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
( )3.下列是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正确的有
A.苯(苯酚):加浓溴水、振荡、分液
B.肥皂液(甘油):加食盐凝聚,过滤
C.KNO3(KCl):加沸水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重结晶
D.福尔马林(甲酸):加纯碱溶液、分液
( )4.不能用纸层析法分离的混合物是
A.红墨水和蓝墨水B.叶绿体中的色素
C.Fe3+与Cu2+D.苯与硝酸
( )5.减压吸滤装置和普通的过滤装置相比,除可加快过滤速率外,还具有的优点是A.可过滤胶状沉淀B.可过滤颗粒更小的沉淀
C.可使沉淀中的杂质减少D.可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 )6.利用重结晶法得到KNO3晶体时,如用较多量的蒸馏水洗涤将会
A.提高收率和纯度B.降低收率和纯度
C.提高收率和降低纯度D.降低收率和提高纯度
( )7.纯净的氯化钠是不潮解的,但家庭所用的食盐却很容易潮解,这主要是因为含有杂质MgCl2。
为取得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买来的食盐放入纯NaCl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过滤,即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食盐的晶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B.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2比NaCl易溶于水C.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的溶解平衡D.在整个过程中NaCl的浓度会变大
( )8.下表是几种物质在指定温度下的溶解度(g)。
现将相同物质的量的NaCl、CO2、NH3在30 ℃时制成溶液,此时溶液中无晶体,当降温至某温度时,开始析出晶体,此晶体是
A.NH4Cl
B.NH4HCO3
C.NaHCO3
D.NaCl
( )9.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直接蒸馏的方法不能得到无水乙醇
B.在蒸馏的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出馏分的沸点
C.在重结晶的实验中,使用短颈漏斗趁热过滤是为了减少被提纯物质的损失
D.作为重结晶实验的溶剂,杂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应该很大
( )10.用重结晶法除去某产品中杂质,要选择合适的溶剂。
溶剂的下列特点中不可取的是A.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常温或加热时都很大
B.在室温时,产品在溶剂中易溶,而杂质不易溶解
C.产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杂质的溶解度变化不大
D.在同一溶剂中,产品比杂质易溶
( )11.要得到较大颗粒的明矾晶体,在结晶时可如下操作
A.配制比室温高10~20℃明矾饱和溶液然后浸入悬挂的明矾小晶核,静置过夜
B.在沸水中配制明矾饱和溶液,然后急速冷却结晶
C.室温下,在明矾饱和溶液中投入明矾小晶核,静置过夜
D.进行快速蒸发明矾饱和溶液至大量晶体析出
( )12.某种KNO3溶液,其中混有少量KBr和Ca(H2PO4)2杂质,除去杂质可供选择的试剂为①AgNO3②K2CO3③KOH ④HNO3。
若规定不得重复使用试剂,且最后溶液中允许含有K+、NO3-、H+和OH-,则加入试剂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 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 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 2+、Fe 3+和Fe 2+的浓度均为0.10 mol/L ,请参照下表给
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CuCl 2溶液中Fe 3+和Fe 2+的实验步骤: 。
14.制备KNO 3晶体的实质是利用结晶和重结晶法对KNO 3和NaCl 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下面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记录。
查阅资料:文献中查得,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S /g)如下表所示。
实验方案:
Ⅰ.溶解:称取29.8 g KCl 和34.0 g NaNO 3放入250 mL 烧杯中,再加入70.0 g 蒸馏水,加热 并搅拌,使固体全部溶解。
Ⅱ.蒸发结晶:继续加热和搅拌,将溶液蒸发浓缩。
在100 ℃时蒸发掉50.0 g 水,维持该温 度,在保温漏斗(如图所示)中趁热过滤析出的晶体。
得晶体m 1 g 。
Ⅲ.冷却结晶: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实验时室温为10 ℃)后,进行
减压过滤。
得KNO 3粗产品m 2 g 。
Ⅳ.重结晶:将粗产品全部溶于水,制成100 ℃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 KNO 3纯品。
假定: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各种过滤操作过程中,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Ⅱ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论上过滤得到晶体的质量m 1=________g 。
(2)若操作Ⅱ中盛接滤液的烧杯中不加入蒸馏水,则理论上在操作Ⅲ中可得粗产品的质量m 2 =________g ,其中混有NaCl________g 。
为防止NaCl 混入,在操作Ⅱ中盛接滤液的烧杯中 至少应加入蒸馏水________g 。
(3)如图装置,经过一系列操作完成步骤③中的抽滤和洗涤。
请选择合适的编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补充完整(假设洗涤操作只需考虑一次): 开抽气泵→a→b→d→ →c→关抽气泵。
a .转移固液混合物; b .关活塞A ; c .开活塞A ; d .确认抽干; e .加洗涤剂洗涤 若实验过程中发现倒吸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下列各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分离提纯方法。
(1)根据图1中Na 2SO 4和Na 2SO 4·10H 2O 的溶解度曲线(g/100 g 水),由Na 2SO 4溶液得到Na 2SO 4固体的操作为将溶液升温结晶、________________、用乙醇洗涤后干燥。
用乙醇洗涤而不用水洗涤的原因是 。
(2)根据图2所示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实验室中提纯过硫酸钾粗产品的实验 具体操作 依次为将过硫酸钾粗产品溶于适量水中,
,干燥。
(3)根据图1中红矾钠(Na 2Cr 2O 7·2H 2O)和Na 2SO 4的溶解度曲线,从Na 2Cr 2O 7和Na 2SO 4的混合 溶液中提取红矾钠的操作为先将混合溶液蒸发浓缩,趁热过滤。
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然后将滤液_____________,从而析出红矾钠。
解析(1)实验目的是生成Na2SO4,防止生成Na2SO4·10H2O,趁热过滤、用乙醇洗涤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2)根据各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和过硫酸钾的性质,应运用重结晶法进行提纯分离。
(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随着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降低,而Na2Cr2O7·2H2O溶解度升高,趁热过滤,有利于Na2SO4结晶析出。
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后只需冷却结晶即可得红矾钠。
答案(1)趁热过滤防止形成Na2SO4·10H2O
(2)在不超过80 ℃的条件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冷水洗涤
(3)有利于Na2SO4结晶析出,又能防止Na2Cr2O7·2H2O结晶析出冷却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