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市规划分析建筑学103班小组成员杨冬钱行张岩洛阳城市规划分析城市勘察资料:洛阳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发达,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属地质多发区。
结合历年来气候因素,确定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
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及矿区,在时间上多发生在主汛期(7、8、9三个月份)。
我市地质灾害分布的区域性较强:南部山区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较为集中;洛宁—洛阳的黄土丘陵地区由于侵蚀强烈,雨季常发生地裂缝、黄土滑坡、崩塌等综合类型的地质灾害。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增强,人类的工程活动常成为多种地质灾害直接诱因,矿山开发、工程开挖等常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栾川、嵩县、汝阳、洛宁、新安是我市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
暴雨是多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尤其又以6到9月份较为集中。
城市测量资料:洛阳盆地地处河南省西部,北西南东分别被邙山、崤山、熊耳山、嵩箕山所环绕,盆地面积1300km2。
研究区西起新安——宜阳,东至巩义黑石关、北起孟津,南接伊川。
行政区划主要隶属于洛阳市区及偃师、巩义、新安、孟津、宜阳、伊川等县市的部分地区,地理座标:东经112°15′~112°57′,北纬34°32′~34°47′,总面积2000 km2。
重点研究区为伊洛河河谷平原西部区,面积约400km2。
研究区交通便利,陇海铁路,焦枝铁路干线,在区内交汇。
连霍高速公路、310、207国道交错,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见研究区位置图(图2-1)图2-1 研究区位置图气象资料:洛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表现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长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
据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4.3℃,多年平均降水量545.98mm,降水时空变化较大,一般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451.7mm。
(图2-2)图2-2 洛阳市多年平均气象要素图洛阳水文资料:研究区属黄河流域的伊洛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洛河、伊河及洛河支流涧河和瀍河。
主要干渠有中州渠、伊东渠。
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属黄河支流,经宜阳于延秋街流入区内,从西南向东北穿过本区,在偃师与伊河汇合。
其河床一般宽54-70m,水深0.5-1.5m。
洛河长年有水,每年7——9月份为汛期,水位受季节性变化明显,据1971-2003年白马寺水文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45.04m3/s,最大洪峰流量5380 m3/s;多年平均含砂量8.4kg/m3。
(图2-3)伊河是洛河最大支流,发源于栾川县伏牛山北麓,经伊川流入区内,从龙门呈西南――东北向流动。
受伊河陆浑水库影响,动态变化较大,龙门水文站观测资料,最大流量为120m3/s,最小流量为13.63m3/s,多年平均径流量22.89m3/s,径流量为9.05×108m3;而枯水年(1972年)最大流量72.5m3/s,最小流量为零,年径流量为3.4×108m3。
洛河、伊河在偃师市杨村附近汇合为伊洛河,于巩义市神北汇入黄河。
图2-3 洛河白马寺站多年平均水文要素图涧河属洛河支流,位于研究区西部,由新安县进入市区,于兴隆寨村汇入洛河。
据涧河新安县水文站资料,历年平均径流量1.0×108m3,接受一部分城市污水,水质较差。
瀍河亦属洛河支流,位于工作区北西部,多年平均径流量0.28×108m3,近年来枯水期几近干枯。
第二节区域地质条件。
城市历史资料:以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
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
西周时期,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此为成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东都,直属于周天子。
东周时期,雒邑为首都,其余大体和西周时期相同。
战国时期,雒邑改称雒阳。
秦置三川郡,郡治雒阳,辖今三门峡市(除灵宝外)、洛阳市(栾川西部除外)、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原阳县。
西汉时期,此地区东部为东都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属弘农郡。
从这一时期开始,“河南”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地理名词,直到清朝。
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河南郡”、“河南尹”或者“河南府”一直特指此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
此时的河南郡,辖今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
西部属弘农郡的有天的三门峡市全部、宜阳县、新安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已经现在南阳市和陕西省的部分地区。
东汉时期,河洛地区的建制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只是河南郡改为河南尹,辖区不变。
三国时期,属曹魏。
雒阳改称洛阳行政建制基本上沿袭东汉。
河南尹有所扩大,此时的河南尹包括今天的偃师市、孟津县、巩义市、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市、原阳县、汝阳县、伊川县、汝州市、登封市、禹州市、嵩县。
跟两汉时期相比,多了登封、禹州、嵩县。
西晋时期,大体仍然沿袭两汉旧制。
不同之处在于,河南尹又改回河南郡,同时东部析置荥阳郡,包含今天的荥阳市、郑州市区、中牟县、新郑市、新密市、原阳县。
同时河南尹向西有所扩展,包含了新安县和宜阳县东部。
此时,河南郡包含的地区有偃师、孟津、巩义、登封、汝州、伊川、汝阳、禹州、嵩县、新安。
