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考纲考点】世界海陆分布。
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
【知识总结】一.世界海陆分布(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海陆相间分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占29%,海洋占71%。
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
(二).陆地:1.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大陆(6块):全部在北半球的:2 跨南北半球的:2 全部在南半球的:2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岛屿(15个):地理图册P121 成因:大陆岛:原来是大陆是一部分后来分离出来,台湾岛,海南岛火山岛:火山喷发冷却凝固夏威夷群岛,澎湖列岛珊瑚岛:珊瑚礁出露海面澳大利亚,我国南海诸岛冲积岛:河流冲积作用形成崇明岛半岛(15个):地理图册P120地峡:两端连接大块陆地,两侧濒临海洋的狭窄陆地中美地峡,克拉地峡2.大洲:(1).七大洲的轮廓图:(2).七大洲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由大到小依次是: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洋。
(3).七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排序(单位:m)由高到低依次是:南极洲(2350)、亚洲(720)、非洲(650)、南美洲(590)、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350)、欧洲(340)(4).七大洲的半球位置:①.完全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无。
②.完全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③.地跨东、西两半球的大洲:亚洲(西伯利亚西端)、欧洲(冰岛)、非洲(佛得角群岛)、大洋洲(太平洋岛屿)、北美洲(格陵兰岛)。
④.完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⑤.完全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⑥.地跨南、北两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5).地跨热带、温带、寒带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6).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欧、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7).地跨两大洲的国家(9个)①.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俄罗斯(欧洲国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亚洲国家)。
②.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埃及(非洲国家)。
③.地跨南北美洲的国家:巴拿马(南美洲)。
④.地跨亚洲、大洋洲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亚洲国家)。
⑤.地跨北美洲、大洋洲的国家:美国(北美洲国家)。
【例1】下列各组大洲中大陆均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是A.亚洲欧洲南美洲B.亚洲欧洲北美洲C.非洲亚洲北美洲D.非洲大洋洲北美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七大洲分布的掌握情况。
依据初中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南极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完全在南半球,故D是错误的。
A中南美洲虽有小部分位于北半球,但南美洲与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在10ºN,故北回归线没有穿过南美大陆。
在B、C中关键看欧洲和非洲,欧洲位于亚欧大陆西北部,纬度位置较高,在30ºN以北,而非洲虽有部分在南半球但北回归线穿过非洲大陆北部撒哈拉大沙漠。
【答案】C(三)海洋:(一).概念:1.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巴伦支海,北海,波罗地海,挪威海,地中海,黑海,红海,波斯湾,亚丁湾,阿拉伯海,几内亚湾,孟加拉湾,珊瑚海,南海,东海,黄海,渤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哈德孙湾,墨西哥湾,威德尔海,罗斯海海峡(略):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重要的海上通道2.内海:三面被陆地包围渤海和琼洲海峡;波罗地海,黑海3.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世界主要海峡:(附好望角)两大洲之间的海峡:①.白令海峡(亚洲、北美洲)、②.丹麦海峡(欧洲冰岛、北美洲格陵兰岛)、③.直布罗陀海峡(欧洲、非洲)、④.曼德海峡(亚洲、非洲)、⑤.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南极洲)、⑥.土耳其海峡(亚洲、欧洲)。
附注:部分海峡的密度流流向表层洋流流向 底层洋流流向 ①.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 波斯湾 ②.朝鲜海峡:东海、黄海 日本海 ③.曼德海峡:亚丁湾 红海 ④.土耳其海峡:黑海 地中海 ⑤.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地中海 ⑥.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 大西洋【例3】读“世界著名海峡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 .①白令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多佛尔海峡④马六甲海峡B .①霍尔木兹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白令海峡④多佛尔海峡C .①多佛尔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霍尔木兹海峡④白令海峡D .①多佛尔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白令海峡④马六甲海峡【解析】从选项中的四个海峡来看,多佛尔海峡和白令海峡均处在连接南北水域的位置上,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均处于在沟通东西海上交通的位置,而马六甲海峡的水域由西北斜向东南,特点明显。
【答案】 D世界主要的运河:附注:部分运河的密度流流向表层洋流流向底层洋流流向①.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例4】读“四条世界著名运河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巴拿马运河、莱茵河一多瑙河运河、苏伊士运河、基尔运河B.基尔运河、莱茵河一多瑙河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C.莱茵河一多瑙河运河、基尔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D.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莱茵河一多瑙河运河【解析】此题考查世界著名运河的分布【答案】B(二).四大洋的分界线:1.印度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通过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2.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通过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146°51′E经线。
