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年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复习方略详细答案8.2

(最新)年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复习方略详细答案8.2


【规范解答】(1)l2为2x-y-
1=0,
2
∴l1与l2的距离为
d
|a ( 1)| 2
22 12
7 5. 10
∵a>0,∴a=3.
(2)设存在第一象限的点P(x0,y0)满足条件②,则P点在与l1、l2平
行的直线l′:2x-y+c=0上且
|
c
3
|
1
|c
g,即
1 2
|

525
c 13 2
c 11, 6
【提醒】应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距离时,要注意两平行直 线方程中x、y的系数必须相等.
【例2】已知三条直线l1:2x-y+a=0(a>0),l2:-4x+2y+1=0和
l3:x+y-1=0,且l1与l2的距离是
7 10
5.
(1)求a的值;
(2)能否找到一点P,使P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①P是第一象限的点;
8 2 4 3
5
5
即2x+11y+16=0.
方法二:设直线b上的动点P(x,y)关于l:3x+4y-1=0的对
称点为Q(x0,y0).则
y0
x
0
y x
4 3
3
x
x0 2
4
y y0 2
1
, 0
解上式得:x0
y0
7x 24y 6 25
24x 7y 8 25
,
由于Q(x0,y0)在直线a:2x+y-4=0上,则
1.两条直线的交点
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的公共点的坐标与方
程组
AA12xx
B1y C1 0 B2y C2 0
的解一一对应.
相交⇔方程组有_唯__一__解__,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平行⇔方程组_无__解__;重合⇔方程组有_无__数__组__解__.
②P点到l1的距离是P点到l2的距离的
1 2
;
③P点到l1的距离与P点到l3的距离之比是 2∶ 5 .若能,求P点坐
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题指南】(1)由l1与l2的距离及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 可得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a的值; (2)由点P(x0,y0)满足②③条件可得出关于x0、y0的方程组,解 方程组,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注意验证是否适合条件①.
【解题指南】①根据新定义,讨论x的取值,得到y与x的分段 函数关系式,画出分段函数的图象,即可求出该图形的面积; ②认真观察直线方程,可举一个反例,得到[OP]的最小值为1 是假命题. 【规范解答】①由[OP]=1,根据新定义 得:|x|+|y|=1,上式可化为:y=-x+1 (0≤x≤1),y=-x-1(-1≤x≤0),y=x+ 1(-1≤x≤0),y=x-1(0≤x≤1),画出 图象如图所示:
和13x0-02y0+4=0,
2
解得
x
0
y0
3,
(1舍去),
2

2x
0
y0
x0 2y0
11 6
0,得
x
0
40
y0
1 9, 37 18
∴存在P( 1 ,)3同7 时满足条件①②③.
9 18
【反思·感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根据题设条件,由点到 直线的距离公式、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出方程(组),这是 很关键的问题;另外,还要注意每种距离公式所要求的条件, 以防漏解、错解.
m≠±4,n∈R.
【反思·感悟】1.本例(1)中是求直线方程,其关键是寻找确定 直线的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交点,利用两点式得出方程,此法要 注意两点的纵(或横)坐标相同时,两点式方程不适用,也可以利用 直线系方程求解,其关键是利用已知点求λ的值; 2.考查两直线相交的条件,即斜率不等或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 在.
【方法点睛】
距离公式的应用
1.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
设点A(xA,yA),B(xB,yB),
AB xA xB 2 yA yB 2 .
特例:AB⊥x轴时,|AB|=|yA-yB| AB⊥y轴时,|AB|=|xA-xB|.
2.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求法 可直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求,但要注意此时直线方程 必须为一般式. 3.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的求法 (1)利用“化归”法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一条直线上 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2)利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新点拨和备考建议:
本题有以下两处创新点 创 (1)考查内容的创新,对解析几何问题与函数知识巧 新 妙结合进行考查. 点 (2)考查对新定义、新概念的理解与运用的同时考查 拨 思维的创新,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方向
与习惯思维有所不同.
备 解决新概念、新定义的创新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考 (1)充分理解概念、定理的内涵与外延; 建 (2)对于新概念、新结论要具体化,举几个具体的例
无166解0,0 ∴直线l1与l2平行.
答案:平行
2.距离
点P1(x1,y1), P2(x2,y2)之间的距

