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榆林子初中徐红梅记得在读大学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不只一次的看到过朱永新教授这个名字,也断断续续的看到过他的几篇文章。
说来惭愧,尽管我大学毕业才两年的时间,因为当时没有好好的、用心的去读,所以至今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了。
幸好今年暑假学校专门为我们学校老师买来一批教育书籍,更幸运的是我选的是朱永新教授著的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讲演录》。
这是一本朱永新教授到全国各地进行教育会谈时所摘录的一些教育讲演,它共有十二个讲演组成,记载了朱教授精辟的教育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生活实例,反映了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所面临的不同改革和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每一个部分都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触动很大它。
它让我知道了一些我以前不理解甚至不知道的事。
特别是那篇“做一个理想的教师”,让我重新回到了两年前,重拾回了信心;重现了刚毕业那时的“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那个我;让我懂得了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理想的教师,如何“做一个理想的教师”;也让我知道了作为教师要有梦,有追求,有理想,要学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多的为人的终生发展而努力,多教给孩子些一生有用的东西,帮孩子树立理想,追求理想。
书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怎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国教育缺什么”“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教育者怎样与孩子们“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等等。
总之,读完这本书感悟很多,也摘抄了一些经典语句,写写我的感悟。
以下是几点读书后的想法,与大家共勉。
1.所谓“理想”从心灵出发,源于自身的塑造仔细读完这本书的第一个章节——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我被深深地折服着、感动着,感动着朱教授对教育的热爱、执着和追求,感动着朱教授对待教育那颗激情澎湃的心,同时也明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梦想,有了梦想才会有激情和动力。
有了梦想还需要我们坚守自己的信念,付诸于行动,持之以恒。
而这些都是源于自身的塑造。
朱教授在这一章节中讲到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具备8条: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一连八个诗一样语言的排比句,囊括了朱教授心目中理想教师的方方面面,细细品位一番,自己离“理想教师”的标准还差太多太多,心中不免有些惭愧,于是乎又升起了一股力量。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的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要有激情。
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
可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为什么没有激情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甚至贬低了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潜力,都可以成为他自己,都可以成功,都可以创造奇迹。
当然我们教师也不例外,可能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还没有找到成功的道路。
所以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的去追求,去努力,去付出行动,因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才有奇迹。
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也就是说教育需要爱,教师需要有爱心和耐心,其实这些我在做教师之前就知道,可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就觉得力不从心了,看完这篇文章我也仔细的想了想,我觉得我主要是情绪没有控制好,对于学生来说犯错误、调皮、捣蛋、完不成作业,这些都应该是正常现象,可是我自己一碰到这样的事情就生气,自然心情就会不好,对学生也就没那么有耐心了,可能是我参加工作时间刚刚两年,比较短,而且第一年带的学生是高中生,也比较听话,这样一对比反差更大,当然我也知道这只是客观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自己,年轻气盛固然是好,但是对于和学生交往来讲,还是沉着稳重些会更好。
总之,理想的教师用几个词来概括的就是要敢于追求,勇于挑战,善于合作,充满爱心,富有创新,勤于学习,责任心强,坚强不屈。
做一个受学生欢迎、尊重,信任的老师。
虽然之前做的不是太好,但我会为之继续努力的。
2.努力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要成为一个好老师,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以前我觉得做一个好老师并不难,认为把该做的都做好了,比如:认真上课、辅导、改作业这就够了,可是看了朱永新教育演讲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也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实际,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下面就我个人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师的理解,谈一片面个人想法。
首先,做一个具有满足感,又不安现状的老师。
老师这个职业很特殊,特殊在工作对象,那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送走一批又迎来一批。
每一批学生在习惯、生活、思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每迎来一批新学生,总会听到很多的埋怨声(也包括我自己),说这个学生学习成绩差,那个学生习惯不好等等,总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似的。
反过来想想其实这也很正常,是人总会有差异的;退一步说,你的这种埋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的工作情绪,对工作没有益处。