3.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通过南美洲火地岛南端合恩角的67°W经线。
4.北冰洋与大西洋、太平洋的分界线:66°34′N纬线(北极圈)。
(1).北冰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一线。
(2).北冰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三).四大洋概况:二.地形(一).陆地地形:如何概括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平均海拔)、主要地形及其分布、海岸线弯曲程度等方面去概括。
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2.七大洲的地形特色:·亚洲大陆 ·欧洲大陆·非洲大陆 ·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3).七大洲的地形特征比较:(4).七大洲的最高峰:①.亚洲:珠穆朗玛峰(中国、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4.43m 。
②.欧洲:厄尔布鲁士西峰(俄罗斯、格鲁吉亚交界处),海拔5642m 。
③.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坦桑尼亚),海拔5895m 。
④.北美洲:麦金利南峰(美国阿拉斯加),海拔6194m 。
⑤.南美洲:汉科乌马山(玻利维亚),海拔7110m 。
⑥.大洋洲:新几内亚岛上雪山山峰查亚峰(印度尼西亚),海拔5030m 。
⑦.南极洲:文森峰,海拔5140m 。
【例2】 读图3-1-3,回答:(1)A 地形区名称是 ;该处气候类型是 。
(2)B 是 ,它对A 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3)D 是 (洋流),它对A 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4)A 地区最主要的自然资源是 ,这种资源如遭破坏,对环境的影响是 。
(5)E 地区名称是 ,F 城市名称是 。
【解析】该题立意用经纬度和大陆轮廓图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的一些知识,如对地形、气候、洋流、城市及生态环境的考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
根据经纬度位置——西半球、赤道穿过的大洲,可判断出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根据大陆轮廓特点和纬度位置,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北部,结合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即可得出A 、B 、E 三大地形区依次为亚马孙平原、安第斯山脉、巴西高原,再根据大气环流、洋流知识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可判读出A 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D 为南赤道暖流,对A 处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B 山脉阻挡了暖湿气候,增加了亚马孙平原的降水。
【答案】 (1)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2)安第斯山脉 阻挡了暖湿气流,增加了亚马孙平原的降水 (3)南赤道暖流 增温增湿作用 (4)热带雨林 将会引起全球变暖 (5)巴西高原 巴西利亚 (二).海底地形:海陆变迁: ⑴大陆漂移说 ⑵板块构造学说思考:⑴海沟、海岭这两种海底地形是怎样形成的?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理论,海沟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的,因而海沟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⑵大陆坡是位于大陆板块上还是位于海洋板块上?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的缝合线在哪里? 大陆板块上 海沟处⑶图3-1-6中哪里是岩石最年轻,为什么?海岭处岩石最年轻,海岭处岩浆不断涌出,凝结形成新的岩石,推动先形成的岩石向两边移动,所以离海岭越近岩石年龄越轻,海岭是新的岩石诞生地。
【例5】读“全球板块示意图3-1-7”,回答下列问题。
⑴全球岩石圈可分为 大板块,其中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
⑵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在地球内部 层的基础上运动的,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总是在 。
⑶图中①为 板块;②为 板块;③为 板块;④为 板块。
⑷东南亚地区基本位于 板块上,阿拉伯半岛位于 板块上,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位于 板块上,秘鲁寒流流经的海域在 板块上。
⑸消亡边界处形成的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为 。
⑹下列各地形区或地区全部位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组是( )。
A .海岭、褶皱山、海峡、科罗拉多大峡谷 B .海沟、海岭、东非大裂谷、雅鲁藏布江谷地 C .死海、红海、波罗的海、地中海 D .泰山、庐山、长江三峡、渭河谷地【解析】褶皱山只有一部分位于板块交界挤压处,海峡与板块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科罗拉多大峡谷是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选项A 不对。
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而形成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缝合线,应选B ;波罗的海及D 选项中的四项均不在板块交界处。
【答案】⑴六 太平洋 ⑵软流 两板块间的交界处 ⑶亚欧 非洲 美洲 印度洋 ⑷亚欧 印度洋 太平洋 南极洲 ⑸海沟、造山带 ⑹B 4.地形变化的原因内部力量: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使岩层发生变形变位外部力量:流水、风力、冰川、海湾的侵蚀搬运推移使地形发生变化。
一般内部力量使地表高低起伏,外部力量使地表趋向平坦【高考链接】1.(05上海)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启航,计划依次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再返回青岛。
它将先后途经A.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 B.马六甲海峡-好望角-巴拿马运河C.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D.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答案:A2.(07宁夏)读图1,回答1~2题。
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C.减轻了寒冷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1.B2.D3.(05江苏)我国某远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起航,进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