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调查报告(第一页)第一页
案例一:
【投保概要】
被保险人:王某某,男性,43周岁
职业:经理,年收入500万元
投保人:被保险人本人
受益人:被保险人妻子
投保日期:2008年4月9日
投保计划:国寿千禧理财两全保险保单保额600万元,交费期间10年,年交保费92.40万元
其他告知:2001年投保康宁终身保险,保单保额6万,保费5280元
【生存调查】
生调人员于2008年4月9日与被保险人取得联系,约定于次日在被保险人单位面见。
2008年4月10日上午,生调人员如约前往被保险人的单位。
被保险人单位成立于2002年,位于德州市德成区的X 工业园,是一家较大的棉纺织企业,被保险人目前担任该企业的董事长。
在被保险人的办公室,生调人员见到了被保险人。
经确认,投保单是由被保险人亲笔签名,被保险人对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等条款内容已了解。
从直观上看,被保险人健康状况良好,面色红润,看起来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一些,被保险人日常爱品茶、散步,还告诉生调人员不吸烟,不饮酒。
问及被保险人家庭成员状况,被保险人告知,目前其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在上中学)住在一起,妻子目前也在被保险人所在企业工作,担任企业财务总监,在交谈中被保险人面带幸福表情讲述了与其妻子的创业史。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被保险人家庭关系非常和睦。
生调人员着重向被保险人了解了被保险人的财务状况。
被保险人表示自己的经济状况完全可以承担保费支出,但其以不愿意透露财产数额怕招致是非为由拒绝具体说明目前财产金额,同时也表示希望保险公司不要向外界透露本次投保的情况。
据被保险人讲述,本次投保目的有二,一是将保险作为一种投资手段,二是希望为孩子留一笔安全的遗产。
对于被保险人的财务状况,生调人员还进行了侧调,得知被保险人的一些具体信息。
被保险人生于本市,早年家境一般,一直在我市闯荡,主营棉纺织生产加工类,生意一直不错,2002年开办现在的企业,妻子占股份的60%,被保险人占40%,因懂技术,会管理,企业效益较好,2007年,企业销售额达到4.3亿,利税4000多万元,目前规模大约10万人。
企业注重创新,纺织主要原料为木代尔、天丝、竹纤维等13个大类,2000多个品种。
2008年4月9日《中国纺织报》头版刊载了被保险人的事迹《X,创新是利润的源泉》。
另外,生调人员还从被保险人所在工厂的职工了解到,目前职工福利良好,在厂区大门北侧有4栋企业员工宿舍楼正在
封顶。
在生调人员参观被保险人厂房的过程中,碰巧看到两辆大客车在两辆警车护送下驶入被保险人所在企业,经了解,客车承载人员为来自北京、河北等地来厂参观学习的人员。
生调综合意见:
被保险人虽未提供完整的财务证明,但从生调情况看,被保险人企业经营情况良好,企业前途广阔。
综合分析,被保险人的总资产估计在5000万元以上,其年收入在500万元左右。
被保险人收入稳定,可支持现有保额,身体健康,投保目的明确,无明显风险。
【本案思考】
本案调查是一次典型的高额件调查,生调人员选择了被保险人工作单位作为拜访地点,运用了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方式,从投保目的、投保人的财务状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调查详细、细致。
本案中生调人员不局限于将侧面调查的对象设为被保险人周边的同事、员工,而是延伸到了报纸、杂志报道,更好地佐证了被保险人的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