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模式
中国特色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模式
Monnier 2011研究提示:血糖控制不佳时 应优先控制空腹血糖
Monnier 2011研究显示:血糖 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以基 础高血糖的贡献为主,当HbA1c 达到8%时,基础高血糖的贡献 度已超过50%
相对贡献度(%)
提 示
HbA1c(%)
基础高血糖和餐后高血糖对整体高血糖的相对贡献度
Mathur SK, et al. J Indian Med Assoc. 2009 Nov;107(11):759-61 12
目录
1 2
中国胰岛素强化治疗特点 如何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1+3强化方案的起始剂量和剂量调整
3 4
中国特色治疗模式的探寻: 1+3方案强化后的转归
13
基础与餐时各占一半,符合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
3 4
探寻中国特色治疗模式:1+3方案强化后的转归
2
高血糖是住院的首位原因,占61%
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原因分析 对597例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住院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方家追. 2型糖尿病住院原因和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15
3
中国更多患者住院起始胰岛素治疗
严格控制
一般控制 宽松控制
4.4-6.0mmol/L
6-8mmol/L 8-10mmol/L
6-8mmol/L
8-10mmol/L 8-12mmol/L,特殊情况可放宽至13.9mmol/L
严格的血糖控制适用于新诊断、非老年、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超重及肥胖患
者)的患者,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或延缓并发症。宽松控制则适用于心脑血管风险较高等患者
根据下一餐前血糖值 调整餐时胰岛素剂量
• 当PPG>8mmol/L,餐时胰岛素剂 量增加1-2 IU • 当PPG达标8.0mmol/L时,餐时胰 岛素剂量不变
目录
1 2
中国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特点 如何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1+3强化方案的起始剂量和剂量调整 探寻中国特色治疗模式:1+3方案强化后的转归
生理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μunit/mL)
速效胰岛素
基明指
出,胰岛素的使用原则是尽 可能地模拟生理模式
早餐 午餐 晚餐 睡前
生理胰岛素分泌 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μunit/mL)
预混胰岛素的特点决定了其更
容易引发低血糖
早餐 午餐 晚餐
睡前
Endocrinol Metab Clin N Am. 2012; 41: 119–144.;Jeffrey S, et al. J Am Osteopath Assoc 2009,109(1):2636; ADA/EASD. Diabetes Care 2012, 35(6):1364-1379
4
中国住院强化患者首要目标是快速安全控制血糖
2013年发布的《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强调住院患者血糖管理需遵循个 体化原则,共识将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般控制、宽松控制和严格控制:
血糖控制目标等级
空腹血糖(FBG)或 餐前血糖(PMBG)
餐后2h血糖(2hPBG)或 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
杨彩娴,黄启亚,曾龙驿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6, 8(10): 613-617
22
.
研究介绍
A组:甘精胰岛素 44例
内分泌科125例2 型糖尿病患者 接受胰岛素强化 治疗14天
随 机 分 组
B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39例
C组: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组 42例
后续治疗3个月
研究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后采用三种治疗方案对患者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 抵抗的影响
年龄≥70岁或肾小球滤过 率≤60ml/min的患者
0.4
0.5
0.2-0.3
胰岛素剂量分配
1/6
基础胰岛素
占每日胰岛素总量的50%
餐时胰岛素
• • 占每日胰岛素总量的50% 餐时胰岛素平均分配至三餐, 每针约为总剂量1/6
18
1/2 1/6
1/6
ENDO.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97(1):16-38
01
通过严格的血糖检测,可频 繁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安 全快速控糖
02
门诊医保限制,大病房
小门诊等政策因素影响
住院起始强化
方案原因
中国特色的短期强化,患
担心门诊起始强化方案 增加低血糖风险 者多无胰岛素注射经验, 住院期间可完善相关教育
03
04
陈家伦. 临床内分泌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第1版:1067-1068.
