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之蕨类植物
[临床应用]①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 伸筋草50g,丝瓜络15g,爬山虎15g, 大活血9g。水及酒各半煎服。②治带 状疱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 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
垂穗石松
玉柏
高山扁枝石松
3.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多年生小型草本。茎背腹扁平。叶小型,鳞片状,同 型或异型、交互排列成四行,腹面基部有一叶舌。孢 子叶穗呈四棱形,生于枝的顶端。孢子囊异型,单生 于叶腋基部,大孢子囊内生1-4个大孢子,小孢子囊内 生有多数小孢子。孢子异型。染色体:X=7-10。
4. 孢子囊壁由单层或多层细胞构成,在细胞壁上有 不均匀增厚的环带。 5. 环带着生的位置有多种形式,如海金沙的顶生环 带,芒萁属的横行中部环带,金毛狗脊属的斜形 孢子同型:大多数蕨类产生的孢子大小相同。 • 孢子异型:如卷柏和少数水生真蕨类的孢子有大小之 分,产生大孢子的囊状结构称大孢子囊, 大孢子萌发后形成雌配子体,产生小孢子 的囊状结构称小孢子囊,小孢子萌发后形 成雄配子体。 • 无论是同型孢子还是异型孢子,在形态上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肾状的两面型,另一类是三角锥状的四面型。 • 外壁光滑或常具不同的突起或纹饰,或分化出弹丝。
木贼的孢子体及营养体
问荆
节节草
5.瓶尔小草科 Ophioglossaceae
小草本,叶二型,营养叶单一,叶脉网状, 中脉不明显;孢子叶有柄,自总柄或营养叶 基部生出。孢子囊大,无柄,沿囊托两侧排 列,成狭穗状,横裂。孢子球状四面形。染 色体:X=15(45)。
• 瓶尔小草 Ophioglossum vulgatum L. 根茎粗短,根肉 质,有真菌共生,无根毛。通常每年生出一叶。叶卵 形,全缘,网状脉序。叶柄的腹面生出1个孢子囊穗, 穗上生有2行孢子囊。孢子囊大,具厚壁,孢子多数。 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
• 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 营养叶绿色,具开 放性二叉分枝叶脉,孢子叶小,黄褐色,狭线形, 边缘生有大量孢子囊,孢子绿色。根茎粗短,被众 多的叶柄残基所包围,不定根棕褐色。根茎作“贯 众”入药,能清热解毒、祛瘀杀虫、止血。
紫萁 Osmunda japonica Thunb
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
[主要特征] 攀援草质藤本。根茎横走,生有黑褐 色节毛。叶二型,能育叶羽片卵状三角形,不育 叶羽片三角形,二至三回羽状,小羽片2-3对。孢 子囊穗生于孢子叶羽片的边缘,排列成流苏状, 暗褐色;孢子表面有疣状突起。 [化学成分] 孢子含棕榈酸、油酸、亚油酸、顺,反脱落酸。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 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鳞木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 是高等植物中具有维管组织,但比较低等 的一个类群。 • 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无性生殖产生孢子, 有性生殖器官具有精子器和颈卵器,孢子 体远比配子体发达,并有根茎叶的分化和 较原始的输导系统。产生孢子而不产生种 子,因此不同于种子植物。 • 在生活史中,有两个独立的植物体,即孢 子体和配子体,是较高等的孢子植物,又 是较原始的维管植物。
7. 海金沙科 Lygodiaceae
多年生攀援植物。根状茎横走,有毛,无鳞片。原生中柱。叶 轴细长,缠绕着生,羽片一至二回二叉状或一至二回羽状复叶, 不育叶羽片通常生于叶轴下部,能育叶羽片生于上部,孢子囊 生于能育叶边缘的小脉顶端,排成两行,成穗状;孢子囊梨形, 横生于短柄上,环带顶生。孢子四面形。
[性味功效] 味甘、淡、性寒。有清热解毒、利胆 消肿的功能。用于尿路感染、肝炎黄疸、肾炎水 肿、小便不利、血尿、感冒发烧、气管炎、肺炎、 痈肿疮毒、蛇咬伤、烫火伤及外伤出血。用量510g。
[临床应用] ①治肝炎:海金沙15g,阴行草50g, 车前草20g。水煎服,每日1剂。②治热淋尿热, 尿道痛、尿道结石:本品常与滑石、石苇、赤芍、 茯苓等同用。如海金沙散。③治脾湿胀满:海金 沙50g,白术6g,甘草2g,黑丑5g。水煎服。
[性味功效]味辛、涩、性平。有破血(生用)、 止血(炒用)、祛痰通经的功能。用于吐血、 便血、尿血、月经过多、胃肠出血及闭经、哮 喘、小儿高热、跌打损伤、烧烫伤及外伤出血。 用量2-10g。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用于婴儿断脐止血。取卷柏叶洗净, 烘干研末,高压消毒后,贮瓶固封。在血管钳 的帮助下断脐,断脐撒上药粉0.1-1.0g,1-3min 后松开血管钳。即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临床观 察273例,成功270例。认为本品不仅有良好的 止血作用,而且有消炎收敛作用。在成功的例 子中,脐部均较用线结扎者干燥,无臭味,尚 未发现感染或其他副作用。
蛇足石杉(千层塔)H. serrata (Thunb.) Trev. [Lycopodium serratum Thunb.]
