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说课环节: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伴性遗传》。
首先是我的说课环节,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
首先是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
它以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规律,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等相关内容,掌握了基本的遗传规律。
且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节课学习伴性遗传的知识做好了准备。
在此阶段,学生虽有一定认知能力、对事物探究有热情、但目的性不强,探究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3.教学重难点(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特点及其婚配方式。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3.情感目标:①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红绿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②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三、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①提问式教学②点拨式教学③探究式教学2.教法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①观察分析法②合作学习法③自主探究法④总结归纳法指导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和分析、讨论过程,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1.以高三学生毕业前要进行体检,其中一项便是色盲检查,从而引出红绿色盲。
2.盲图体验,讲述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色盲的关注,引出学习的课题。
[二]合作探究演绎过程环节一:1.展示教材34页中的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
根据图谱设计相关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找出其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在学生归纳中,对其解答不完整或错误之处,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采取点拔方式,使学生认识趋于完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同时让学生回忆和复习旧知识,对掌握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接着指导学生书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环节二:1.展示遗传图解,讲解、引导学生复习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两图关系,总结出遗传特点。
2.随后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己填图,完成遗传图解,总结出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设计意图:在对问题的演绎推理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状态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提出设想与方案,并且通过反复书写遗传图解得以突出本节重难点.环节三:1.填写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并分析其遗传系谱图。
设计意图:对其他遗传实例的简单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伴性遗传规律,便于学生利用归纳法总结出伴性遗传概念特点。
2.根据前面分析,在原有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归纳法,总结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及特点,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三]小结知识巩固练习让学生归纳学到的知识,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再一次评估。
[四]社会调查联系实际1.运用所学知识,调查学校色盲的发病情况,患病家庭色盲是如何遗传的?调查中你要注意什么?2.思考:如果是伴Y染色体上的遗传,又会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隐私)红绿色盲症简介: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给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多不便。
在高考时也会影响专业的选择。
如:飞行员、电子工程、通讯工程等某些与辨色能力有关的专业都不能选择。
(投影展示正常人眼中的红绿灯和色盲患者眼中的红绿灯,说明红绿色盲患者是无法考取驾照的。
)过渡:早在18世纪,科学家就发现了红绿色盲,那红绿色盲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教师请一位同学读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
提出问题: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评价,让学生体会道尔顿的精神。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尔顿的精神,对人类红绿色盲症来进行认真的分析,好不好?认真听讲学生讨论回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讨论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从而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二)合作探究演绎过程〖环节一〗1.利用红绿色盲家系图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性质。
过渡:投影展示广大附中某三年红绿色盲学生人数统计表据统计:我国男性色盲患者近7%,女性色盲患者近0.5%。
让学生看表,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红绿色盲遗传可能与什么相关?可能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对于学生的答案不急于给出评价,让学生带着问题与猜想进行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探究。
过渡:投影展示人类红绿色盲家系图。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学生回答(答案多种)培养运用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2.指导学生书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介绍家系图: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以罗马数字(Ⅰ、Ⅱ、Ⅲ等)代表代,以阿拉伯数字(1、2、3等)表示个体,深颜色表示患者,两个个体之间用横线连接,表示婚配。
让学生看图思考问题:1.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从哪些亲子代可以判断?2、家系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3、红绿色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假设红绿色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那么它在遗传上会有什么表现?4、I代中的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II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5、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红绿色盲是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提出问题:怎么写一个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该如何去表示一个男性色盲患者呢?引导学生书写女性色盲患者和男性色盲患者基因型。
随后让学生书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思考: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同学们从上表中找出人类人类有几种婚配方式?过渡:人类红绿色盲症主要有六种婚配方式,观察系谱图,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X b X b;男性色盲患者基因型:X b Y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据表回答采用点拨方式,使学生认识趋于完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同时让学生回忆和复习爱旧知识,对学习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人的红绿色盲性质——位于X染色体隐性基因的遗传〖环节二〗1.展示遗传图解,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出遗传特点。
其中携带有四种:(1)正常女性纯合子×男性红绿色盲(2)女性携带者×正常男性(3)女性红绿色盲Х正常男性(4)女性携带者Х男性红绿色盲师生合作完成第(1)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总结遗传特点。
特点:(1)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第(2)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总结遗传特点。
过渡:学生完成后,投影展示第(2)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引导学生类比第(1)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总结出遗传特点。
特点:(2)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过渡:投影展示第(1)(2)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提出问题:红绿色盲传递途径是怎样的?通过动画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途径:父亲——女儿——外孙子,从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思考讨论回答学生对比老师投影展示的遗传图解,看自己写的是否正确看图,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红绿色盲的遗传途径:父亲——女儿——外孙子分组完成第(3)培养运用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和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遗传图解让学生充分理解交叉遗传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获得科学知识。
2.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完成遗传图解,总结出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而提出“交叉遗传”——男性红绿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布置任务: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完成第(3)(4)中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总结遗传特点。
过渡:投影展示第(3)(4)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特点:(3)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4)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过渡:展示动画过程。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过渡:投影展示四种婚配方式子代基因型图,引导学生总结红绿色盲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通过前面的学习,再次归纳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②交叉遗传;(4),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小组代表发言,总结遗传特点观察遗传图解,思考,得出结论归纳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环节三〗1.填写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并分析其遗传系谱图。
③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教师补充: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也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学以致用〗请学生当医生,投影展示——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在两岁时就被诊断为是血友病患者。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他们就血友病的遗传情况和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
你会建议他们最好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介绍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种病患者的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因此在造成轻微创伤时,也会流血不止。
)提出问题: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遗传特点又是怎样的呢?介绍抗维生素D佝偻病(D、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受X染色体显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
患者由于对P、Ca吸收不良导致骨发育不良,常常表现为X型或0型腿,骨骼发育畸形(如鸡胸),生长缓慢等。
(展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图片)。
引导学生根据基因D和基因d的显隐性关系,填写人的正常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基因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家系图。
尝试归纳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①女性多于男性;②连续遗传(代代有患者);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