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习题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习题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名词解释题:

1实践合同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合同关系发生在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

B合同关系的发生属于一种民事法律事实

C合同关系应当为有偿关系

D合同关系的缔结以当事人间的合意为基础

2关于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赠与合同为单务合同

B单务合同中不产生同时履行抗辩权

C单务合同中,义务人的注意义务一般弱于双务合同

D单务合同中仍然存在对待给付义务

3下列合同中,属于实践合同的是()。

A租赁合同B赠与合同

C保管合同D买卖合同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主合同与从合同,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有()。

A主合同与从合同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在效力上是相互依附的

B从合同完全依附于主合同,没有任何独立性

C主合同的当事人与从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重叠

D主合同的当事人与从合同的当事人不可以重叠

2美华商场为于某无偿保管一辆摩托车;出租车司机拉刘某到电影院;王某赠与张某一台电视机;赵某借给孙某1 000元钱且不要利息。下列判断中,正确的判断有()。

A第一个合同是实践合同

B第二个合同是实践合同

C第三个合同是实践合同

D第四个合同是实践合同

简答题

1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论述题

试述合同自由原则。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题:

1实践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一致以外,尚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任。合同解除的,已履行部分应予返还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

合同关系可以是有偿的,如买卖合同;也可以是无偿的,如赠与合同。

2D

在单务合同中,仅有一方当事人负担给付义务,不存在对待给付义务。

3C

保管合同为实践合同,保管物交付时合同成立。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主合同与从合同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在效力上存在依附关系,但并不是相互依附关系,主合同并不依附于从合同;从合同依附于主合同,但并非没有独立性,如保证合同可以有独立的消灭原因;主合同的当事人与从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前者如主合同与债务人作为抵押人的抵押合同,后者如主合同与保证合同。

2AD

第一个合同是无偿保管合同,为实践合同;第二个合同是运输合同,为诺成合同;第三个合同是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第四个合同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实践合同。

简答题

1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包括:(1)合同法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2)合同法所适用的合同包括各类民事主体基于平等自愿等原则所订立的民事合同;(3)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既包括当事人设立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也包括当事人变更、终止民事权利。

论述题

合同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核心原则,在合同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合同自由原则既包括缔约的自愿,也包括合同内容由当事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自愿约定,在履行合同中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或者变更有关内容,还可以自由约定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具体地说,合同自由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确认当事人的合法的合意具有优先于法定的任意性规范适用的效力。在一般情况下,有约定时依约定,无约定时依法定。因此,当事人的约定要优先于法律的规定。只要当事人的合意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公序良俗,合同法就不应当对其合意进行干预。

2尊重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确定合同内容和形式、确定违约责任等方面的选择自由。合同自由不是仅体现在合同关系的某一环节上,而是体现在合同关系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之中。具体来说,当事人的选择自由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在合同的订立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自由,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订约伙伴。第二,在合同成立的效力认定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享有的合同自由,尽量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第三,在合同内容的确立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自由,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合同的内容。第四,在合同形式的确立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自由,确定了合同形式以不要式为原则、要式为例外的规则。第五,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自由,允许当事人变更和解除合同。第六,在违约责任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自由,允许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的形式、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等。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合同法历年考点总结

合同法历年考点总结 第一章合同法概述 1.我国《合同法》规定属于实践合同的有( C )。 A.买卖合同 B.委托合同 C.保管合同 D.借贷合同 2.下列合同中,属于要物合同的是:( D )。 A.租赁合同 B.买卖合同 C.加工合同 D.借用合同 3、下列合同中,应当采取书面形式的是( A ) A.技术转让合同 B.买卖合同 C.租赁合同 D.保管合同 4.我国合同法调整的关系有( D )。 A.婚姻关系 B 收养关系 C监护关系 D财产关系 5.下列合同中,属于单务合同的是:( A ). A.赠与合同 B买卖合同 C租赁合同 D承揽合同 6.公序良俗原则中的公序是指社会的( B )。 A.司法秩序 B.公共秩序 C.通行秩序 D.重要秩序 7.下列合同中,属于诺成合同的是:( ACD ).多选 A,买卖合同 B.借用合同 C承揽合同 D租赁合同 E.一般赠与合同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及行政法规的规定,须经审批机构审批方为生效的合同有( ABE )。 A.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 B。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 C.涉外贸易买卖合同 D.技术引进合同 E.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合同9.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 ABCDE )。 A. 平等、自愿原则 B. 公平原则 C. 合法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E. 保护公序良俗原则

