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 (共290张PPT)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 (共290张PPT)
2.思想感情常用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 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 忧民、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 民生等。
【解题技巧】 1.理解内容 这类题是容易题,只要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容易 得分。主要的命题角度有两种:(1)词句填空:根据 诗(词)句内容,填写恰当的字或句。特别要看清题 干指向的诗(词)句范围,如第几句或律诗中的第几 联;看清题干中限制的字数或句数,如一个字,一 句诗等;看清题干限定的范围,比如“景色”“心 情”等。
3.分析主旨情感 这类题出现的概率极高,常为第二题。要准确答题, 需注意以下三点: (1)对诗(词)主旨情感的理解主要建立在对诗(词)字 句的理解上。 (2)可借助创作背景、作者创作风格以及诗(词)的类 型等分析主旨情感。 (3)不可“望文生义”,只认“诗(词)类型”“诗人 创作风格”等死理,而不认真读诗(词)。
考点 2 感受汉语语言特点,体会古诗词语 言的的表现力
考试范围:古诗词阅读考查采用浅显的课外 阅读材料
例3 (2018·宁波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 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 一物象中,此类诗歌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 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形似,更求神似。如于
谦在《石灰吟》中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 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之情。由于作者 的经历不同、情趣爱好不同、对事物认识的深浅不 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同。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 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 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 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等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 个意思的一句是“ 吴音渐已变儿童 ”。(理 解内容)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析主 旨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对 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对遍赏浙东 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离开家 乡已经很久了”,从诗句“吴音渐已变儿童”中的 “渐已”可以看出时间之久。第2题考查诗歌的情 感。要结合诗句意思回答,“师已忘言真有道”表 达对文长老的羡慕之情,“我除搜句百无功”表达 对自己除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第四联写了诗 人对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2)特点概括:根据诗(词)句内容,概括人物、景物 等的特点。概括时用语要精确,忌重复。 2.想象描述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对所 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词)、 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 抓住形象特征,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 能偏离诗(词)的意境、主题和诗(词)人的情感,忌 仅仅翻译原句。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唐]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 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矶:水边凸出的岩石。
首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深山野谷,云雾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在 山溪之上的小桥,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恍若仙 境一般。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 描述画面的想象。答题时要求根据所指定的诗句 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从各地的中考卷看,古诗词单篇阅读主要考查 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情感、语言、意象意境、表 达技巧等的理解和感受。考查题型有填空题、选 择题和简答题。分值一般占4-5分,题量一般为 两道题,近年来,只出一道题的情况常有出现。
这个考点一般考查理解内容,想象描述场景, 体会主旨情感等。
【常见问法】 1.理解内容 (1)从诗(词)中找出某个词或某个句子。 (2)诗(词)句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想象描述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优美的意境。 (2)诗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 言进行描绘。
3.分析主旨情感 (1)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词)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知识放送】 1.常见的诗歌类型 (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 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 立业。多用典故,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
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如杜牧在《赤壁》一 诗中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 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 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 思念,或表达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如李白 的《送友人》。
(6)山水田园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 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 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或反映离乱,或 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 河山。如杜甫的《春望》。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古诗文阅读
考点 1 理解浅显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 中蕴含的情感
考试范围:古诗词阅读考查采用浅显的课 外阅读材料
例1 (2019·金华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 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 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报国无 门的忧愤;或抒写山河沦丧的痛苦,塞外生活的艰 辛;或抒发征夫思家的思念;或抒写对开疆拓土、 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等。盛唐是边塞诗
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 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由 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 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如李商隐的《夜雨寄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