• 如血糖水平整体偏高(四点或七点 血糖监测结果均高),推荐先调整 基础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达标后 再调整餐时胰岛素剂量 • 当空腹≥6.1mmol/L,基础胰岛素增 加10-20%,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 2017
Li, X., et al. Clin Ther, 2014.36(9): 1269-1275 20
10
1+3方案 vs. 2 premix ,血糖控制效果更好, 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9.0
8.8
8.6 8.4 8.2 8.0 7.8 7.6 7.4 7.2 7.0 6.8 0.0 0
基础餐时 预混
HbA1c(%)
24%
10
20
30
40
50
60
时间(周) 一项52周、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的研究纳入310名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 分为基础-餐时方案(n=153)或每天2次预混胰岛素(n=157)治疗。主要终点是自基线HbA1c的下降, 基础餐时 vs 预混自基线HbA1c下降分别为-1.31% vs -0.80% (P=0.0001)
3 4
21
最新中国循证带来启示---短期强化后方案选择
患者的胰岛功能评估是强化治疗后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适时选择合适的 后续治疗方案,使患者血糖安全达标
• 对新诊断T2DM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 疗后优先选择包含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更明显
• 基础胰岛素组和预混胰岛素治疗后FPG 及HbA1c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二 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Fritsche A et al. Obesity and Metabolism.2010; 12: 115 – 123 11
1+3方案 vs. 2 premix,更快达到控糖目标
一项观察研究,纳入172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预混胰岛素组(1天2次)、基础-餐时胰 岛素组(基础胰岛素为NPH)、和基础-餐时胰岛素组(基础胰岛素为甘精胰岛素),比较三组患者 血糖达标的时间(空腹血糖小于6.7mmol/L,餐后血糖小于10mmol/L)、每天胰岛素总剂量、低血糖 和严重高血糖的发生率、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感染等,以及院内死亡率
研究方法:
纳入12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加二甲双胍口服,血糖达标(FPG维持在4.4~ 6.1 mmol/L,餐后2 h血糖维持在<8 mmol/L)后随机分为3组。治疗前后检测体质指数、FPG、HbA1c、血脂、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C肽水平
杨彩娴,黄启亚,曾龙驿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6, 8(10): 613-617. 2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3):189-195 5
中国住院强化治疗的另一个目标是 降低血糖,缓解高糖毒性
解除糖毒性 保护β细胞
强化治疗 追加方案 起始胰岛素
基础餐时 增加餐时胰岛素
增加基础胰岛素并调整剂量
增加口服降糖药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2016 AACE指南指出: 基础胰岛素剂量应占全天总剂量的50%
起始TDD:0.3-0.5U/kg
50%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50%餐时胰岛素类似物
NPH联合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案或 预混胰岛素方案不是理想选择
AACE/ACE. Endocr Pract.2016;22(1):84-113.
15
中国住院患者基础胰岛素剂量仅占 总胰岛素剂量的23%
增加基础胰岛素起始剂量比例,显著提高 血糖控制
I组(n=24) C组(n=21)
*P<0.05(vs 基线) †P<0.05(vs C组)
GA(%)
治疗20周起,基础剂量增加组(基础/总剂量=0.46±0.12) 糖化白蛋白(GA)显著低于原剂量组(基础/总剂量=0.35)
一项日本随机对照研究,纳入45例接受基础餐时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C组继续接受原有基 础/总剂量比(B/TD=0.35)的基础餐时治疗,I 组增加B/TD (B/TD=0.46±0.12)比,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
Motoyuki T et al.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81 ( 2008 ) e1– e3 17
1+3方案的起始剂量:基础/餐时各占一半
血糖水平与每日胰岛素总量
血糖 7.8-11.1 mmoL 的患者 日胰岛素总剂量 (IU/kg· d) 血糖 11.1-22.2mmoL 的患者
生理状态下,基础胰岛素分泌量约占胰岛素分泌总量的50%
基础胰岛素分泌 (约18-32IU/24h)
50%
50%
餐时胰岛素分泌
正常人胰岛素生理分泌总量
胰岛素泵起始治疗时,每日基础输注量占全天胰岛素总量的40%~60% (平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