名词解释:合同法基本原则 论述题:试述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意义。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1.采取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若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 C )。 A.格式条款 B.诚信原则 C. 非格式条款 D. 法律规定 2.在合同成立时,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合同的成立地点为( C )。 A.承诺生效的地点 B. 经常居住地 C. 收件人的主营业地 D.合同签订地 3.按照我国《合同法》第33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若合同要成立,对确认书的要求是( C )。 A.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后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B.可以在合同成立同时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C.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D.可以不要求签订确认书,合同也成立 4.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承诺开始生效的时间采取的是( B )。 A.到达主义 B.通知主义 C. 发出主义 D.双方约定 5.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成立的地点是( B )。 A.合同签订地 B.合同承诺生效地 C.当事人户籍所在地 D.当事人主营业地 6.法律规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履行主要义务的,合同(A )。 A.有效成立 B.可变更可撤销 C.无效 D.可撤销 7.要约可以撤回的条件是,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AB )。 A.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到达B.与要约同时达到受要约人 C.要约已到达受要约人处D.承诺已发出时E.承诺尚未发出时 8.招投标的程序有( ABCDE). A.招标B.投标C.开标和验标D.评标和定标E.签订合同 名词解释:缔约过失责任附合缔约拍卖拍定要约的撤回 简答题:简述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特征.简述格式合同的法律特征。 论述题:试述格式合同的法律调整。

劳动合同法十大考点精讲提纲

“劳动合同法十大考点精讲”提纲 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背景 1.劳动法的执行现状 2.劳动法规定的不足 《劳动法》共十三章,107个条文,内容分成四大块:劳动合同法、劳动基准法、劳动争议解决和国家保障。其中,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专门规定劳动合同,共20个条文,内容涉及劳动合同的订立、效力、变更、解除和终止以及经济补偿,其中有10个条文涉及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二、劳动合同法概述 1.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思路 2.劳动合同的框架结构

《劳动合同法》共8章,98个条文,篇幅接近整个劳动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五章特别规定涉及集体合同、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其中第二章和第四章属于重中之重,第一章和第七章也比较重要。第2章从第7条到第28条,共22个条文。第4章从第36条到50条,共15个条文。 不要问劳动合同法修改了什么?而要问劳动法保留了什么?如同物权法通过后不用再看担保法中的担保物权部分一样,劳动合同法通过后不需要再看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部分。 三、劳动合同法十大考点预测 1.劳动合同书面化(第10条、第11条、第14条、第82条) (1)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订立合同的期限:用工之日起1个月 (3)不订立书面合同的责任: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内订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2倍的工资。 (4)不订立劳动合同转化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年期满仍不订立的。 (5)无书面合同时的补充:劳动报酬的明确。 2.劳动合同期限 (1)三种期限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铁血第14条 劳动法的规定是:20条 ①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

劳动法学习题及答案集

《劳动法学》习题及答案集 目录 第一章劳动法学概述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劳动法律关系 第五章附随劳动法律关系 第六章促进就业制度 第七章劳动合同 第八章集体合同 第九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 第十章工资制度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第十二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十三章职业培训制度 第十四章社会保险制度 第十五章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第十六章劳动监察制度 第十七章违反劳动法的责任 第一章劳动法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是( C )。 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借款关系 B.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C.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 D.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合同2.我国劳动法生效的时间是( C )。 A.1995年7月5日 B.1994年7月5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l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于( D )等劳动者。 A.国家机关公务员 B.现役军人 C.家庭保姆 D.企业职工 4.劳动关系的双方为( A )。

