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动力学

物理化学动力学

第十一、十二章 动力学概念理解1. 反应233O 2O →,速率方程2232d[O ][O ][O ]d k t-=或2332d[O ][O ][O ]d k t '-=,k 与k '的关系应为: A. 2k =k ' B. k = k ' C. 3k =2k ' D. 2k =3k ' 2. 简单反应A B D a b d +=,已知a b c <<,则速率常数A k 、B k 、D k 的关系为: A.A B D k k k a b d <<B. A B D k k k <<C. A B D k k k >>D. A B D k k ka b d>> 3. 关于反应速率r ,表达不准确的是:A. 与体系的大小无关而与浓度的大小有关B. 与各物质的浓度标度选择有关C.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D. 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无关4. 基元反应A 2D 3G +→,在298K 以及23dm 的容器中进行,若某时刻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0.3-1mol s ⋅,则此时的G 的生速率(单位:-3-1mol dm s ⋅⋅)为:A. 0.15B. 0.9C. 0.45D.0.2 5. 基元反应A B G a b 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准确的是:A. A d[A][A][B]d a b k t -= B. B d[B][A][B]d a b k t -= C. G d[G][G]d g k t = D. G d[G][A][B]d a b k t=6. 某一反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0/c k ,该反应级数为: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三级7. 某一基元反应,2A(g)B(g)E(g)+→,将2mol 的A 与1mol B 放入1L 的容器中混合并反应,那么反应物消耗一半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起始速率间的比值是:A. 1:2B. 1:4C. 1:6D. 1:8 8. 关于反应级数,说法准确的是: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C. 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级数D. 反应级数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9. 某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则反应完成87.5%的时间1t 与反应完成50%的时间2t 之间的关系为:A. 12t t =B. 124t t =C. 127t t =D. 125t t =10. 某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其转化率达到75%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50%的时间的两倍,反应转化率达到64%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x %的时间的两倍,则x 为:A. 32B. 36C. 40D. 6011. 有相同的初速度的反应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经一级反应时,半衰期为1/2t ;若经二级反应,其半衰期为1/2t ',那么: A. 1/21/2t t '= B. 1/21/2t t '> C. 1/21/2t t '< D. 两者大小无法比较 12. 起始浓度都相同的三级反应的直线图应该是(c 为反应物浓度,n 为级数):13. 某化合物与水相作用时,其起始浓度为1-3mol dm ⋅,1h 后为0.5-3mol dm ⋅,2h 后0.25-3mol dm ⋅。

则反应级数为:A. 0B. 1C. 2D. 314. 某反应速率常数k =21.7410-⨯-1-3-1mol dm min ⋅⋅,反应起始浓度为1.0-3mol dm ⋅,其半衰期1/2t 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为2-3mol dm ⋅时的半衰期1/2t '的关系为: A. 1/21/22t t '= B. 1/21/22t t '= C. 1/21/2t t '= D. 1/21/24t t '= 15. 某反应速率常数k =22.3110-⨯-1-3-1mol dm min ⋅⋅,反应起始浓度为1.0-3mol dm ⋅。

则半衰期为: A. 43.29s B. 15s C. 30s D. 21.65s 16. 某反应完成50%的时间是完成75%到完成87.5%所需时间的1/16,则反应是: A. 二级反应 B. 三级反应 C. 0.5级反应 D. 零级反应 17. 反应A B C D +→+的速率方程[A][B]r k =,则反应:A. 是二分子反应B. 是二级反应,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C. 不是二分子反应D. 是对A 、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18. 已知某反应过程为11AB k k -,2B D P k +−−→,则B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d[B]d t-是: A. 12[A][D][B]k k - B. 112[A][B][D][B]k k k --- C. 112[A][B][D][B]k k k --+ D. 112[A][B][D][B]k k k --++ABCD19.对于可逆一级反应12AB k k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平衡时A B c c =B. 平衡时11k k -=C. 总反应速率为正、逆反应速率的代数和D. 加入正催化剂可以使11k k ->20. 某温度时,平行反应1A B k −−→,2A C k −−→的1k 与2k 分别为0.0081min -和0.0021min -,那么100min 后A 的转化率为:A. 100%B. 81.9%C. 44.9%D. 63.2% 21. 对复杂反应121AB C k k k -−−→可用平衡近似处理时,11[B][A]K k k -==。