• 为石杉科 • 肾形的孢子囊着生于孢子 叶腋 • 成熟的孢子囊沿一侧开裂 • 孢子叶扁平,叶缘呈波纹 状,具不规则重锯齿 • 含石松碱甲,制成双益平 及及哈伯因,治疗老年性 痴呆症。
8. 蚌壳蕨科 Dicksoniaceae 大型蕨类。主干或叶柄粗大,直立或平卧,根状 茎密被金黄色柔毛,无鳞片。叶柄粗而长,叶片 大,3-4回羽状复叶,革质。孢子囊群生于叶背 边缘,囊群盖两瓣开裂形如蚌壳,革质;孢子囊 梨形,有柄,环带稍斜生。孢子四面形。染色体: X=13,17。
石杉
2.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陆生或附生。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匍匐,具根茎 及不定根,小枝密生。叶小,螺旋状互生,鳞片状 或呈针状。孢子叶穗集生于茎的顶端。孢子同型。 染色体:X=11,13,17,23。 本科植物常含多种生物碱(石松碱)和三萜类化合 物。
石松(伸筋草)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L. clavatum L.]
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
• • • •
黄酮类 生物碱类 酚类 萜类及甾体类
蕨类植物的分类
• 小叶型蕨类: 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 • 大叶型蕨类: 真蕨纲 • 我国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教授把上述五个纲提 升为五个亚门
1. 石杉科 Huperziaceae
常绿草本,附生或伴生于苔藓植物之中。主茎短,直立或 上升,有规律地等位二歧分叉成等长分枝。叶螺旋排列, 能育叶与不育叶同形或多少异形,内含叶绿素,呈龙骨状。 孢子囊横肾形,腋生。原叶体地下生,圆柱状椭圆形或线 形,有菌根,与真菌营养共生。 本科为从原石松科中分出。多数植物体内含有多种生物碱 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石杉碱甲等能治早老性痴呆症。
4. 木贼科 Equisetaceae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及地上茎。根茎棕色,生 有不定根。地上茎具明显的节及节间,有纵棱, 表面粗糙,多含硅质。叶小型,鳞片状,轮生于 节部,基部连合成鞘状,边缘齿状。孢子囊生于 盾状的孢子叶下的孢囊柄端上。并聚集于枝端成 孢子叶穗。染色体:X=9。 本科植物含有生物碱、黄酮类、皂苷、酚酸类等 化合物。
蕨类的茎内维管束
• 孢子体茎内维管系统形成的中柱类型较为复杂, 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和散状中柱 • 不同的中柱类型和演化有关,由实心的原生中 柱向散状中柱的趋向发展,原生中柱仅有木质 部和韧皮部,无髓部,无叶隙。 • 原生中柱包括单中柱、星状中柱、编织中柱 • 管状中柱包括外韧管状中柱、双韧管状中柱 • 网状中柱、真中柱和散状中柱是最进化的类型
孢子囊
1.
2.
在小型叶蕨类中单生于孢子叶的近轴面或叶基部,孢子叶通常 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 如木贼; 较进化的真蕨类,其孢子囊长生于孢子叶的背面、边缘或集生 在一特化的孢子叶上,常常有多数孢子囊聚集成群,称为孢子 囊群。
3. 孢子囊群有原形、肾形、长圆性、线形等形 状,原始的类型其只能器裸露。进化的类型常 有膜质的囊群盖覆盖。
尖头瓶尔小草
6.紫萁科 Osmundaceae 根状茎直立,不具鳞片,幼时叶片被有棕色腺状 毛,老时脱落。叶簇生,羽状复叶,叶脉分离, 二叉分支。孢子囊生于极度收缩变形的孢子叶羽 片边缘,孢子囊顶端有几个增厚的细胞,常被看 作为未发育的环带,纵裂,无囊群盖。孢子圆球 四面形。染色体:X=11。
木贼 Hippochaete hiemale (L.) BÖerner
[主要特征] 茎直立,单一不分枝,中空,有纵 棱脊20-30条,在棱脊上有疣状突起2行,粗糙, 叶鞘基部和鞘齿成黑色两圈;孢子叶球椭圆形 具钝尖头,生于茎的顶端;孢子同型。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牲畜食用本种植物后可引起中毒。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
1.
2. 3.
孢子体发达,具根茎叶的分化,为多年生草本,少数一年生, 陆生或附生 根:通常为不定根,着生在根状茎上 茎:通常为根状茎。少数具地上茎,直立成乔木状,具有复 杂的保护作用的毛茸鳞片,随着系统进化,毛茸和鳞片的类 型和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4. 叶:多根茎上长出,幼时大多呈拳曲状
植物体内大多含有双黄酮类化合物。
卷柏(九死还魂草)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
[主要特征]分枝多数丛生,枝扁平,干旱时向 内缩卷成球状,遇雨舒展。叶鳞片状,通常排 成四行,左右两行较大,称侧叶(背叶),中 央二行较小,称中叶(腹叶)。孢子叶穗生于 枝顶,四棱形。孢子囊圆肾形。孢子异型。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100%煎剂用平板打洞 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根据起源及形态特征
小型叶:无叶隙和叶柄,仅具1条不分枝 的叶脉。如石松科、卷柏科、木贼科等 植物的叶。
大型叶:具叶柄,有或无叶隙,有分枝 的叶脉,是进化类型的叶,如真蕨类植 物的叶。有单叶和复叶两类。
孢子叶(能育叶) 根据功能 营养叶(不育叶)
同型叶:贯众、鳞毛蕨、石 韦等。
异型叶:荚果蕨、槲蕨、紫 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