A.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B.工会与企业行政 C.劳动者与劳动行政部门 D.工会与劳动行政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劳动关系中,适用《劳动法》的规定的是( ACDE )。 A.乡镇企业与其职工之间的关系 B.某家庭与聘用的保姆之间的关系 C.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勤人员之间的关系 D.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E.个体工商户与其雇工之间的关系 2.以下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的是( CD )。 A.某作家将其书稿交出版社出版而形成的出版关系 B.个体户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所形成的共同劳动关系 C.因处理劳动争议发生的关系 D.工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E.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与人民法院之间的诉讼关系 3.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有( ABCDE )。 A.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 B.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C.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D.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E.监督劳动法执行方面的关系 三、判断说明题 1.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 X ) 说明: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

合同法案例解析 第一章 合同法概述

第一章合同法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8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2条]。 (二)特点 1、合同是一种协议。协议就是指经过谈判、协商后所取得的一致的意见,是意思表示的一致。也就是人们就做某件事情经过讨价还价后达成的相同的没有分歧的想法。协议的核心是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合意。单方意思表示不可能构成合意,不可成立合同。 2、合同效果在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①道德义务或者行政法效果不属于权利义务关系。《合同法》第2条第1款将合同界定为与民事权利义务相关的协议,发生在法律层面之外的协议,不能产生法律后果,但可能成为所谓情谊行为。例如,朋友之间相互请客吃饭,显然不存在使对方产生给付请求权的意思,被请之人至多享有消极利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如请求补偿车费、请求支付购买礼物所支出的费用。②事实关系不属于权利义务关系,引起事实关系变动的事实与合同无关。例如,占有属于事实而非权利,交付虽然可能涉及当事人关于占有变动的意思一致,但因该意思指向事实关系变动而非权利义务关系变动,因此不属于合同,不适用《合同法》关于合同的相关规定。③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通则》第2条)。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包括财产权关系和人身权关系。关于财产权和人身权变动的意思表示一致,构成合同。应予注意者,《合同法》并未否定关于婚姻、收养、监护等身份关系的协议的合同属性,只是这些合同在法律适用上优先适用其他特别法律的规定,在其他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可以参照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第2条第2款)。 3、合同效果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设立,强调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从无到有,例如甲出卖某物于乙而形成甲乙之间的买卖合

第一章合同法概述

第一章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合同的概念 一、何谓合同? (一)、案例: 1、甲盛情邀请乙共进晚餐,乙答应。后乙打车前去,而甲未去。或者进餐时,甲不慎弄脏了乙新买的西服。 2、甲是一位小孩的母亲,与邻居约定由邻居无偿暂时找股小孩 3、ABCDE组成一个摸彩小组。约定,每人每周给E10元。由E用50元钱购买彩票,并填写事先约定好的顺序的数字。有一次,E没有填写事先约定的数字,而是填写了自己确定的 数字,结果约定的数字中了1万元。ABCD要求赔偿。 4、甲乙两人为非婚同居的男女,双方约定在同居期间女方应当服用避孕药。但是,女方在没有向男方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停止了服用,导致女方怀孕并生下一个小孩。法院判决男方支付抚养费,男方则要求女方承担违约责任。 5、某甲倒车时,某乙无偿提供帮助 (二)、合同的概念 在我国现行有法律体系之下,合同有广义、狭义与最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同泛指所有确定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协议,包括:国家合同、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它在形式上表现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合意,但在实质上则不一定都是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合同的内容也并不一定完全表现当事人的自由意思。 狭义的合同是指民事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协议,其包括:劳动合同、物权合同、身份合同与债权合同。 最狭义的合同即是指债权合同。我们这门课就主要讲债权合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三)、合同的特征 1、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2、合同是当事人(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合意的结果 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或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由于合同是合意的结果,因此它必须包括以下要素: (1)合同的成立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当事人。由此,合同是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