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情况要有满足感,比如学生的成绩和习惯,我们要坦然的接受它们的差异。
因为我们的工作就是去教育和培养它们的,都很好的话,要我们做什么。
另外,我们又要做一个不安现状的老师。
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但我们不能安于现状,不要觉得学生的差异是应该的,随他去。
我们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健全健康的人格,并最大程度让学生获得满意的成绩。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现有的基础有所要求、有所提高。
其次,做一个有激情,又有理性的老师。
我们要做一个不安分、会做梦的老师,即富有激情。
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主题和内涵都不同。
我们的思维也要像春天的枯树,每天都有新的嫩芽。
因此,作为教师要有激情,要有活力,带动学生,不断地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学习生活是快乐的、有意义的。
每天都要有冲动感,每天都能有新的火花产生。
所以老师要有理性的思考,对自己新的见解要梳理,寻找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东西。
最后,做一个勤学的,永不陈旧的老师。
努力做一个勤学的老师,书是一定要读的。
很多教师之所以会成功,不是偶然的,他们无一不是博览群书,个个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可见,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
读和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
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品位,丰富自己的文化理论知识,才能成为文化的传播者,才能被学生认可,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钻研教科书,而不吸收其他的知识,是无法满足教与学的需要的。
所以,教师要勤于学习,任何一个教师都不能离开前人的教育财富,但同时又要有创新,不可做陈旧的老师。
当然,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优秀的品质远不止这些,以上也是只是我看了书之后的一些见解。
3.做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朱永新老师在《做一个理想的教师》篇中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趋势使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从小我就是一个自信、自强的人,可能这和我从小的学习环境与父母的教育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吧。
我小时候学习很好,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目中的榜样、父母的乖乖女。
父母也总是告诉我:很多事情并不难,关键看你是不是真的全身心的投入了、努力了。
就这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看似很难的问题,在不止一次的努力尝试,又不断的取得成功后,我就更加确信:只要努力了,很多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这句话一直影响我到现在,虽然有时或一段的时间会迷失我自己,会抱怨,但我也会及时调整,而且也会一直持续我的一生。
但仅有自信和自强还是不够的,在如今教育环境普通有恶化趋势的今日,教师更需要有一颗不断挑战自我的心。
一些老师当他们得到了他们所期待的职称和荣誉后,往往会减缓自己的步伐,或者上了一定的年纪后便等着退休,对于人生便不再有所追求了,安逸于自己的现状,不再去挑战自我了。
挑战自我,不仅是自我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如今的学生并不是几十年前,几年前的学生了,如果我们用一种固有的思维去应对如今复杂思维下的学生,必定会面临着失败,所以教师首先要从学习上挑战自我,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行动研究的能力。
多读些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业书籍,从源头上去了解教育现状发生变化的原因。
如果我们对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会陷入一种无序而忙乱的状态。
做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人生追求。
4.对幸福的理解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之后细细品味,感触颇多,心中对“幸福”二字有了全新的认识。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
有人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
”马卡连柯曾说过,“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
” 联想到自己的教学,使我不得不思考,我的教育能给学生带来幸福的体验吗?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吗?我班有一位学生名叫范丽鲜,是个女生,在班里是有名的“笨”学生,其实她并不笨,语文成绩很好,可能因为数学基础太差,很基础、简单的题目也不会,所以我刚接班时就发现不止一个学生,特别是男生总喜欢对她冷嘲热讽,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她很有上进心,对于那些不懂得问题,即使再简单,如果自己不会,她也会很虚心的向老师、向同学请教。
她很执着,不会因为别人讽刺她、笑话她而自暴自弃,依然努力的学习,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成绩。
她很懂事、也很善良,从不和人记仇,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即使曾经讽刺过她,她也会无私的提供帮助。
她也很孝顺,很体谅自己的父亲。
记得有一次,因为秋忙,她因为担心自己的父亲忙不过来,要求请假回家帮父亲干活,而父亲怕她耽误了学习又让她来学校上课。
这来回就有五、六十里啊,对于一个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来说,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走这么远,那份亲情、那份牵挂、那份执着得需要多么的强烈啊!当她看到我,还没说话眼泪就流了下来。
那一刻,我的心被震撼了,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善良的孩子,我有一种想要保护她的冲动。
从此之后,我会更加留意她,尽可能多的帮助她,上课时我就找些简单的数学题让她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不太批评他,多数是表扬、鼓励,在班里也不允许其他学生再讽刺挖苦她,而应该去多帮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