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业态(业种)的寄生与共生
沈倍
摘要寄生与共生原是出自生物彼此交互时的两种关系,衍生至商业地产,特别是大型商业综合体,这两类的交互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大型商业综合体已处在当今商业地产的最高食物链条上,它就像一个庞大的自然群落,涵盖了当今人
们生活中的各个商品业态(业种)1。
为此如何来认识商业综合体这个庞然大物,
来认识其中的各个业态(业种)与业态(业种)之间、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寄生与共生关系,对商业综合体的招商与运营尤为关键。
一、业态(业种)的寄生与共生
1、业态(业种)的寄生
业态(业种)的寄生(Format Parasite)指一个业态(业种)【寄生业态(业种)】地理上紧邻或围绕于另一个业态(业种)【寄主业态(业种)】,自身无法或较难吸引消费人流,靠寄主业态(业种)所吸引来的消费人群而产生销售。
在这种寄生关系中,一般寄生业态(业种)为小型商铺,而寄主业态(业种)则为大型(主力)商铺。
2、业态(业种)的共生
业态(业种)的共生(Format symbiosis)指两种业态(业种)发生的对一方有利或双方互惠的关系。
这种共生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业态(业种)间,同时它也具有偏向性,即双方得利有多少,故又可分为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二、业态(业种)的寄生与共生现象的表现形态、产生原因与作用
1、寄生现象的表现形态、产生原因与作用
1.1、寄生现象的表现形态
一般而言,寄生业态(业种)多以规模较为小型的店铺存在于寄主业态(业主)周围。
1.2、寄生现象的产生原因与作用
寄生业态(业种)的存在或为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2主动构建,其用意既可充分挖掘
寄主业态(业种)【购物中心亦称为主力业态(业种)】吸引而来的消费人流的剩余消费力,亦可延长消费人流在购物中心内逗留的时间,增加消费的可能性。
抑或为寄主业态(业种)主动构建,除了拥有上文所描述的作用之外,更是对寄主业态(业种)前期的租金压力有较大削减的功能,甚至在中后期还是寄主业态(业种)产生盈利的来源之一。
2、共生现象的表现形态、产生原因与作用
2.1、共生现象的表现形态
尽管业态(业种)的共生现象具有偏向性,但是相对而言,该现象的组份均为相邻且面积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店铺共同存在。
2.2、共生现象的产生原因与作用
作为互补的业态(业种)考虑时,购物中心通常会将消费人流不同消费时段的不同消费需求作为布局的依据将不同的业态(业种)作为相邻店铺进行规划,以此能让各业态(业种)互相分享各自吸引而来的消费人群的额外消费量。
1、对于业态与业种的定义,不同文献也有所分歧,有如下定义:购物中心、百货、专业市场等概念是属于
三、业态(业种)的寄生与共生现象的典型案例
1、寄生现象的典型案例——大型超市(hypermarket)3与超外店铺
大型超市为实际营业面积6000㎡以上,品种齐全,满足顾客一次性购齐的零售业态。
然而大型超市往往会租赁20000㎡左右的面积,除去用以规划必要的后场用房、人流动线、消防所需通道等必须计算在内的面积以外,还会将位置较为有优势的相当量的租赁面积用以小型店铺的形式进行二次租赁。
2、共生现象的典型案例——电影院线(Cinema)与餐饮店铺
作为休闲娱乐类业态(业种)之一——电影院线,它的周边大面积的商铺往往会被购物中心构建为餐饮店铺,原因也很明显,一场电影跨度基本为2个小时左右,而在这之前或之后即为用餐时间,无论是中餐还是晚餐。
当然,“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对于电影院线的促进也是一个道理。
二、业态(业种)的寄生与共生现象的衍生
业态(业种)的寄生与共生,主要的区分点在于自身能否吸引消费人群,当然这条界线并非是一尘不变的,在商业综合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即便是同一个业态(业种)所扮演的角色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例如快速餐饮,当商业综合体发展的前期,快速餐饮无论是对于购物中心构建业态(业种)架构、品牌架构,还是对于消费人群吸引力,都是举足轻重的;然而随着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特别是到成熟期后,自身具备了很强的吸引消费人群的能力,快速餐饮的作用逐渐弱化。
这就是一个从共生走向寄生的典型。
同时,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各品牌中。
消费人群类似的服装类零售品牌高度集中的布局就体现了这一点,这是构建品牌组合的惯用方式。
这也是共生现象的一种表现,不同的是在这种现象中,除了抱团式的共生以外,还存在着竞争,也有人称此为“竞争共生”。
参考文献
【1】韩杰,李慧慧.生物的寄生与共生【A】.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通报》期刊社.2010年第45卷第8期
【2】GB/T 18106-2004《零售业态分类》【S】
1、对于业态与业种的定义,不同文献也有所分歧,有如下定义:购物中心、百货、专业市场等概念是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