合同法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合同法:广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权利义务的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简答题: 1.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合同自由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 3.合法原则 4.鼓励交易原则 } 第二章:合同的成立 一.名词解释 1、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要约邀请:要约邀请又称引诱要约,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3、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人在发出要约以后,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有权宣告取消要约。 4、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并生效之后,将该项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效力归于消灭。 5、要约的失效:是指要约丧失了法律约束力,即不再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拘束。 6、承诺:所谓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 7、承诺迟延:是指受要约人未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 8、承诺撤回:是指受要约人在发出承诺通知以后,在承诺正式生效之前撤回其承诺。 9、交叉要约:是指订阅当事人采取非直接对话的方式,相互不约而同的向对方发出了内容相同的要约。 10、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一方因未被其依据城市信用原则和法律规定义务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二.简答题 1.合同成立的构成要件: 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2.订约当事人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3.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4.标的可履行性(传统大陆法系有第四点) … 2. 要约的构成要件:(1)要约是由特定人的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 (2)要约必须反映其订立合同的基本意图。 (3)要约须是要约人向其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的。 (4)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5)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 3.承诺的构成要件:(1)承诺必须是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2)承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 ! (4)承诺必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 (5)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 4.要约的失效原因:第一,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第二,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第三,承诺期限届满。 第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做出实质性变更。

第一章 合同与合同法概述案例

第一章 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例题】1(合同是民事法律行为) 下列哪种情形中,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法律关系?( C ) A.甲拾得乙遗失的一块手表。 B.甲邀请乙看球赛,乙因为有事没有前去赴约。 C.甲因为放暑假,将一台电脑放到乙家。 D.甲鱼塘的鱼跳进乙鱼塘。 【例题】2(合同以追求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 甲、乙在火车上相识,甲怕自己到站时未醒,请求乙在A站唤醒自己下车,乙同意。火车到达A站时,甲沉睡,乙也未醒,甲未能下车,为此支出了额外的费用。甲要求乙赔偿损失,如何处理?答:由甲自己承担损失。乙虽同意,但没有受法律拘束的意思,乙的同意并不是合同法意义上的承诺,因此甲乙之间不成立合同。甲乙之间没有缔约的意思,是一种道德上的关系。 【例题】3(合同的分类) 下列哪些合同既属于双务合同,又属于有偿合同?( ACD ) A.买卖合同; B.借贷合同; C.租赁合同; D.付有保管费的保管合同。 【例题】4(合同的分类) 下列合同中,既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是无偿合同的有哪些? ( ABC ) A.保管合同; B.委托合同; C.借款合同; D.互易合同。 【例题】5下列哪些合同既属于双务合同,又属于有偿合同? ( ACD ) A.买卖合同; B.借贷合同; C.租赁合同; D.付有保管费的保管合同。 【例题】6(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注意义务) 贾某因装修房屋,把一批古书交朋友王某代为保管,王某将古书置于床下。一日,王某楼上住户家水管被冻裂,水流至王某家,致贾某的古书严重受损。对此,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D ) A.王某具有过失,应负全部赔偿责任 B.王某具有过失,应给予适当赔偿 C.此事对王某而言属不可抗力,王某不应赔偿 D.王某系无偿保管且无重大过失,不应赔偿

第一章 合同法概述

第一章合同法概述

第一章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合同的概念 一、何谓合同? (一)、案例: 1、甲盛情邀请乙共进晚餐,乙答应。后乙打车前去,而甲未去。或者进餐时,甲不慎弄脏了乙新买的西服。 2、甲是一位小孩的母亲,与邻居约定由邻居无偿暂时找股小孩 3、ABCDE组成一个摸彩小组。约定,每人每周给E10元。由E用50元钱购买彩票,并填写事先约定好的顺序的数字。有一次,E没有填写事先约定的数字,而是填写了自己确定的 数字,结果约定的数字中了1万元。ABCD要求赔偿。 4、甲乙两人为非婚同居的男女,双方约定在同居期间女方应当服用避孕药。但是,女方在没有向男方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停止了服用,导致女方怀孕并生下一个小孩。法院判决男方支付抚养费,男方则要求女方承担违约责任。

5、某甲倒车时,某乙无偿提供帮助 (二)、合同的概念 在我国现行有法律体系之下,合同有广义、狭义与最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同泛指所有确定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协议,包括:国家合同、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它在形式上表现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合意,但在实质上则不一定都是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合同的内容也并不一定完全表现当事人的自由意思。 狭义的合同是指民事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协议,其包括:劳动合同、物权合同、身份合同与债权合同。 最狭义的合同即是指债权合同。我们这门课就主要讲债权合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3

