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椎椎体结核护理查房

胸椎椎体结核护理查房

胸椎椎体结核及椎旁脓肿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内容XXX :大家好,今天我们进行的护理查房的内容是——胸椎椎体结核及椎旁脓肿的围手术期护理,现在有请责任护士汇报病情。

XXX :19-05 XXX ,女, 32 岁,因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背部疼痛,活动后加剧,休息后缓解,无向下肢放射,伴低热、盗汗、无咳嗽、咳痰、咯血,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双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于当地诊所输液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背部疼痛时有好转,入院前四天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胸椎 MRI 示: T9、T10 椎体异常信号灶,考虑胸椎椎体结核及椎旁脓肿,未予治疗。

在 2011年 2月 28日就诊于我院,诊断“胸椎椎体结核及椎旁脓肿”收住我科。

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无禁忌征于 2011年 3月7日行“椎体后路内固定 +胸腔镜下病灶清除术”,术中于背侧负压引流并于左右胸腔置闭式引流管各一根,予 3月 11日拔除右侧引流管, 3月 12拔除背侧伤口引流管, 3月13日拔除左侧伤口引流管,术后无特殊不适,给予抗结核及抗感染常规治疗,口服抗结核药利福平一次三片 TID,异烟肼餐前一次三片TID。

病情控制良好。

现给予二级护理普通饮食。

专科检查示步态尚正常,脊柱腰段生理弯曲无明显侧弯, T9、T10 棘突及棘旁压痛、叩击痛明显,椎体活动无明显受限,拾物试验阴性,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阴性,双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胫前肌、胫后肌肌力、双侧背伸肌力 V 级。

会阴部及双下肢感觉无减退,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存在,踝阵挛阴性,双巴彬氏征阴性,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余肢体未见异常。

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可适当应用止痛剂2、有生命征改变可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尿量的变化,计24 小时尿量3、有出血的可能:与手术创伤有关。

密切观察生命征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消耗过多及病情特征有关5、肢体活动障碍:与手术有关指导和协助病人正确活动主持人:腰椎结核的定义是什么?XX :腰椎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来自肺、淋巴结等原发病灶。

结核菌进入血循环,再入侵到骨及关节,发生结核性病变。

主持人:结合该病例,结核最常见的全身症状及确诊检查有哪些?XX :发热最为常见,多为长期午后低热。

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制定化学治疗方案和考核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

主持人:显然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要利用痰培养,那么要怎么做?(特征性检查)XX :取晨起漱口后指导患者深呼吸,然后咳出深部的第一口痰。

主持人:为了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我们要做结核菌素试验(PPD),那么该如何判断 PPD 试验的结果?XXX :我们常在左前臂屈侧中部皮内注射 0.1ml(5IU),48-72h后测量皮肤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局部有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则表示有活动性结核。

主持人:常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XXX :异烟肼和利福平为全杀菌剂,链霉素和吡嗪酰胺为半杀菌剂,乙胺丁醇和对氨基水杨酸钠为抑菌剂。

遵循五个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主持人:从骨科专科的角度,该患者术后应观察的内容是什么?XXX: 术后应观察其双下肢的皮肤、温度和感觉及运动恢复情况。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有无脑脊液漏处,是否右活动性出血等。

主持人:该病人需绝对卧床 1~3 周,易出现哪些常见并发症?XXX :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

主持人:结合该患者的用药,为什么要定期监测她的肝功能及变态反应?(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XX :由于服用利福平会引起肝毒性和变态反应,异烟肼偶有肝毒性,所以应定时监测。

主持人:我们在发药时,要告知病人什么?XX :异烟肼应避免与抗酸药同时服用,服用利福平体液及分泌物会呈橘黄色,所以尿液中也会出现橘黄色,我们应该告知患者以减轻其焦虑。

主持人:结合该患者,对于她的饮食我们要给于怎样的指导?XX :结核是消耗性的疾病,我们应指导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①动物性食物如瘦肉类,像猪、牛、羊的肉、肝、腰子及鸡、鸭、鱼、虾、蟹等,像鸡蛋、鸭蛋等;乳类,像牛奶、羊奶等。

②植物性食物如豆类,像黄豆、青豆、黑豆、豆腐、豆浆等;谷类,像米、面、玉米等;干果类,像花生、核桃、榛子、瓜子等。

但结核病人应少吃菠菜菠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是人体健康的益友,但结核病人却不宜多吃菠菜。

原因是菠菜富含草酸。

草酸进入人体后,极易与钙结合生成不溶性草酸钙,不能被吸收,造成人体缺钙,从而延缓病体痊愈。

因此,结核病人应少吃或不吃菠菜结核病人应忌吃鱼结核病人在服异烟肼时忌吃无鳞鱼类和不新鲜的海鱼、淡水鱼。

无鳞鱼类有金枪鱼、鲐鲅鱼、马条鱼、竹荚鱼、鱿鱼、沙丁鱼等。

异烟肼是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而上述鱼类组织胺含量很高,因缺少大量有效的单胺氧化酶将其氧化,造成组织胺大量蓄积,而引起头痛、头晕、恶心、荨麻疹样皮疹、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国内外均有引起死亡的报道。

结核病人应禁牛奶及乳糖口服利福平时忌食牛奶,以防降低药物的吸收;服用异烟肼时忌食用乳糖及含糖的食品,因为乳糖能完全阻碍人体对异烟肼的吸收,使之不能发挥药效。

主持人:该患者术后于左右胸腔各放置了闭式引流管,那么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XX:1)保持管道的密闭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②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 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⑤ 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 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保持引流管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4)观察和记录①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

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

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剂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5)拔管:一般置引流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50ml,脓液<10ml, 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护士协助医生拔管,在拔管时应先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是林纱布&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

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主持人:该患者的血气值中,PaO2偏低,针对这种情况,应指导她如何进行肺部功能的锻炼?XX :可指导她进行如下的功能锻炼:一、卧式呼吸操(1)仰卧,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 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2)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腿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 次;(3)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4)口哨式呼气;先用鼻吸气一大口,用唇呈吹口哨状用力呼气,做5-10次;(5)腹部呼吸,两腿屈膝,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壁隆起,呼气时腹壁收缩,做5-10次。

运用以上卧位锻炼一段时间后,也可选取坐位或立式进行。

注意:每次从(1)到 (5)按顺序做完,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分钟完成;身体要自然放松,不要屏气、换气过度,以免造成头昏、眼花、胸闷等症状。

注意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呼气比吸气时间长约1倍:当有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心衰时暂不宜锻炼。

二、缩唇呼吸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收腹、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

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 1 : 2或1 : 3。

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

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

三、腹式呼吸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

选用何种体位进行练习,应请医生根据所患疾病选择立位、坐位或平卧位。

初学者以半卧位最适合。

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

病人可每天进行练习,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

四、体育锻炼每日可步行1000-3000米(根据体质情况决定行走距离),以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速度行走。

行走时能变换速度更好,如:先采用中速或快速走30秒至1分钟,后缓步走2分钟,交替进行。

行走时要尽量胸部挺直,配合呼吸锻炼,一般可采用走四步一吸气,走六步一呼气。

每天可行走1-2次,早晚进行最好。

注意:体质弱者应从小运动量开始,开始时速度不要太快,每次 10-30分钟,每天1次,以后可逐渐增加行走量、时间。

建议患者应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