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强度的%(1)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
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2)曲梁:应在粱的跨中临时支撑,待上部二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及以上时,方可拆除支撑。
安装的构件,必须在轴线位置及高程进行校正后焊接或浇筑接头混凝土。
(3)园路施工:卵石嵌花路面,应先铺筑Ml0水泥砂浆,厚度30mm,再铺水泥索浆20mm,卵石厚度的60%插入素浆,待砂浆强度升至设计强度70%时,应以30%草酸溶液冲刷石子表面。
(4)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应分阶段、对称、交错地放张。
放张前,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
(5)后张法预应力施工: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6)孔道内的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设计未要求时,应不低于砂浆设计强度的75%。
(7)预制混凝土柱安装:①基础杯口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100%,方可进行预制柱安装。
杯口在安装前应校核长、宽、高,确认合格。
杯口与预制件接触面均应凿毛处理,埋件应除锈并应校核位置,合格后方可安装。
①预制柱安装就位后应采用硬木楔或钢楔固定,并加斜撑保持柱体稳定,在确保稳定后方可摘去吊钩。
③安装后应及时浇筑杯口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硬楔,浇筑二次混凝土,待杯口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拆除斜撑。
(8)预制构件:①装配式桥梁构件在脱底模、移运、堆放和吊装就位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的吊装强度,一般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吊装时,其孔道水泥浆的强度不应低于构件设计要求。
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不低于30MPa。
吊装前应验收合格。
(9)装配式拱桥构件在吊装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值的75%。
(10)拱圈(拱肋)封拱合龙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各段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当封拱合龙前用千斤顶施加压力的方法调整拱圈应力时,拱圈(包括已浇间隔槽)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11)分节制作沉井:①每节制作高度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且第一节制作高度必须高于刃脚部分;井内设有底梁或支撑梁时应与刃脚部分整体浇捣。
②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75%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
(12)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底部锚固环钩的外缘与预留孔壁和孔底的距离不得小于15mm,拧紧螺母后,螺栓外露长度应为2~5倍螺距;灌筑地脚螺栓用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应比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拧紧地脚螺栓时,灌筑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
(13)桩的吊运、堆放:①钢桩吊装应由具有吊装施工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主持。
吊装作业必须由信号工指挥。
②预制混凝土桩起吊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
(14)浆砌石、混凝土砌块拱桥应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卸落拱架,设计未规定时,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标准值的80%以上。
(15)埋设在结构内的锚具,压浆后应及时浇筑封锚混凝土。
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30MPa。
(16)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5~lm,确保桩头浮浆层凿除后桩基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17)在城镇交通繁华路段施工盖梁时,宜采用整体组装模板、快装组合支架;以减少占路时间。
①盖梁为悬臂梁时,混凝土浇筑应从悬臂端开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拆除底模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孔道压浆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底模板。
②盖梁就位时,应检查轴线和各部尺寸,确认合格后方可固定,并浇筑接头混凝土。
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卸除临时固定设施。
(18)箱涵顶进前检查工作: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防水层级保护层按设计完成。
(19)满水试验前必备条件:池体的混凝土或砖、石砌体的砂浆已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池内清理洁净,池内外缺陷修补完毕。
(20)沉井封底:①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且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封填泄水井、停止降水。
②水下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沉井能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将井内水抽除,并凿除表面松散混凝土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
(21)严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应在试验范围内的管道全部安装完成后进行,且各种支架已安装调整完毕,固定支架的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回填土及填充物已满足设计要求,管道自由端的临时加固装置已安装完成,并安全可靠。
(22)拆模时间应根据结构断面形式及混凝土达到的强度确定;矩形断面,侧墙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顶板应达到100%。
各种工艺流程(1)钢一混凝土结合梁施工工艺流程钢梁预制并焊接传剪器一架设钢梁一安装横梁(横隔梁)及小纵梁(有时不设小纵梁)—安装预制混凝土板并浇筑接缝混凝土或支搭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的模板并铺设钢筋一现浇混凝土一养护一张拉预应力束一拆除临时支架或设施。
(2)钢梁制作工艺流程钢材矫正,放样画线,加工切割,再矫正、制孔,边缘加工、组装、焊接,构件变形矫正,摩擦面加工,试拼装、工厂涂装、发送出厂等(3)箱涵顶进工艺流程现场调查一工程降水一工作坑开挖一后背制作一滑板制作—铺设润滑隔离层一箱涵制作一顶进设备安装一既有线加固一箱涵试顶进一吃土顶进一监控量测一箱体就位一拆除加固设施一拆除后背及顶进设备一工作坑恢复。
