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一节风险概述一、风险的概念(一)风险的概念所谓风险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或决策过程中,预测未来结果的随机不确定性。
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
2、不确定的损失才是风险。
在概率上不可能等于0,也不可能等于1。
3、风险既是客观现实,又是一种主观感受。
(二)风险的属性1.自然属性,表明事物本身固有的运动规律和不受外界影响的事物本质,风险的自然属性一般称为不可抗力。
2.社会属性,是指风险是客观地,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风险的内容不一样。
3.经济属性,是指风险一旦发生其产生的经济后果。
(三)与风险相关的基本概念1.危险危险是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
风险与危险的共同之处---都是有可能但尚未生的现象。
风险与危险的不同之处----风险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而危险只有一种可能的结果。
2.损失机会又称损失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规模的危险单位可能发生损失的次数。
损失频率=损失发生次数/危险单位总数×100%3.损失程度损失程度是指一次事故发生所导致标的物的损毁程度。
损失程度=损毁价值/危险标的总价值量×100%二、风险及其特性危险是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
危险的特性:1.危险的客观性2.危险的普遍性3.危险的不确定性4.危险的可测性5.危险的可变性三、风险的构成要素(一)风险因素(风险条件)是指引起或促使危险事故发生、损失增加或扩大的原因和条件。
通常分为两类:1.有形风险因素(实质风险因素)2.无形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二)风险事故。
也称风险事件。
是指危险由可能变为现实,以至引起损失的结果。
(三)风险损失。
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四)风险载体。
是指风险事故直接指向的对象,分为人身载体和财产载体。
四、风险成本风险成本是指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的发生,人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的经济利益的减少。
(一)风险管理的实际成本1.风险直接损失成本2.风险间接损失成本(1)营运收入损失(2)风险造成的额外费用增加损失(3)责任风险成本(二)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1.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造成社会经济福利减少2.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影响社会经济效益3.风险存在导致心理问题和精神成本(三)预防和控制损失的成本第二节风险的种类一、根据风险性质划分(一)收益风险。
即只会产生收益而不会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只是具体的收益规模无法确定。
(二)纯粹风险。
指只会产生损失而不会导致收益的可能性。
(三)投机风险。
指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
二、根据风险产生的环境划分(一)静态风险是指自然力的不规则运动或者人们过失行为所造成的危险。
如:自然灾难(二)动态风险是指以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动为直接原因危险。
如:人口增长、罢工等。
(三)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的区别1.损失不同。
静态风险对个体和社会都是纯粹损失;动态风险包含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对一部分个体受损,另一部分受益。
2.影响范围不同。
静态风险通常影响少数个体;动态风险则影响范围广泛。
3.发生特点不同。
静态风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动态风险则无规律可循。
三、根据风险的载体划分(一)人身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人的伤残死亡或损失劳力的风险。
(二)财产危险是指导致一切有形财产毁损、灭失或贬值的风险。
(三)责任风险是指个人或团体因行为上的疏忽或过失,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合同或道义应负的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四)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违法行为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四、根据风险起因划分(一)自然风险(静态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危险,是保险人承保最多的风险。
特征包括:危险形成的不可控性;危险形成的周期性;事故引起后果的共沾性。
(自然灾害)(二)社会危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危险。
社会危险主要包括:经济危险、政治危险、法律危险。
如:人口增长、罢工等。
五、根据风险产生损失程度划分(一)一般灾害风险一般灾害风险指发生频率比较高,所导致的损失金额相对较少、涉及范围相对较小、短周期的风险。
(二)巨灾风险是指因重大自然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主义袭击或人为事故而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
我国保险业界定巨灾保险常用定性法和定量法。
六、按承担风险的主体划分(一)个人风险个人风险是指个人或家庭所承担的风险,包括六类:收入风险、医疗费用风险、责任风险、实物资产风险、金融资产风险和寿命风险。
(二)企业风险任何原因引起的企业价值的减少都可以定义为企业风险,主要包括: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纯粹风险。
七、根据危险涉及和影响范围划分:(一)基本风险是指特定的社会个体所不能控制或预防的危险,是由非个人或个人不能阻止的因素引起的危险,涉及范围通常很大。
如:自然灾难、战争等。
(二)特定风险是指与特定的社会个体有因果关系的危险,通常由特定的因素引起,由个人或家庭、企业承担损失的危险。
如:火灾、盗窃等。
第三节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含义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控制盒处理的主动行为。
当事人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危险加以处理,以尽量小的成本去争取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过程。
(一)风险管理的对象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风险管理的对象限于纯粹风险;二是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全部风险。
从现代风险管理的实践来看,风险管理的对象已经不限于纯粹风险。
(二)风险管理的主体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是任何组织和个人。
包括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政府部门、跨国集团和国际联合组织。
所以,按照主体不同,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个人家庭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共风险管理。
