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背诵PPT
背景: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 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不然就要 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 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 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 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 人。
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 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 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 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 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译文:Biblioteka 要使中国兴旺发达,就得依靠 像风雷一样能振奋人心的思想言论。 全国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是 太可悲了。我希望老天爷重新振作 起精神来,不要拘于一种规格,为 人间降下来各种有用的人才。
赏析、思想: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祭神活动中,应道士所 写的一首祭神诗,诗人借题发挥有力地鞭挞了封 建专制制度的黑暗统治,表达了诗人希望改革现 状,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前两句巧用比喻, 写出了当时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 的有效途径。后两句发出强烈的呼唤:希望打破 轻规戒律,选拔有用的人才。诗歌感情真挚,言 辞恳切,震撼人心。
王观简介:
王观 (公元1035-1100年)字通叟, 如皋(今属江苏)人。王安石为开 封府试官时,仁宗嘉祐二年(1057) 进士,任知扬州江都县事。在任时 作《扬州赋》,神宗阅后甚喜,大加 褒赏。其词构思新颖。用语佻巧, 不落俗套。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 毛。要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朋友踏上归途。 如果到江南赶上了春天,就不要辜负这大好春 光,一定要同它住在一起。
赏析、思想:
思想: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 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赏析: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 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 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 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 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 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作者尾句认为即使 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 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 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 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诗意及思想内容:
内容:《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 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 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 种打击仍然坚韧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 么风。 思想: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 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 精神。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 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 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 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 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 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 的七律名作。
河 北
蓟北
河 南
四 川 剑外
河 蓟北 北
河 巴峡 巫峡 南
四 川 长
剑外
洛阳
东 江
襄阳
海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 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卷:胡乱地卷起。 白日:大晴天。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襄樊。
注释:
浸:泡在水中。 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 唱黄鸡:感概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 示时光的流逝。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 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 中杜鹃阵阵啼。谁说人生只会变 老,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 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腾吗!不 必再发白发暮年时光流逝这样的 感概了。
思想、赏析:
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 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 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 情。
注释:
石灰吟:石灰赞歌。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击:撞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 平常,随便 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 开凿。 人间:人世间。
诗意: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 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 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 洛阳的亲朋 好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我的心依然像 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 洁。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
人高洁的品质。
词语释义: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7、江畔:江边。
赏析、思想:
思想: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 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 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赏析: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情境 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 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 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 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 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上阕将“送君归” 与“送春归”叠合,忽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 想,又叮嘱:“千万和春住”。一扫千古惜春佳 句,独具创新之佳妙。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 和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 士,只做了几任小京官,后来辞官。他反对腐朽的封建制 度,要求进行社会改革,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 诗气势磅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1839年,龚自珍辞官 后接眷属,在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题为《乙亥杂 诗》。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花儿把花枝都压低了。
注释1
黄四娘家园子里开满了美丽的花朵,
注释2
留连戏蝶时时舞,
欢快的蝴蝶时时起舞,
注释3
自在娇莺恰恰啼。
自在的黄莺恰恰啼叫。
注释4
诗意: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 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 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 婉转动人。
思想: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 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
赏析: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
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 目为仇。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 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 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是同 根一体,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 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曹植 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对自己 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诗意: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 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 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 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立即动身 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 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 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 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 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 “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 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 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 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
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夕。当时朝 政日非、边事日紧,而举国上下却“人心混 混”,用龚自珍自己的话说:朝廷无“才相”, 兵营无“才将”,学校无“才士”,田野无 “才农”,工场无“才工”,街市无“才商”, 甚至连“才偷”、“才盗”也没有。痛感于这 种“衰世”之际才乏人庸的情形,胸怀大志而 又无地施展的龚自珍只得仰天叹息,向苍天发 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的呼 吁,希望打破这种人材匮乏、万马齐喑”的局 面。
郑燮(1693-1765),清 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 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 化(今江苏兴化)人。诗风质 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 帜,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
注释: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诗意: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 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 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 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 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 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 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 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译文: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 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 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 光惊动。时时发出的鸣叫在 山涧中回。
赏析、思想:
赏析: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被 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 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 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花 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 托出春涧的幽静。 思想: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 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 大自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