(三)、合同的特征 1、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2、合同是当事人(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合意的结果 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或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由于合同是合意的结果,因此它必须包括以下要素: (1)合同的成立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当事人。由此,合同是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 (2)各方当事人须互相作出相关联的意思表示(方向相反或方向相同但目的一致)。 这就是说,当事人各自从追求自身的利益出发而作出意思表示,双方的意思表示是交互或统一的才能成立合同。 (3)各个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即“合意”,也就是说当事人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3、合同的目的是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1)、设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旨在形成某种法律关系(如买卖关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本法所称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本法所称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第四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协商一致的原则;履行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纪律、职工培训、休息休假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应当经工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或者通过平等协商作出规定。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应当在单位内公告。 第六条国务院劳动保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听取工会、用人单位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七条工会组织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工会组织或者职工代表有权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八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劳动合同,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希望了解的其他与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知识技能以及就业现状等情况。 第九条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劳动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3种。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书面形式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以书面形式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书面形式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终止条件的劳动合同。 已存在劳动关系,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有其他意思表示外,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应当及时补办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手续。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有不同理解的,除有相反证明的以外,以有利于劳动者的理解为准。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

第一章劳动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劳动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三、劳动合同的期限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ps.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 1.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形: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 (3)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1款、第2款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违纪违法、不合格、患病、不能胜任工作)

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三节《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者的两个条件: 1.年龄条件:年满16周岁的公民(某些特定行业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需要招收未满16周岁人员,要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2.劳动能力条件:劳动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 外国人、无国籍人员、港澳台需要1.就业证 2.《外国专家证》+《外国专家来华许可证》 第四节劳动合同订立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法律地位平等)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法》生效条件: 1.普遍: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2.特例:附期限、附条件或需审批的劳动合同。第三节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一、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主要有3种情形: 1.先签订合同后用工。自用工之日起劳动合同生效 2.用工的同时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随即生效,劳动关系成立 3.先用工后签订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支付双倍工资,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起点时间即为用工之日,不是补签的时间。 四、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 (一)必备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合同法课后习题

课堂思考题: (1)下列哪些合同既属于诺成合同又属于有偿合同()? A. 买卖合同+ B. 两个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 C. 租赁合同+ D. 支付保管费的保管合同 (2)某宾馆与制衣厂订立了一份服装加工承揽合同,规定制衣厂为宾馆加工制作工作服500 件,面料由宾馆提供。合同附则部分规定:“合同经公证生效”。合同签订后,未办理公证 手续,宾馆向制衣厂提供了60%的面料,制衣厂如约加工。由于宾馆资金紧张,宾馆提出变更合同,加工服装减为300件。并中止剩余服装所需面料的供应,制衣厂不同意。制衣厂完成300件服装的加工后,将服装送至宾馆,宾馆按60%的货款进行结算。制衣厂要求宾馆继 续履行合同和支付违约金。本案中,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 合同成立但未生效 B. 合同成立且生效+ C. 制衣厂请求支付违约金应予支持,请求履行合同不予支持+ D. 制衣厂请求支付违约金和请求继续履行合同均应支持 课后思考题: (1)甲公司要运输一批货物给收货人乙公司,甲公司法定代表人丙电话联系了某出租汽车 丁公司,并安排本公司汽车司机刘某驾驶,因刘某的过失发生了交通事故致货物受损,该损 失应由谁来负担?() A. 甲公司 B.丙 C.刘某 D. 丁公司 (2)2001年三门峡守君民营高中招生时,在其宣传册中就该校根据考生中招成绩对新生实 行免费、半费和按标准收费(每人每年4300元)标准等其有关事项进行了公示。王某当年的中招成绩为422分,位列中招成绩第6名。王某进入守君民营高中,并享受了该校免费待遇。当年暑假,学校为鼓励学生刻苦读书,组织了包括王某在内的20名学生到北京开展夏令营活动,平均每人花费1060元。王某在守君民营学习两年后,2003年5月19日未与学校协商私自 转到它校就读。 守君民营高中认为王某告私自离校,单方终止合同,给学校造成损失,要求王某承担违约责 任。王某却认为,未与学校签订任何合同,无违约行为。 问:法院应当支持谁的主张? 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与守君民营高中虽未订立书面协议,但王某在该校学习两年并实际享受免学费待遇的现实,已形成实际的教育合同法律关系。该校作为民 营性质的学校,其投入巨资显然在于回报,对部分优秀学生实行免费待遇,其用意显

