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人性的理解
我们活在世上,我认为最大的乐趣,是接触不同的人,了解不同外表下共同的人性,不论做哪方面的工作,管理、教育、销售、医疗,服务,科研,经商,金融等等,都需要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人性几千年都不曾改变,将来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掌握人性,有利于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工作和生活得更愉快。
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暴露的或者隐匿的人性,其乐无穷。
对人性的了解,有些我们可以从书中学习和了解到,很多则要靠自己去发现和总结人性具有天然地美化自己的一切的心理,并且特别愿意拿自己的优点来跟别人的缺点对比,于是,比外表,比学历,比身高,比身材,比财富,比衣服,比智商,比房子,比汽车,比情人,比老婆,比孩子等等,这些现象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有些明显不如别人的地方,也在自我美化和自我想象中超过了别人。
当人面对陌生人或者新生事物时,通常只用6秒钟便下结论:第一印象往往只需6秒钟即可形成,以后的时间。
只是从各方面收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因此对人下了第一印象的判断后,就会积极地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比如,第一眼感觉某个人,土里土气没品位,之后就会从衣着、谈吐等各方面来挑剔这个人,并为自己准确的判断沾沾自喜。
人性是不能也无法改变的;当你努力想改变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改变一个人有多么的难,难怪古人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有的时候,一个人可能表面上接受你的批评和建议,改变了一些不良习惯,但往往可能只是为了做样子给你看,在心里并没有真正的接受你的批评和建议,也从未在根本上去改变,改变只在一种情况下出现,就是人自己遇到了重大的触动,比如你总劝你的亲人戒酒,他表面上应付你说;戒了戒了,实际上可能根本没戒,直到有一天,他酒后驾车出了车祸,变成重度残疾,这时候他有60%的可能会真正戒酒,又比如你劝朋友要经常锻炼身体,不要吃垃圾食品,他可能表面上响应你的建议,可是,实际上他根本没有改变,依旧还是我行我素,又咸又辣,重油的菜一样不会少,肥肥的回锅肉照吃不误,除非有一天,他提前收到了癌症诊断书,我认识这样的人很多,给我开车的司机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他还振振有词的说,四川人哪有不吃重油的菜,你和我的饮食文化差别太大啦,广东菜就是没有味道,一点都不好吃,呵呵!我只能一笑。
观人错易,察己过难;挑别人的错,找别人的茬相当容易,而自己要做到完美无瑕则难矣!人,天生喜欢选容易的事做,人,天生喜欢被赞美,不喜欢被批评:赞美下属可以让他
更积极地工作,同时更容易改正不足,而一味批评反而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事事和你对着干,或者找出种种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反而不利于改进工作,教育孩子我想必也如此。
屁股决定脑袋;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们只热衷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别人的事莫不关心,即使装出关心的样子,往往也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只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性而已。
世界上有三种人:有人制造问题,有人发现问题,有人解决问题;
人都喜欢在背后谈论别人:康熙皇帝建立密折制度,让小报告满天飞,而没资格打小报告的平头百姓,则只能在背后议论议论别人,过过嘴瘾,所谓“哪个背后不被说,哪个背后不说人”。
千万记住;不成功者的心态:我想要成功。
成功者的心态:我必须成功!
国民党军队输给共产党军队的原因;打仗时候,国民党军官喊的口号是“兄弟们,给我冲!”共产党军官喊的口号是“兄弟们,跟我冲!”
上面通知考核什么,下属就做什么,不考核的事没人去做。
很多人都不会主动去学习其他的知识,学习的功利性也超级的强,所以,很多人虽然进入中年的阶段,其自身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还达不到当年的二十五岁,因为知识需要更新和补给,生活的平庸和工作的平淡造就了庸俗的惯性思维。
学习是终身的事,多数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意识,大多数人做出了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事情,就是这样原因,也就不足为奇啦。
大多数人没有危机意识:今朝有酒今朝醉,从来不考虑退路后路。
更不考虑未来。
还自我的的解脱,人不要活得那么累。
我记得有位大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可以燃烧也可以腐朽"。
我们的人生是要燃烧还是要腐朽,这就是自己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