为了不扰乱快速平衡,①B C →必为慢步骤;②B C →必为快步骤;③1k k -=;④11k k ->>;⑤11k k -<<。

A. ①B. ②③C. ①⑤D. ①④22. 对自由基反应A B C A B C ⋅+-→-+⋅,已知摩尔等压反应热为-90-1kJ mol ⋅,B C -的键能是210-1kJ mol ⋅,那么逆向反应的活化能为:A. 10.5-1kJ mol ⋅B. 100.5-1kJ mol ⋅C. 153-1kJ mol ⋅D. 300-1kJ mol ⋅23. 某反应的活化能是33-1kJ mol ⋅,300K 时,温度增加1K ,反应速率系数增加的百分数约为: A. 4.4% B. 9.4% C. 11% D. 50%24. 一个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是逆反应活化能的2倍,反应吸热120 -1kJ mol ⋅,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是(-1kJ mol ⋅):A. 120B. 240C. 360D. 6025. 对于连串反应12A B D k k −−→−−→,已知12E E >,要想提高产品B 的百分数,应:A. 增加原料AB. 及时移去DC. 降低温度D. 升高温度反应26.平行反应1A B k −−→,2A D k −−→。

已知12E E >,设两反应的指前因子相等。

当温度不断升高时,最后则有:A. B D c c >B. B D c c <C. B D c c =D. ()B D c c -最大27. 反应31A B C E E −−→−−→,2A D E −−→。

已知12E E >,13E E <,要提高产物B 的产率,应:A. 提高温度B. 降低温度C. 反应器入口提高温度,出口处降低温度D. 反应器入口降低温度,出口提高温度28. 平行反应1B P −−→,2B Q −−→。

已知活化能12E E >,指前因子12A A >。

若要提高产物P 的产率,则应:①降低反应温度;②提高反应温度;③加入适当催化剂;④延长反应时间。

A. ①③B. ②④C. ③④D. ②③29. 复杂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 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为1214(/2)k k k k =,则表观活化能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i E 间的关系为:A. a 214(2)/2E E E E =+-B. a 214()/2E E E E =+-C. 1a 214()E E E E =+-D. a 214(/2)/2E E E E =⋅ 30. 下列关于一级反应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ln c 对时间t 作图得一直线B. 反应物消耗3/4所需的时间与起始浓度无关C. 同一反应在不同起始浓度下其1/2t 不同D. 速率系数的单位为⎡⎤⎣⎦-1时间31. 下列反应中,不是基元反应的是:A. 2Cl H HCl H +→+B. 22I H 2HI +→C. 2H O +=+蔗糖果糖葡萄糖D. 22H Cl 2HCl +→32. 对平行反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为反应物,B 、C 为产物,且a,1a,2E E >): A.12k k 不随温度变化 B. d[A]d[B]d[C]d d d t t t -=+ C.12[B][C]k k = D. 12d[B]d d[C]d k t k t= 33. 下列反应中活化能最小的是:A 2N +M N +N +M → B. 2425HI +C H C H I → C. 423H +CH H +CH → D. 2Cl +Cl +M Cl +M → 34. 2A(g)B(g)→为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可表示为2A Ad 12d c c k c t =-或2A A d d p p k p t-=,则速率系数c k 与p k 的关系为:A. p c k k =B. 2p c k k =C. 2c p k k RT =D. c p kk RT= 35. 已知反应22A(g)A (g)→为双分子反应,起始时只有A 物质,压力为0p 。

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 时体系总压是t p 。

下列关系成立的是:A. 0lnt p p 对t 成直线关系 B. 1tp 对t 成直线关系 C.01t p p -对t 成直线关系 D. 012t p p -对t 成直线关系36. 对于1-1型对峙反应A B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 r r +-=B. k k +-=C. [B][A]k k +-=D. 温度升高时,通常r +、r -都增大 37. 微观可逆性原则不适用的反应是:A. 22H I HI +=B. 2H O +=+蔗糖果糖葡萄糖C. 2Cl Cl Cl ⋅+⋅=D. 325325CH COOC H OH CH COO C H OH --+=+ 38. 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 ,阈能为40kJ·mol -1,有效碰撞分数是4610-⨯,反应进行的温度是: A. 694K B. 921K C. 268K D. 1202K39. 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 ,阈能为50kJ·mol -1,反应在400K 时进行,该反应的活化能E a 为: A. 53.33kJ·mol -1 B. 46.67kJ·mol -1 C. 51.67kJ·mol -1 D. 48.33kJ·mol -1 40. 关于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41. 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P 小于1的主要因素是:A. 反应的系统是非理想的B. 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同C. 空间的位阻效应D. 分子间的作用力 42. 由气体碰撞理论可知,分子碰撞次数:A. 与温度无关B. 与温度成正比C. 与绝对温度成正比D. 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43. 有关碰撞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能说明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 证明活化能与温度有关C. 可从理论上计算速率常数与活化能D. 解决分子碰撞频率的计算问题 44. 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很低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与反应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45. 对于气相基元反应,下列条件:①温度降低;②活化熵越负;③活化焓越负;④分子有效碰撞直径越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