合同讲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第一节合同的概念简述

本讲的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对于所涉观点、概念,有个初步的理解即可, 但要求通过以后章节的学习逐步加深理解。 '协议说’和‘允诺说’了解即可。 【重 点】对合同的理解。 【难 点】合同与法律行为的关系。 【本讲课程的引入】任何一个概念,它的产生只是为了交流、表述方便的需要。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社会主体,当他们以自己的允诺换取到对方的允诺时,甚至接受对方的允诺时,他们会使用合同这 个词;对于法官,当他或他们需要用合同来对发生纠纷的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定性时,他或他们 也会使用合同这个词。我这里运用了实用主义的哲学观来谈合同概念的意义。因为,试图用一段文字 来揭示合同的本质,前人做得是那么不够,以至于我觉得困难重重,同时,我又个人认为,学习合同 法,重要的是把握合同法的精神,而不是纠缠于某一个概念。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不需要再给合同下定 义了呢?不是的,我把这个问题放在第一章第一节,是为了借助于对合同概念的讨论,希望其中一些 观点在以后对合同的讲解中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或者说作一个铺垫。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合同的‘概念’简述 在现代,很多词汇与合同有相同的涵义,如协议、契约等。作为法学本科生,有必要了解以下两 种对合同的定义 ------------------ 一、关于合同概念的两种学说 1、协议说:以我国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合同法》第2条第1款为例,所下的定义是:平 [A con tract is a promise, or set of promises, for breach of which the law gives a remedy, or the performanee of which the law in some way recognizes as a duty. ” ] [传统的允诺说以查尔斯?弗里德为代表, 强调义务,即可被强制执行;现代允诺说,以格兰特?吉 尔摩为代表,强调救济,即赔偿损失] 以上两说都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原因的角度给合同下了一个定义。所不同的 是,协议说从法律逻辑的角度强调了当事人的意思为法律上权利义务的源泉之一;而允诺说则在除此 之外还给出了法律对合同认可背后道德上原因 (准确地说,是更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法律之所以有 效,道德的支撑是很重要的一个依据。] 等主体的自然人、 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旨在? 2、允诺说: 以美国法律整编契约法第二次汇编 为例,定义是:契约乃一个允诺或一组允诺。违 合同可以用来终止 合同之债,也可以 J 匚一用 来终止其它债。 合同是变更民事权 利义务关系的原因 之一;另如事件。 反此一允诺时,法律给与救济;或其对允诺之履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视之为一项义务

劳动法知识点整理

精心整理 劳动法 一、题型 (一)辨析题(单选)2*10 (二)名词解释5*4 (三)论述题10*1+20*1 (四)案例分析15*2 二、重点(按章节整理) 第一章: 一、我国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狭义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2)广义劳动法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关系 (一)定义(《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广义: 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社会关系。 2、狭义(劳动法): 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二)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与劳动(过程)有直接联系。 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3、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产生了隶属关系。 4、职业性、有偿性劳动而发生的关系。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主体不同 2、用工双方的关系不同 3、报酬支付形式不同 4、法律的适用不同 5、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 6、关系的稳定性不同 第三章: 一、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 (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三)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五)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六)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七)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简单来说: 1、劳动权:(首要地位) 2、劳动报酬权包括:(1)报酬协商权(2)报酬请求权(3)报酬支配权。 3、劳动保护权——休息权 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5、生活保障权 6、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 7、合法权益保护权 第四章: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一)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二)以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法规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三)是一种双务关系,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四)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 三、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一)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 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法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2、现实中的劳动关系只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其运行过程才有法律的保障。 (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书本P55 1、范畴不同 2、形成前提条件不同 3、内容和效力不同 4、体现的意志不同 5、范围不同: 四、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及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 (1)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16周岁开始、退休终止);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则是可分割的。(民事权利能力:出生开始,死亡结束;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开始,死亡结束) (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必须由劳动者本人实现;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协助。 (3)一个劳动者只能存在一个劳动法律关系,一般不允许两个以上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受限制。 第六章:(重中之重!!!这章最好把书大致看一下>.<) 一、劳动合同的相关概念和特征 (一)劳动合同概念 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关于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二)劳动合同的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 2、诺成、有偿、双务性; 3、劳动合同的内容规定具有特殊性;

