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背诵PPT
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清白:纯洁、没有污点。 (即使)身体粉碎 (变成石灰),也不 畏惧(敲打撞击、烈 火焚烧),还要把洁 白干净的(石灰)留 在 人 间 。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 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 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 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 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诗意理解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后, 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 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 急迫地煎熬我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作寓意: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 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 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七步诗》的表达特点
比喻,自比冰壶。表 3、最后一句诗用了什么 达了自己开朗的胸怀 修辞手法?表现作者怎么 坚强的性格和高风亮 样品格? 节
这是一首送别诗,淡写朋友的离情 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 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 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 达自己不会因为官场坎坷遭遇而改变 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 心志。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对偶的认识:
红色字组 蓝色字组 人 对 夜 名词对名词 闲 对 静 动词对动词 桂花 对 青山
黃色字组
绿色字组
名词对名词 落 对 空
动词对动词
赏析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 想感情?
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唐 王 昌 龄
注释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0-756),唐代诗人,字少伯,陕 西西安人。他的诗多写边塞生活,是唐代边 塞诗人的代表作家,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 昂。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 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 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广大的 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 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后人辑有《王昌龄 集》。
芙蓉楼坐落在金山天下 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其 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 (日精山、月华山、寿丘 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 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 犹存。唐代大诗人王昌 龄曾在古代“芙蓉楼” 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芙 蓉楼送辛渐》
写作背景: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被贬在江宁(今江苏南宁)任职的诗人,亲 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 楼”)为他践行,并写下这首诗。由此可见, 这是一首送别诗。
写作背景:
据《世说新语· 文学》记载: 曹植的哥哥曹丕即位后,欲迫 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 步路的短时间内作一首诗,否 则就杀头。曹植应声咏出这首 《七步诗》。
煮豆 //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练习:注音
• 羹
• • • • •
王维 (701-761) 字摩诘,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 写的诗以优美著称,一向被 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外号“诗佛”本诗作者觉得友 人皇甫岳居住的地方环境优 美,风景如画,所以作了这 首诗送给友 人。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全诗用比喻的手法, 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 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 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 曹丕;锅里的豆比喻受害 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 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 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或者说,你认为兄弟手足之间应该怎 样相处? 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 猜忌、倾轧,而应互相帮助、 和睦相处
曹植《七步诗》
曹操
君 臣 亲兄弟
字孟德,汉 献帝时官拜 丞相,后被 封为魏王。
曹植
字子建,曹操 之子,曹丕的 亲弟弟。
曹丕
字子恒,曹操之子,与曹植为一 母同胞,曹操死后即位称文帝, 废汉建魏。善军事,也喜文学。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 人,字子建,《曹子建集》,存诗80余首、 赋文40余篇。10余岁便诵读诗、文、辞赋 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 操的宠信。曹操曾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 可定大事”,几次想立他为太子。然其行 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遂 立长子曹丕为太子。曹丕嫉恨其才华,即 位后屡次借机为难他。
译文: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 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 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 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 然被月光惊动。时时发出 的鸣叫在山涧中回荡。
赏析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 哪些景物?
春季 桂花、山、月、鸟、涧
赏析
2、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描 绘了怎么样的意境?
幽静的特点。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 者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更显现了 山涧的宁静。
漉 菽 萁 釜 煎
gēng lù shū qí fǔ jiān
解释字词,理解句子
• 持
拿,拿来。
通常指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 液体往下渗、过滤。 豆
•
• • • •
羹
漉 菽 萁 釜
豆杆
锅 煎熬 急迫
•
•
煎
急
在《七步詩》中,‘豆’和‘萁’比喻 什麼?
“萁”指的是曹丕 “豆”指的是曹 植
答案
学古诗,我们更要会运用古诗里的名句: 1.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老人财产而大打出手的不 孝儿女们,说一声: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我们更想对那些企图分裂中国的西藏喇嘛们,说一声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萁成灰,豆成 汁两个都痛苦,一个兄、一个弟,骨肉相连、 血脉相通,是什么让他们这样?
作者简介
千里黄云白日熏,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作者介绍
•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 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 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 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 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 史”。
1、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 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将小 路都盖住了。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 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 “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 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 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 而留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 光无限,美景尚多。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 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 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 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 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 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 情景相生。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 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杜甫在 “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 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千锤万击出深山,
锤:敲打。 击:撞击。 千、万:形容敲打撞击的次 数极多。 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 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
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猛烈的大火。
焚烧:烧毁、烧到。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石头)把烈火焚烧(自 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炭,英宗也得以回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得到嘉
奖,更由于自己不愿意与朝中的丑恶势力同流合污反而遭到 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 但于谦一身正气,宁死也不愿逃离。
石 灰 吟(明)
于 谦
千 锤(chuí ) 万 击 出 深 山,
烈 火 焚(fé n) 烧 若 等 闲。 粉 身 碎 骨 全 不 怕,
中心思想
《石灰吟》赞颂了石灰坚 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 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 感情。
1、《芙蓉楼送辛渐》是 一首送别诗。作者与友人 分别的时间是?地点在? 友人将要去的地方是?
清晨(平明送客)。 芙蓉楼(芙蓉楼送辛 渐)。洛阳(洛阳亲 友如相问)
2、诗中哪些词语含蓄的 寒雨(心中惆怅才觉 透露出作者送别友人时依 雨寒)。楚山孤(友 人离去后自己犹如楚 依不舍的感情? 山一般孤独)
石 灰 吟
作者简介
于谦,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中了进士后,任
地方官几十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
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 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蒙古瓦剌(là )军作战。明军大败,明英宗 被俘。此后,瓦剌军攻打京城,于谦临危受命,率京师群众 打败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写景叙事 表白胸襟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 来到吴地。天刚亮时送走 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 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问起我 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 的心就象盛在玉壶的冰那样 洁白透明。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意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 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 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 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 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