P1P2 (x2 -x1)2 (y2 -y1)2
点P0(x0,y0)到直线 l:Ax +By &# B2
Ax+By+C1=0与Ax d
+By+C2 =0间的距

C1 -C2 A2 B2
【即时应用】 (1)原点到直线x+2y-5=0的距离是________; (2)已知A(a,-5),B(0,10),|AB|=17,则a=________; (3)两平行线y=2x与2x-y=-5间的距离为_________.
【解析】(1)因为 d | 0 2 0 5 | 5.
对称问题
【方法点睛】
1.对称中心的求法
若两点A(x1,y1)、B(x2,y2)关于点P(a,b)对称,则由中点坐标
公式求得a、b的值,即 a x1 x2 ,b y1 y2 ;
2
2
2.轴对称的两个公式
若两点M(x1,y1)、N(x2,y2)关于直线l:Ax+By+C=0(A≠0)对称, 则线段MN的中点在对称轴l上,而且连接MN的直线垂直于对称
【例3】求直线a:2x+y-4=0关于直线l:3x+4y-1=0对称的直线 b的方程. 【解题指南】本题实质上是求直线的方程,可设法找到两个点 的坐标,再由两点式即可求出方程;本题还可利用求曲线方程 的方法求解,设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由该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 点在已知曲线上,即可求得.
【规范解答】方法一:由
轴l.故有
A(
x1
2
x
2
)
B(
y1
2
y2
)
C
0
y1
y2
B

. ②
x1 x2 A
3.对称问题的类型 (1)点关于点对称;(2)点关于直线对称; (3)直线关于点对称;(4)直线关于直线对称. 以上各种对称问题最终化归为点关于点对称、点关于直线对称. 4.对称问题的具体应用 (1)在直线上求一点,使它到两定点距离之和最小问题 ①当两定点分别在直线的异侧时,两点连线与直线的交点即为 所求;
【例1】(1)求经过直线x+y+1=0与直线x-y+3=0的交点,且也经 过点A(8,-4)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 (2)已知两直线l1:mx+8y+n=0与l2:2x+my-1=0,若l1与l2相交, 求实数m、n满足的条件. 【解题指南】(1)可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用两点式解决;也 可用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解决;(2)两直线相交可考虑直线斜 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m、n满足的条件.
y
根据图形得到:四边形ABCD为
1B
边长是 2的正方形,所以面积 C
等于2,故①正确;
-1 o
A
1
x
②当点P为( 2,0)时,[OP]
5
=|x|+|y|= 2+0<1,
5
-1 D
所以[OP]的最小值不为1,故②错误;
所以正确的结论有:①.
答案:①
【阅卷人点拨】通过对本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创
②当两定点在直线的同一侧时,可借助于点关于直线对称,将 问题转化为①情形来解决. (2)在直线上求一点,使它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大问 题 ①当两定点在直线的同一侧时,利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 三边,可知两定点的连线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 ②当两定点分别在直线的异侧时,可借助于点关于直线对称, 将问题转化为①情形解决.
2x 3x
y 解4 得0直线a与l的交点
4y 1 0
E(3,-2),E点也在直线b上.
在直线a:2x+y-4=0上取一点A(2,0),设A点关于直线l的对
称点B的坐标为(x0,y0),

y0
x
0
0 2
4 3
,解得B( ).
3
2 x0 2
4
0
y0 2
1
0
4, 8 55
由两点式得直线b的方程为 y (2) x 3,
2 7x 24y 6 24x 7y 8 4 0,
25
25
化简得2x+11y+16=0是所求的直线b的方程.
【反思·感悟】1.此题是求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问题, 通过求解本题,我们可体会到求直(曲)线的对称直(曲)线方程 时可以转化为求点的对称点坐标来求解. 2.利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要注意两点横坐标相等或纵坐标相等 的情形,此时可直接写出直线方程.
12 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