劳动法笔记(自己整理)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狭义的理解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的、全国 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的理解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劳动法的解释的共同点: (1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部门。 (2 )劳动法与工厂立法有密切关系,是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形成。 (3)劳动法还要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 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 ⑴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 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要素: A 主体: a 劳动者:是指依照劳动法律好劳动合同的规定, 人。 劳动者的资格条件: ① 年龄:16-18不能从事有毒有害的工种 16 最低劳动年龄 (童工V 16 ② 劳动能力:与特定工种相符合的能力条件。 ③ 要有基本的行为能力 (实习生不是劳动者) b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资格,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单位。 用人单位的类型: 企业 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 个体经济组织 B 客体:劳动行为 ⑵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也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 ① 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 ② 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③ 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某些关系 ④ 工会组织与单位行政之间的关系; ⑤ 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3 )劳动关系的特征为: ① 客体: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② 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必须是自然人) ,另一方是的用人单位(必须有用人资格) ③ 从属性特征: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用人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 现代劳动法的起源:1802《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是一部工厂立法。 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获取相应报酬的自然 未成年工:16-18 未成年人:V 18) 劳动者的范围 排除:公务员(不适用劳动法)适用公务员法 农村劳 动者(纯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人) 家庭保姆 现役军人 享有外交特权好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 ① ② ③ ④ ⑤

劳动法笔记

劳动法(人民大学出版社关怀主编版)笔记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第1节劳动法的概念 1.概念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二.调整对象政府 (1)劳动关系 广义:劳方、资方、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 狭义:用人单位-劳动者(企业、雇主、老板)(职工、工会) 1. 特征 ①与劳动有关 ②主体是特定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 ③双方具有隶属关系(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④具有严格的法定关系 (2)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 ①有的是发生劳动关系的必要前提 ②有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 ③有的是随着劳动关系而附带产生的关系 P.S.判断是否属于劳动关系或者属劳动法管:用劳动关系的定义和它的4条特征判断。 补充知识: 2008年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2节 劳动法的渊源 1. 法的渊源 1.定义: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外在形式,只指“效力渊源”。 2.包含:①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 ②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 ③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 ④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 ⑤规章(由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地方政府发布)

⑥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⑦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⑧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二.劳动法的渊源 1. 广义:劳动法 狭义:《劳动法》(1994年7月5日颁布,1995年1月1日实施) 2. 包含:①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②法律中有关劳动的规定 ③行政法规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④规章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⑤地方性法规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⑥司法解释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补充知识: 1.宪法的四次修改时间: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 2.四条重要的宪法修正案 ①1988年:私营经济取得合法地位,土地使用权可以合法转让。 ②1993年: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1999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国营企业”改成“国有企业”。 ④2004年:私有财产保护入宪。(2007年颁布《物权法》) 3. 涉及最低工资的法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4. 涉及带薪休假的:行政法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年 颁布,2008年实施) 规章——《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3节 劳动法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1. 劳动法的地位 1.地位:劳动法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独立:指有不同的调整对象、不同的调整方法) 2. 法律体系:由不同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同一整体。如:行政 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国际法等。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合同与合同法概述(doc 16页)

合同与合同法概述(doc 16页)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合同的概念和分类 一、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第2条) 二、合同的法律特征: 三、合同的分类 1.以双方是否存在对待给付义务为标准,分为: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2.以按照当事人权利的获得是否支付代价为标准,分为: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3.以法律法规是否对其名称作出明确规定为标准,分为: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4.合同的成立是否以交付标的物为条件,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 5.以法律法规是否要求具备特定形式和手续为标准,分为:要式合同和非要式合同 6.以合同的主从关系为标准,分为:主合同和从合同 ★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债的相对性 1.合同主体的相对性——特定主体之间 2.合同内容的相对性——互相权利义务 3.合同责任的相对性——责任不及于第三人