(4)管棚施工技术工艺流程测放孔位一钻机就位一水平钻孔一压入钢管一注浆(向钢管内或管周围土体)一封口一开挖。
(5)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一防水层施工一底板浇筑一池壁及柱浇筑-顶板浇筑一功能性试验(6)单元组合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工艺流程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一中心支柱浇筑÷池底防渗层施工一浇筑池底混凝土垫层一池内防水层施工一池壁分块浇筑一底板分块浇筑一底板嵌缝一池壁防水层施工斗功能性试验假山分层施工工艺流程:放线挖槽一基础施工一拉底一起脚-中层施工斗扫缝一收顶一做脚一检查完形。
养护(1)混凝士浇筑完成后①混凝士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可采取喷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②在雨天或养护用水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温膜、土工毡、麻袋、草袋、草帘等覆盖物洒水湿养护方式,不宜使用围水养护;③昼夜温差大于10℃以上的地区或日均温度低于5℃施工的混凝土板应采用保温养护措施。
④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一般宜为14~21d。
⑤应特别注重前7d的保湿(温)养护。
(2)石灰稳定土基层①压实成活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
②稳定土养护期应封闭交通。
(3)水泥稳定土基层①宜采用摊铺机械摊铺,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
②自拌台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
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③宜在水泥初凝时间到达前碾压成活。
④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
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路面层。
(4)石灰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也可称二灰混合料)①混合料在摊铺前其含水量宜为最佳含水量士2%。
摊铺中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时,应及时翻拌。
②摊铺、碾压要求同石灰稳定土。
③应在潮湿状态下养护,养护期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少于7d。
采用洒水养护时,应及时洒水,保持棍合科湿润。
④采用喷洒沥青乳液养护时,应及对在乳被面撒嵌丁料。
⑤养护期间宜封闭交通。
需通行的机动车辆应限速,严禁履带车辆通行。
⑥混合料的养护采用湿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也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14d。
(5)级配砂砾(碎石)、级配砾石(碎砾石)基层①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14d。
②未铺装面层前不得开放交通。
(6)微表处(Micro-Surfacing Technique)工艺①不需碾压成型,摊铺找平后必须立即进行初期养护,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
②25~30℃时养护30min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开放交通。
(7)城市桥梁钢筋混凝土养护①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
②对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有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养护。
③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洒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7d。
④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以及高强度混凝土,不少于14d。
⑤使用真空吸水的混凝土,可在保证强度条件下适当缩短养护时间。
采用涂刷薄膜养护剂养护时,养护剂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制定操作工艺。
采用塑料膜覆盖养护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严密,保证膜内有足够的凝结水。
⑥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
(8)大型矩形水池为避免裂缝渗漏,设计通常采用单元组合结构将水池分块(单元)浇筑。
各块(单元)间留设后浇缝带,池体钢筋按设计要求一次绑扎好,缝带处不切断,待块(单元)养护28d后,再采用比块(单元)强度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或掺加(9)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构筑物)是给水排水厂站工程施工控制的重点。
对于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内在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设计上有抗冻、抗渗、抗裂要求。
对此,混凝土施工必须从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供应、浇筑、养护各环节加以控制,以确保实现设计的使用功能。
①混凝土施工、验收和试验严格按《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等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执行。
②混凝土浇筑后应加遮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并不应少于14d。
洒水养护至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
③砌筑沟道施工要点:抹面砂浆终凝后,应及时保持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
(10)园路施工①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即时开始养护,养护期应为7d以上,冬期施工后的养护期还应更长些。
冬季混凝土养护要注意防寒保温措施,应有测温记录,可用湿的织物、稻草、锯木粉、湿砂及塑料薄膜等覆盖在路面上进行养护。
②碎料路面施工:先在已做好的道路基层上,铺垫一层结合材料,厚度一般可在40~70mm之间。
垫层结合材料主要用:1:3水泥砂、1:3石灰砂、3:7细灰土等,用干法砌筑或湿法砌筑都可以,但干法施工更为方便一些。
在铺平的松软垫层上,按照预定的图样开始镶嵌拼花。
铺完后,仍要用水泥干砂、石灰干砂扫入砖石缝隙中填实。
最后,清扫干净,再用细孔喷壶对地面喷洒清水,稍使地面湿润即可。
养护7-10d。
(11)地铁车站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养护与拆模: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养护,垫层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7d,结构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1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