二、风险管理的过程(一)风险管理的目标的确定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是科学处置风险、控制损失,以最小的成本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
这一目标又可分解为:1.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2.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经济单位对所面临的、已经存在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
风险识别方法主要包括:1.风险清单分析法风险清单分析是风险识别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具体做法是,风险管理者将公司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逐一列出,开出一个清单;然后,分析它们的变化方向、程度以及相互间的联系,采取不同的措施,分别进行管理。
例如,可以采取下列方式对风险分类:2.生产流程分析法流程分析是将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直至产品销售到客户手中的整个流程都绘制出来,以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风险管理者对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因素,识别潜在的各类损失。
流程图的形式可以价值形态、实物形态或者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相结合方式。
3.事件树分析法是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式,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事故形成的过程。
其理论依据是任何一个事故的发生,必定是一系列事件按时间顺序相继出现的结果,前一事件的出现是随后事件发生的条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每一事件有两个可能的结果,即成功或失败。
这是我国国家标准局规定的事故分析的技术方法之一。
4.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是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产目录和其他营业报表等,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分布及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企业的潜在损失。
一般来说,所有潜在的损失都是以财务术语来表达的,以便于为企业有关的人员如部门经理、会计师等理解。
此外,保单汇编分析法也是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之一,保单汇编通常包括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保险。
一般来说,所有的保单都详细阐明了它所承保的责任和除外责任,因此,风险管理者可以通过权衡来决定。
公司所面临的哪些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进行转移。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法以外,还有现场调查法、损失统计法、调查询问法。
(三)风险衡量风险衡量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式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频率)和损失幅度。
按照各种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方面的影响不同而分成致命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三类:致命风险是指那些损失一旦发生,将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重要风险是指那些潜在的风险不会导致企业破产,但使得企业只有大量举债才能进行正常经营;一般风险是指那些损失的发生将影响企业的经营,但不会引起财务上较大的困难。
(四)风险处理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人们设法排除风险并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降到零。
风险回避有以下特点: 回避风险有时是可能的,但是不可行;回避某一类风险,可能面临另一类风险;回避风险可能造成利益受损。
2.损失控制损失控制主要包括防损和减损两种方式。
防损即通过对风险的分析,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风险的产生。
防损的目的在于努力减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减损则是为了尽量减轻损失的程度。
3.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即由企业或个人自己来承担风险。
人们自留某些风险往往出于三种不同的情况:其一、人们对风险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其二、人们经过慎重考虑而决定自己承担风险;其三、在有些情况下,人们通过对风险和风险管理方法的认真分析与权衡,决定全部或部分地由自己来承担某些风险。
4.风险转移风险转移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风险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
转移风险有许多种方式。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组建公司。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企业一般有三种组织形式:独资、合伙和公司。
在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中,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股东的个人财产与企业的财产是分离的。
企业如果经营失败,股东的损失仅限于他们在该企业的投资部分。
这种形式不会阻止损失的发生,但它将风险从股东个人那里转移到了公司。
(2)合同安排。
合同安排是指通过买卖合同中的保证条款来转移风险。
(3)委托保管。
委托保管是指将个人财产交由他人进行保护、服务和处理等。
这种安排通常规定,受托人只对因自己的过失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向委托人负赔偿责任。
(4)担保合同。
根据担保合同,如果义务人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作为第三方的担保人必须保证合同按规定履行。
(5)套期保值套期保值者将价格变动可能给他导致的损失转移给了交易对方。
(6)购买保险。
购买保险即被保险人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来承担。
5.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适用性及其收益性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修正与评估的过程。
效益比值 = 安全保障/ 成本= 该风险对策可减少风险损失/ 实施该对策所需费用+机会成本三、风险管理的意义(一)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二)风险管理是社会生活的稳定器(三)风险管理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四、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全面周详原则(二)量力而行原则(三)成本-- 效益比较原则第四节可保风险一、可保风险的概念可保风险是指保险公司可以接受、承保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