第二节合同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概念 二、调整对象:民事主体利用合同进行财产流转或相互交易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1.平等主体之间订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各类民事主体基于平等自愿等原则所订立的民事合同; 3.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法调整财产流转关系 1、商品交换关系 2、无偿性民事财产流转关系(单向流转)合同法 3、以智慧财产为客体的商品交换关系 4、物质财产的用益关系和担保关系 5、遗赠抚养协议合同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第三节合同法的性质和意义 (一)合同法的性质 财产法(预期利益) 交易法(交易股则) (二)合同法的意义 1、维护预期经济利益 2、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3、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劳动法读书笔记

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 1、1994年7月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有以下特征:①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②是有偿性的劳动③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1、劳动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2、其特征:①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②劳动关系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③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劳动的产生 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第二节各国劳动法的发展 1、1918年12月,苏维埃政权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法,即《苏俄劳动法》又称《劳动法典》。 2、1923年,北洋政府公布的《暂行工厂规则》是我国劳动法颁布的开始。 第三节中国劳动立法概述 第三章国际劳动立法 第一节国际劳动立法范围及初期国际劳动立法 1、国际劳动立法范围广义上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公约及建议书,联合国和区域性的公约或协定,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协定。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动建议书)。

第二节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动立法机构 中国是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也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第四章劳动法的地位、体系、作用及适用范围 第一节劳动法的地位 第二节劳动法体系、作用及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依照本法执行。 第五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第一节劳动法基本原则 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第二节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劳动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结社权;⑨集体协商权;⑩民主管理权。 第三节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义务 我国劳动者应履行以下基本劳动义务:①完成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六章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1、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思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 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

自考劳动法第一章第第四章单元测试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助学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法学》单元测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 要求:卷面整洁,回答完整,禁止乱涂乱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劳动标准法的是() A.职业安全卫生法B.工资法 C.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障法D.集体合同法 2.下列关于《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家庭聘用的保姆适用《劳动法》 B.个体经济组织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C.事业单位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D.国家机关和与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3.狭义的劳动法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劳动法及相关法律 C.社会保障法 D.《宪法》及相关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的时间是()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7月5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5日 5.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是() A.《中共苏维埃劳动法》 B.《中共苏维埃劳动法典》 C.《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D.《美国社会保险法》 6.国际劳动立法思想的产生于() A.19世纪上半叶 B.19世纪下半叶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下半叶 7.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成立于()A.1919年5月 B.“十月革命” C.1919年6月 D.1921年7月 8.1922年苏维埃政权重新制定了() A.《苏俄劳动法》 B.《苏维埃劳动法典》 C.《苏俄劳动法典》 D.《苏共劳动法》 9.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是() A.中国劳动组合秘书部 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中国劳动组合委员会 D.中共中央政府 10.下列不属于1922年颁布的法律条文的是() A.《费城宣言》 B.《劳动立法原则》 C.《劳动立法大纲》 D.《劳动法大纲》 11.下列属于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立法是() A.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动和领导的劳动立法运动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劳动法 C.1948年全国劳动大会决议中提出“关于解放区职工运动的任务” D.北洋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 12.下列属于2002年通过的法律条文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C.《工伤保险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3.下列不属于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的是() A.国际劳工大会 B.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 C.国际劳工局 D.国际政府 14.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代表讨论劳工问题的会议是在() A.瑞士 B.伯林 C.北京 D.巴黎 15.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 A.《国际劳动宪章》 B.《巴黎宣言》 C.《费城宣言》 D.《开罗宣言》 16.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协调法的是() A.劳动合同 B.劳动争议 C.集体协商 D.集体合同 17.本书第一章至第六章为劳动法的() A.基础理论 B.劳动标准 C.保障 D.监督法 18.下列不属于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的是() A.空间适用范围 B.时间适用范围 C.大气适用范围 D.人的适用范围 19.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有() A.10章100条 B.11章103条 C.13章107条 D.16章106条 20.标准工作时间是指每日工作___小时,每周工作___小时,一般每周工作为___小时。( ) A.5,36,40 B.8,40,42 C.8,40,44 D.6,36,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