东晋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行政区划已不可考。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河洛地区仍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
附近的其他各郡基本没有变化。
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又改河南郡为河南尹。
另置渑池郡,其他各郡无变化。
但新设了很多县。
隋朝统一天下,复改河南尹为河南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
辖今偃师、孟津、巩义、登封、伊川、嵩县、宜阳、新安、渑池、陕县等地。
汝州、汝阳该属襄城郡,郡治从襄城迁到汝州。
唐朝区划变化很大。
河南郡改为都畿道河南府,仍以洛阳为中心。
辖区比隋朝的河南郡有所扩大,加入了今禹州市、新密市、洛宁县、济源市、温县、孟州市。
五代十国又是天下大乱,增设陕州、孟州(很可能是唐朝中后期设置的),所以河南府的辖区很可能又回到隋朝河南郡的范围。
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南宋时期金国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元朝设河南江北行省,从此以后,“河南”所指代的范围不再限于河洛地区。
不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府一直存在到清朝末年,只是作为河南江北行省或者河南省的次级行政区。
此时的河南府路向西扩展,收纳了灵宝、陕县、洛宁。
其他方向不变。
明朝河南府进一步扩大,又增加了卢氏、栾川、嵩县、伊川大部清朝从河南府析置陕州,包括今天的陕县、灵宝、卢氏,以及栾川一部分地区。
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置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
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
1932,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
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
1948年,洛阳解放,析洛阳县城区置市。
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
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
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
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
1956年,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洛阳所辖登封市划归郑州市管辖。
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改属洛阳市。
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洛阳附近的各县中,跟洛阳历史联系最密切的是偃师、孟津、巩义、登封。
其中偃师、孟津从周朝以来三千年如一日,从未改变。
其次是巩义,从周朝一直到新中国,也有三千多年。
再次是登封,从三国时期到新中国,有1700多年。
而其他的各县(市)如新安、宜阳、伊川、渑池、汝州等则与洛阳时分时合,而栾川、卢氏、陕县、禹州等隶属洛阳的时间就更短了。
另外,自从西晋置荥阳郡后,今天郑州市大部地区就跟洛阳地区分道扬镳。
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截止2012年,据财政部门统计,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5.3亿元,增长15.1%。
其中,税收收入148.5亿元,增长13.2%,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4%。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5.1亿元,增长16.2%。
其中,教育支出79.2亿元,增长25.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1.8亿元,增长18.1%;医疗卫生支出26.0亿元,增长5.8%。
洛阳城市人口资料:2012年末户籍人口688.54万。
其中,市区人口191.84万,农业人口485.48万。
常住人口659.00万,其中城镇人口315.86万,城镇化率达47.93%。
出生人口7.21万,出生率10.51‰;死亡人口3.66万,死亡率5.32‰;自然变动净增人口3.56万,自然增长率5.19‰。
市域自然资源资料:洛阳物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已探明有钼、铝、金、银、钨、煤、铁、锌、水晶、铅等甲类矿产资源26种,这些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利用。
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主要集中分布在栾川县。
洛阳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属、2308种及198个变种、6个变型。
洛阳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全市有陆栖脊椎动物342种,其中有珍稀动物190余种,天然药物480余种。
水资源也很丰富,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廛河、涧河等河流和陆浑、故县两座大型水库。
洛阳的洛宁还有丰富的金矿和银矿资源,金矿有上宫金矿,虎沟金矿等。
另外据称洛宁的铅矿储量也是全国三甲。
城市土地利用资料1.土地利用地带差异明显。
受南北地貌差异的影响,全市土地利用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
市域北部为丘陵区,土地利用的主导方向以粮食、名优果品生产为主;中部为河谷川地,土地利用的主导方向以蔬菜、粮食生产为主;西、南部为山地区,土地利用的主导方向以林木抚育和生态保护为主。
2.耕地比重低,耕地后备资源丰富。
洛阳市2005年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8.02%,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7.88%),土地利用率为80.74%,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7.25%)。
未利用地面积大,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9.26%,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面积49964公顷左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28%,这一比例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